获得徽章 0
Github 万星大佬做出纳,写程序这爱好赚不了钱吗?😂
白木雨文于2023-02-27 19:16发布的图片
评论
顺势则昌,逆势则亡。

当顺应时代潮流趋势时,你不努力,时代也会推着你不断前进,你需要的动力是最少的。

这是风口上的猪,不使劲也能飞。

当逆时代潮流趋势而动时,不光你需要额外的努力才能前进,最糟的,你还往往被时代抛弃。

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 80、90 后,有一部分人赶上了互联网的时代趋势,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果,那是时代给于的红利。

现在,AI 的风口正在逐渐酝酿,已经开始在占领知识积累型的行业。

我们不需要懂太深的原理,但需要知道如何用好这个工具。

就像虽然你不知道怎么修车,但依然能开车去到你想要的地方。

你能抓住这一波风口,顺势而为,成为那个驾驶 AI 去远方的人吗?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下你目前是如何使用 AI 这个工具的。
展开
白木雨文于2023-02-27 09:21发布的图片
白木雨文于2023-02-27 09:21发布的图片
评论
这几年最大的一个感悟是读了不少书。

社会的进步或者说人的进步,都依赖于创造力。没有创造,今天的世界和几百万年前的世界没有什么差别。

任何的创新都是基于过去旧元素的新组合。

你创造轮子,是因为你发现圆的东西可以在地上滚。你创造飞马,是因为你见过翅膀,也见过马。

在一些旧元素的组合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叫创新。只有那些组合起来恰巧产生了某个新功能、达到了某个目标的组合,才叫做创新。

对单个人而言,这个旧元素就是个人的认知。

没有见识的人,旧元素储存不够,再怎么排列组合,顶多也是十个手指就能数过来。那么创新的空间就窄了,或者说创新乏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到底,无非是增加自己的见识而已。

而读书的成本,远低于迈开腿去这个世界看看。

趁着年轻,多读读书,多增长点自己的见识。
展开
评论
19 年记录的一段话,从新翻看的时候又有新的感悟,拿出来晒晒。

道德的对立面不是阴险、卑鄙或者邪恶,而是“人性”,他们二者都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善恶。

人性的本质是利己,道德的本质是利他。

人类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源动力,推动了这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各类组织都在谋求自身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组织内部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导致社会整体利益受损。因此人类发明了“道德”,让大家各自收敛一下自己的需求,相互妥协,调和矛盾。于是万物和谐,鸟语花香。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外化为各种“道德规范”。不同的社会演化出不同的规范,但几乎所有的道德规范都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他人的利益。比如不许贪财,不许好色,吃饭不许吧唧嘴,等等。

一个道德水准高的人受人尊敬,因为利他主义行为模式,让其他人感到安全,跟他混,不吃亏。公司赚了,他不会私吞,公司赔了,他不会私逃;好事坏事不会向你隐瞒;公平待人,不让你受委屈。这本质上也是出于利己主义的原理,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在一个丛林社会讲道德,死得快。在一个规范社会太自私,没活路。所谓乱世出枭雄,盛世出儒将。这也是为什么雍正上台前要搞阴谋诡计,上台后提倡光明正大。

所以,功利一点讲,在管理中,领导者要表现的“有道德“。当你拥有了“正直”、“坦率”、“诚实”等道德标签之后,下属会推论你在更多的时候会考虑下属的利益,而不是只顾自己,因此你有了更多的追随者。尽管这个推论有时并不成立。

当你演的多了,你就真的成了这样的人了。领袖人格,本色出演!
展开
3
看到一个前辈在谈 2B 的业务,他提到:

尽管我们当时也希望,像很多软件公司,比如做了 A 政府,做完以后沉淀成一个产品卖给 B,但是说实话,我当年做过以后就知道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绝对不可能,今天也是这样。

因为说白了是不能复用,A 做了这个东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B 想的并不是拷贝这套,他一定会改,想要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东西,否则的话,请问你的创新在哪?所以现在做项目讲这个故事的人,只能说应该还是做得太少。

我不是特别认同。

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但是核心的东西应该还是可以复用的。除非做第一个的时候根本没考虑架构,模块之类的东西,耦合在一起,拆都拆不开。

后续有空专门写篇文章聊一聊。

展开
18
上帝要消灭它,必先使其疯狂。

《尚书》说:‘将击败他时,先使他恶贯满盈。将吞食他时,先喂他一点东西。’
评论
物品的问题在于我们会逐渐习惯它们的存在。

我们会想要某样东西,但一旦拥有了它,就不会再去留意或关心它。这就是我之前提过的习惯化的问题。

我们不是忘恩负义的家伙,我们只是神经细胞的产物,会对新的刺激做出积极反应。看到新东西时,我们所有的大脑神经细胞就会兴奋起来,但当这些神经细胞辨认出熟悉的因素后,就不会那么频繁地被激活。
展开
评论
细品,细细品。
白木雨文于2021-07-06 23:04发布的图片
2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迷茫困惑,形容现在互联网打工人好像挺贴切的。😂
评论
当你站在下一个循环里看上一个循环的时候,你才清楚事情做得对不对。如果你一直滞留在某一个循环里,你是没办法处在这个环节的同时,去反思评估你在这个环节的对错的。
评论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一般来说,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与员工有关的事都在负债栏里:应付工资,应付奖金、公积金;在公司的利润表上,与员工有关的都在费用栏里:工资、福利、所有分摊。这种看法在理念上就把员工和公司的目标对立了起来。我觉得我们的员工地位应该在财务报表上变一下,要把员工看作资产,而不是负债;要看作利润,而不是费用。在企业管理的理念中,如果不能在资产质量和经营成果上找到员工的位置,就是管理的失败。
展开
3
很多时候,没有凑够成功的因素,是不会成功的。但是失败的因素,不用凑,可能沾上一个,就完蛋了。
2
职业、经理、人。

职业:你要有一技之长,这是立命之本。

经理:经营和管理。你有了一技之长,你能不能带一个小团队。给你三个人、五个人,你能不能带好。就是带团队的能力。

人:修身、人脉。一是自我修行,提升,提炼,成长。二是和其他人、和社会打交道的能力,有没有可能不断的提高。
展开
评论
在集体行动的过程中,总会有人偷懒,团队的规模越大,偷懒的人越多。


在70年前,有一位德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工人们一起用绳子来拉重物,绳子是分开的,科学家借机来测量每个人的出力大小。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当一个人拉的时候,测量到的力量是他用了63公斤的拉力。当三个人一起拉的时候,平均每个人的拉力下降到了53公斤,而当实验人数变成8个人的时候,每个人所使用的力量下降到31公斤。总之,是拉的人越多,每个人出力的水平越低。而在没有测量的情况下,每个人所使用的拉力会更小。

当一个集体逐渐变大时,需要把作战单位变小,把目标小到已经没法再往下拆的程度,不能都绑在一条大船上。

当在一条大船上的时候,人人觉得别人在划桨,我坐着就行了。但当每个人都是一条小船的时候,他不划桨,他就没法往前走,甚至要翻船。

集体效率提升的一个目标就是如何把一条大船,变成一条条小船。
展开
白木雨文于2021-05-10 09:30发布的图片
5
代码上线三要素,可回退、可监控、可灰度。做到这三点,上线完可以安心睡个觉。
4
一个人很难改变,是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改变。
4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成功。悲观者不一定正确,但悲观者是清醒的。乐观者不一定成功,但是乐观者是进取的。

要保持四分之三的乐观情绪,同时要保持四分之一的悲观情绪。
2
*业务增长慢的时候,就得要讲道理了。*

*因为你不讲道理,年轻人就不讲武德了。*

*无非是说人话,做人事,把人当做人来对待。*

*人身依附,老板赏饭吃的年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这一代人需要的是尊重。*

*尊重的意思是,人是做一切事的目的,而不是做事的手段。*
展开
评论
下一页
个人成就
文章被点赞 283
文章被阅读 49,661
掘力值 1,458
收藏集
1
关注标签
14
加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