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系列 - 公司的选择

288 阅读5分钟

因为业务的发展以及人员的变动,经历了一波密集的简历筛选和人员面试。有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下。

男怕入错行,虽然说现在不像我们父辈,选择一份工作后就一直干到退休为止,但这也不表明可以随便跳槽。既然不想随便跳槽,那么找到一份自己喜欢,也符合岗位要求的工作就变得很重要了。

虽然你面的可能是公司里的某一个职位,但这个职位是公司里的一个点,这个点最终是依附于公司而存在的。所以选职业,本质上是在选公司。

在投递简历或者面试前,尽可能的了解目前岗位的要求是什么,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大公司

很多的候选人都有大公司情节,都希望有机会能够进大公司工作。毕竟大公司名气大,牛人多,薪资也高。

对于个体而言,大公司能够很好的给每个人提供平台的能力。它的文档制度、管理规范、基础建设等等都会十分完善,开发工具会非常多。

每个刚进入职场的人,最开始的一两年是成长最快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在大公司历练,那么成长的就好比插上了翅膀。推荐刚毕业的想进入职场的人,尽可能去大公司。

比起中小规模的企业,大公司里分工会细很多,业务线也复杂的多。一方面规章制度比较完善,另外一方面也比较固化。有些岗位的工作内容也比较固定,这也是很多人说进了大公司就变成一颗螺丝钉的原因。

所以也不要抱着是大公司就进的心态,需要关注下招聘的具体岗位是做什么的。以前我也遇到过一些候选人,即使大公司的业务和岗位一般,也死活要去。到最后面临整条业务线被砍掉,整个部门被裁员的情况。

大公司有时候也知道有些业务继续做下去没有成效,但是所谓船大难掉头,变革很难,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入职大公司之前,还需要了解你所在岗位的业务是否还在一个上升期。

岗位是一个个的点,如果附着在上面的整个面处于衰败状态的话,作为点的岗位发展也不会好到哪里。

初创公司

创业会有很大的风险和收益,99% 的创业公司都会失败,当然,一旦创业成功,带来的回报也比较大。

看一家创业公司是否值得加入,重点需要关注创始人是谁,之前有没有创业过,有没有成功的先例。加入没有创过业,那么在他所在的领域,或者之前的工作,有没有什么建树。

总之一句话,就看老板人靠不靠谱就行了,你不用太关心他所在的行业和他的业务模式。因为创业公司大部分做的是创新的业务,是没有人做过的业务,你很难判断这个行业,这个商业模式将来会怎么样,只要认可老板这个人,跟着干就是了。

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哪一家公司说我今天做什么,五年后,十年后还会再干这件事情。1999 年马云在内部讲的阿里巴巴要干什么,有什么商业计划,到现在,除了阿里巴巴名字没改,马云名字没改,其他的都不一样了。

假想下,小米的雷军、美团的王兴、字节的张一鸣、快手的宿华,如果他们重新出来创业,拉你入伙。你干不干?肯定干啊,即使他们打算做的事情可能在你看来是天方夜谭。因为他们能看到你看不到的未来。

中等规模

介于大公司和初创企业之间,是中等规模的公司。企业人数在一般在 200~1000 之间。

中等规模的企业可能已经开始盈利了,他既不像初创企业那样存在巨大的风险和回报,也没有想大公司那样相对成熟和稳定。入职中等规模的公司,你需要关注的是它做的产品和业务是否是你喜欢的。如果它的产品没法足够吸引到你,那么今后你可能会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入职前,玩一玩公司的产品,看看能不能让你眼前一亮,打心眼里觉得这个产品或者业务有前景,是你愿意投入去做的。

虽然上面写了求职时不同规模公司不同的关注重点,但真正的重点,是去观察公司未来会不会快速成长。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抽象来说,一家能快速成长的公司,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兼顾品质与机会,既要不断改善产品,做出有独特品质的产品,也需要抓住市场机会,懂得迅速扩大市场规模;

  2. 需要有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有可能是明面上i无法超越的,也可能是一种暗能力;

  3. 懂得何时坚持,明白何时放弃。有舍有得,能及时调整。

  4. 社会责任感。有远大的愿景和使命,并且不是空话、套话,而是可以落地执行的。

关于职位和公司的选择就先写到这里,有一些只是自己的感悟,仅仅作为参考,不要作为指导。后续跟大家聊聊简历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