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系列文章旨在,复习渐进式JavaScript框架:Vue全家桶。夯实移动大前端技术基本功。为后期搭建超级App的Hybrid框架、小程序开发、Web站点开发做知识储备
文章列表:
- 01-📝Vue全家桶核心知识|Vue基础【Vue概述、Vue基本使用、Vue模板语法、基础案例、Vue常用特性、综合案例】
- 02-📝Vue全家桶核心知识|Vue常用特性【表单操作、自定义指令、计算属性、侦听器、过滤器、生命周期、综合案例】
- 03-📝Vue全家桶核心知识|组件化开发【组件化开发思想、组件注册、Vue调试工具用法、组件间数据交互、组件插槽、基于组件的
- 04-📝Vue全家桶核心知识|多线程与网络【前后端交互模式、promise用法、fetch、axios、综合案例】
- 05-📝Vue全家桶核心知识|Vue Router【基本使用、嵌套路由、动态路由匹配、命名路由、编程式导航、基于vue-router的案例】
- 06-📝Vue全家桶核心知识|前端工程化【模块化相关规范、webpack、Vue 单文件组件、Vue 脚手架、Element-UI 的基本使用】
- 07-📝Vue全家桶核心知识|Vuex【Vuex的基本使用、Vuex中的核心特性、vuex案例】
二、Vue概述
1. Vue的作者
尤雨溪:Vue.js的创建者。中国人
- 2014年2月,Vue.js正式发布
- 2015年10月27日,正式发布1.0.0
- 2016年4月27日,发布2.0的预览版本
- 官网公告:
- Vue 2 将于 2023 年 12 月 31 日停止维护。详见 Vue 2 延长 LTS
- Vue 2 中文文档已迁移至 v2.cn.vuejs.org
- 想从 Vue 2 升级?请参考迁移指南
2. 什么是 Vue?
Vue:渐进式JavaScript框架
- 声明式渲染→组件系统→客户端路由→集中式状态管理→项目构建
Vue
(读音 /vjuː/,类似于view
) 是一套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 vue 的核心库只关注视图层,不仅易于上手,还便于与第三方库或既有项目整合
- vue基于标准 HTML、CSS 和 JavaScript 构建,并提供了一套声明式的、组件化的编程模型,帮助你高效地开发用户界面。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界面,Vue 都可以胜任。
- 官网:
- 易用:熟悉HTML、CSS、JavaScript知识后,可快速上手Vue
- 灵活:在一个库和一套完整框架之间自如伸缩
- 高效:20kB运行大小,超快虚拟 DOM
3. 渐进式框架
Vue 是一个框架
,也是一个生态
。其功能覆盖了大部分前端开发常见的需求。但 Web 世界是十分多样化的,不同的开发者在 Web 上构建的东西可能在形式和规模上会有很大的不同。考虑到这一点,Vue 的设计非常注重灵活性和“可以被逐步集成”这个特点。根据我们的实际开发需求场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使用 Vue:
- 无需构建步骤,渐进式增强静态的 HTML
- 在任何页面中作为 Web Components 嵌入
- 单页应用 (SPA)
- 全栈 / 服务端渲染 (SSR)
- Jamstack / 静态站点生成 (SSG)
- 开发桌面端、移动端、WebGL,甚至是命令行终端中的界面
4. 单文件组件
- 在大多数启用了构建工具的 Vue 项目中,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类似 HTML 格式的文件来书写 Vue 组件,它被称为单文件组件 (也被称为
*.vue
文件,英文 Single-File Components,缩写为 SFC)。 - 顾名思义,Vue 的单文件组件会将一个组件的逻辑 (JavaScript),模板 (HTML) 和样式 (CSS) 封装在同一个文件里。下面我们将用单文件组件的格式重写上面的计数器示例: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count: 0 } } } </script> <template> <button @click="count++">Count is: {{ count }}</button> </template> <style scoped> button { font-weight: bold; } </style>
单文件组件是 Vue 的标志性功能。如果你的用例需要进行构建,我们推荐用它来编写 Vue 组件。你可以在后续相关章节里了解更多关于单文件组件的用法及用途。但你暂时只需要知道 Vue 会帮忙处理所有这些构建工具的配置就好。
5. API 风格
Vue 的组件可以按两种不同的风格书写:选项式 API 和组合式 API。
5.1 选项式 API (Options API)
使用选项式 API,我们可以用包含多个选项的对象来描述组件的逻辑,例如 data
、methods
和 mounted
。选项所定义的属性都会暴露在函数内部的 this
上,它会指向当前的组件实例。
<script>
export default {
// data() 返回的属性将会成为响应式的状态
// 并且暴露在 `this` 上
data() {
return {
count: 0
}
},
// methods 是一些用来更改状态与触发更新的函数
// 它们可以在模板中作为事件处理器绑定
methods: {
increment() {
this.count++
}
},
// 生命周期钩子会在组件生命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被调用
// 例如这个函数就会在组件挂载完成后被调用
mounted() {
console.log(`The initial count is ${this.count}.`)
}
}
</script>
<template>
<button @click="increment">Count is: {{ count }}</button>
</template>
5.2 组合式 API (Composition API)
通过组合式 API,我们可以使用导入的 API 函数来描述组件逻辑。在单文件组件中,组合式 API 通常会与 <script setup>
搭配使用。这个 setup
attribute 是一个标识,告诉 Vue 需要在编译时进行一些处理,让我们可以更简洁地使用组合式 API。比如,<script setup>
中的导入和顶层变量/函数都能够在模板中直接使用。
下面是使用了组合式 API 与 <script setup>
改造后和上面的模板完全一样的组件: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onMounted } from 'vue'
// 响应式状态
const count = ref(0)
// 用来修改状态、触发更新的函数
function increment() {
count.value++
}
// 生命周期钩子
onMounted(() => {
console.log(`The initial count is ${count.value}.`)
})
</script>
<template>
<button @click="increment">Count is: {{ count }}</button>
</template>
5.3 该选哪一个?
两种 API 风格都能够覆盖大部分的应用场景。它们只是同一个底层系统所提供的两套不同的接口。实际上,选项式 API 是在组合式 API 的基础上实现的!关于 Vue 的基础概念和知识在它们之间都是通用的。
选项式 API 以“组件实例”的概念为中心 (即上述例子中的 this
),对于有面向对象语言背景的用户来说,这通常与基于类的心智模型更为一致。同时,它将响应性相关的细节抽象出来,并强制按照选项来组织代码,从而对初学者而言更为友好。
组合式 API 的核心思想是直接在函数作用域内定义响应式状态变量,并将从多个函数中得到的状态组合起来处理复杂问题。这种形式更加自由,也需要你对 Vue 的响应式系统有更深的理解才能高效使用。相应的,它的灵活性也使得组织和重用逻辑的模式变得更加强大。
建议:
- 当你不需要使用构建工具,或者打算主要在低复杂度的场景中使用 Vue,例如渐进增强的应用场景,推荐采用选项式 API。
- 当你打算用 Vue 构建完整的单页应用,推荐采用组合式 API + 单文件组件。
6. 简单尝试
使用Vue将Helloworld 渲染到页面上
7. Vue基本使用
7.1 传统开发模式对比
- 原生JS:
<div id="msg"></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msg = 'Hello World'; var 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sg'); div.innerHTML = msg; </script>
- jQuery:
<div id="msg"></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jquery.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msg = 'Hello World'; $('#msg').html(msg); </script>
7.2 Vue.js之HelloWorld基本步骤
<div id="app">
<div>{{msg}}</div>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vue.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msg: 'HelloWorld'
}
})
</script>
代码分析:
-
- 实例参数分析
- el: 元素的挂载位置(值可以是CSS选择器或者DOM元素)
- data:模型数据(值是一个对象)
-
- 插值表达式用法
- 将数据填充到HTML标签中
- 插值表达式支持基本的计算操作
-
- Vue代码运行原理分析
- 概述编译过程的概念(Vue语法->原生语法)
vue代码
通过vue框架
解释成原生js代码
- 在这里可以把
vue框架
理解成解释器
- 在这里可以把
三、Vue模板语法
1. 模板语法概述
1.1 如何理解前端渲染?
把数据填充到HTML标签中
1.2 前端渲染方式
- 原生js拼接字符串
- 使用前端模板引擎
- 使用vue特有的模板语法
1.3 原生js拼接字符串
基本上就是将数据以字符串的方式拼接到HTML标签中,前端代码风格大体上如右图所示。
缺点:
不同开发人员的代码风格差别很大,随着业 务的复杂,后期的维护变得逐渐困难起来。
1.4 使用前端模板引擎
代码是基于模板引擎art-template的一段代 码,与拼接字符串相比,代码明显规范了很多, 它拥有自己的一套模板语法规则。
- 优点:大家都遵循同样的规则写代码,代码可读性 明显提高了,方便后期的维护。
- 缺点:没有专门提供事件机制。
1.5 vue模板语法概览
- 插值表达式
- 指令
- 事件绑定
- 属性绑定
- 样式绑定
- 分支循环结构
2.模板语法
2.1 插值表达式
数据绑定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使用“Mustache”语法(双大括号)的文本插值
<span>Message: {{ msg }}</span>
msg
的值会从data中传递,而这就造成了在某种情况下的弊端:
当网络环境较差、网速较慢、刷新频繁的时候,插值表达式会出现{undefined{message}}
的情况,(之后再用真实的数据替换掉)。因为页面加载是自上而下的,加载到表达式时,可能还没有解析到script标签中的data数据
2.2 指令简介
vue提供了指令(directive)功能,这些指令都是以v-开头(例如:v-for
),它们从形式上来看是标签的自定义属性(只不过是由vue提供的) 。
- 示例:
- 作用
- 指令必须用在某个标签(或者是组件)上, 用来扩展标签的原有功能
- 指令的本质就是自定义属性
- 指令的格式:以v-开始(比如:v-cloak)
四、指令学习
1. v-cloak
- 插值表达式存在的问题:“闪动”
- 如何解决该问题:使用v-cloak指令
- 解决该问题的原理:先隐藏,替换好值之后再显示最终的值
<html> <style type="text/css"> /* 1、通过属性选择器 选择到 带有属性 v-cloak的标签 让他隐藏 */ [v-cloak]{ /* 元素隐藏 */ display: none; } </style> <body> <div id="app"> <!-- 2、 让带有插值 语法的 添加 v-cloak 属性 在 数据渲染完场之后,v-cloak 属性会被自动去除, v-cloak一旦移除也就是没有这个属性了 属性选择器就选择不到该标签 也就是对应的标签会变为可见 --> <div v-cloak >{{msg}}</div>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vue.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vm = new Vue({ // el 指定元素 id 是 app 的元素 el: '#app', // data 里面存储的是数据 data: { msg: 'Hello Vue' } }); </script> </body> </html>
2. 数据绑定指令
- v-text 填充纯文本
- ① 相比插值表达式更加简洁
- v-html 填充HTML片段
- ① 存在安全问题
- ② 本网站内部数据可以使用,来自第三方的数据不可以用
- v-pre 填充原始信息
- ① 显示原始信息,跳过编译过程(分析编译过程)
2.1 v-text
- v-text指令用于将数据填充到标签中,作用于插值表达式类似,但是没有闪动问题
- 如果数据中有HTML标签会将html标签一并输出
- 注意:此处为单向绑定,数据对象上的值改变,插值会发生变化;但是当插值发生变化并不会影响数据对象的值
<div id="app">
<!--
注意:在指令中不要写插值语法 直接写对应的变量名称
在 v-text 中 赋值的时候不要在写 插值语法
一般属性中不加 {{}} 直接写 对应 的数据名
-->
<p v-text="msg"></p>
<p>
<!-- Vue 中只有在标签的 内容中 才用插值语法 -->
{{msg}}
</p>
</div>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msg: 'Hello Vue.js'
}
});
</script>
2.2 v-html
- 用法和v-text 相似 但是他可以将HTML片段填充到标签中
- 可能有安全问题, 一般只在可信任内容上使用
v-html
,永不用在用户提交的内容上 - 它与v-text区别在于v-text输出的是纯文本,浏览器不会对其再进行html解析,但v-html会将其当html标签解析后输出。
<div id="app">
<p v-html="html"></p> <!-- 输出:html标签在渲染的时候被解析 -->
<p>{{message}}</p> <!-- 输出:<span>通过双括号绑定</span> -->
<p v-text="text"></p> <!-- 输出:<span>html标签在渲染的时候被源码输出</span> -->
</div>
<script>
let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message: "<span>通过双括号绑定</span>",
html: "<span>html标签在渲染的时候被解析</span>",
text: "<span>html标签在渲染的时候被源码输出</span>",
}
});
</script>
2.3 v-pre
- 显示原始信息跳过编译过程
- 跳过这个元素和它的子元素的编译过程。
- 一些静态的内容不需要编译加这个指令可以加快渲染
<span v-pre>{{ this will not be compiled }}</span>
<!-- 显示的是{{ this will not be compiled }} -->
<span v-pre>{{msg}}</span>
<!-- 即使data里面定义了msg这里仍然是显示的{{msg}} -->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msg: 'Hello Vue.js'
}
});
</script>
3. 数据响应式
- 如何理解响应式
- ① html5中的响应式(屏幕尺寸的变化导致样式的变化)
- ② 数据的响应式(数据的变化导致页面内容的变化)
- 什么是数据绑定
- ① 数据绑定:将数据填充到标签中
- v-once 只编译一次
- ① 显示内容之后不再具有响应式功能
3.1 v-once
- 执行一次性的插值【当数据改变时,插值处的内容不会继续更新】
<!-- 即使data里面定义了msg 后期我们修改了 仍然显示的是第一次data里面存储的数据即 Hello Vue.js -->
<span v-once>{{ msg}}</span>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msg: 'Hello Vue.js'
}
});
</script>
3.2 双向数据绑定
什么是双向数据绑定?
-
当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视图也就发生变化
-
当视图发生变化的时候,数据也会跟着同步变化
双向数据绑定分析
3.2.1 v-model
- v-model是一个指令,限制在
<input>、<select>、<textarea>、components
中使用
<div id="app">
<div>{{msg}}</div>
<div>
当输入框中内容改变的时候, 页面上的msg 会自动更新
<input type="text" v-model='msg'>
</div>
</div>
3.2.2 MVVM设计思想
- ①M(model)
- ②V(view)
- ③VM(View-Model)
- MVC 是后端的分层开发概念; MVVM是前端视图层的概念,主要关注于 视图层分离,也就是说:MVVM把前端的视图层,分为了 三部分 Model, View , VM ViewModel
- M: model
- 数据层 Vue 中 数据层 都放在 data 里面
- V: view 视图
- Vue 中 view 即 我们的HTML页面
- VM:(view-model) 控制器 将数据和视图层建立联系
- vm 即 Vue 的实例 就是 vm
4. 事件绑定
- Vue如何处理事件?
4.1 v-on 绑定事件
- 用来绑定事件的
- 形式如:v-on:click 缩写为 @click;
4.2 v-on绑定事件函数
注意事件参数传递
<body>
<div id="app">
<div>{{num}}</div>
<div>
<!-- 如果事件直接绑定函数名称,那么默认会传递事件对象作为事件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
<button v-on:click='handle1'>点击1</button>
<!-- 2、如果事件绑定函数调用,那么事件对象必须作为最后一个参数显示传递,
并且事件对象的名称必须是$event
-->
<button v-on:click='handle2(123, 456, $event)'>点击2</button>
</div>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vue.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vm = new Vue({
el: '#app',
data: {
num: 0
},
methods: {
handle1: function(event) {
console.log(event.target.innerHTML)
},
handle2: function(p, p1, event) {
console.log(p, p1)
console.log(event.target.innerHTML)
this.num++;
}
}
});
</script>
</body>
4.3 事件修饰符
- 在事件处理程序中调用
event.preventDefault()
或event.stopPropagation()
是非常常见的需求。 - Vue 不推荐我们操作DOM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Vue.js 为
v-on
提供了事件修饰符 - 修饰符是由点开头的指令后缀来表示的
<!-- 阻止单击事件继续传播 -->
<a v-on:click.stop="doThis"></a>
<!-- 提交事件不再重载页面 -->
<form v-on:submit.prevent="onSubmit"></form>
<!-- 修饰符可以串联 即阻止冒泡也阻止默认事件 -->
<a v-on:click.stop.prevent="doThat"></a>
<!-- 只当在 event.target 是当前元素自身时触发处理函数 -->
<!-- 即事件不是从内部元素触发的 -->
<div v-on:click.self="doThat">...</div>
使用修饰符时,顺序很重要;相应的代码会以同样的顺序产生。因此,用 v-on:click.prevent.self 会阻止所有的点击,而 v-on:click.self.prevent 只会阻止对元素自身的点击。
4.4 按键修饰符
- 在做项目中有时会用到键盘事件,在监听键盘事件时,我们经常需要检查详细的按键。Vue 允许为
v-on
在监听键盘事件时添加按键修饰符
<!-- 只有在 `keyCode` 是 13 时调用 `vm.submit()` -->
<input v-on:keyup.13="submit">
<!-- -当点击enter 时调用 `vm.submit()` -->
<input v-on:keyup.enter="submit">
<!--当点击enter或者space时 时调用 `vm.alertMe()` -->
<input type="text" v-on:keyup.enter.space="alertMe" >
常用的按键修饰符
.enter => enter键
.tab => tab键
.delete (捕获“删除”和“退格”按键) => 删除键
.esc => 取消键
.space => 空格键
.up => 上
.down => 下
.left => 左
.right => 右
<script>
var vm = new Vue({
el:"#app",
methods: {
submit:function(){},
alertMe:function(){},
}
})
</script>
4.5 自定义按键修饰符别名
- 在Vue中可以通过
config.keyCodes
自定义按键修饰符别名
<div id="app">
预先定义了keycode 116(即F5)的别名为f5,因此在文字输入框中按下F5,会触发prompt方法
<input type="text" v-on:keydown.f5="prompt()">
</div>
<script>
Vue.config.keyCodes.f5 = 116;
let app = new Vue({
el: '#app',
methods: {
prompt: function() {
alert('我是 F5!');
}
}
});
</script>
5. 属性绑定
Vue如何动态处理属性?
5.1 v-bind
- v-bind 指令被用来响应地更新 HTML 属性
- v-bind:href 可以缩写为 :href;
<!-- 绑定一个属性 -->
<img v-bind:src="imageSrc">
<!-- 缩写 -->
<img :src="imageSrc">
v-model的底层实现原理分析
5.2 绑定对象
- 我们可以给v-bind:class 一个对象,以动态地切换class。
- 注意:v-bind:class指令可以与普通的class特性共存
1、 v-bind 中支持绑定一个对象
如果绑定的是一个对象 则 键为 对应的类名 值 为对应data中的数据
<!--
HTML最终渲染为 <ul class="box textColor textSize"></ul>
注意:
textColor,textSize 对应的渲染到页面上的CSS类名
isColor,isSize 对应vue data中的数据 如果为true 则对应的类名 渲染到页面上
当 isColor 和 isSize 变化时,class列表将相应的更新,
例如,将isSize改成false,
class列表将变为 <ul class="box textColor"></ul>
-->
<ul class="box" v-bind:class="{textColor:isColor, textSize:isSize}">
<li>学习Vue</li>
<li>学习Node</li>
<li>学习React</li>
</ul>
<div v-bind:style="{color:activeColor,fontSize:activeSize}">对象语法</div>
<sript>
var vm= new Vue({
el:'.box',
data:{
isColor:true,
isSize:true,
activeColor:"red",
activeSize:"25px",
}
})
</sript>
<style>
.box{
border:1px dashed #f0f;
}
.textColor{
color:#f00;
background-color:#eef;
}
.textSize{
font-size:30px;
font-weight:bold;
}
</style>
5.3 绑定class
2、 v-bind 中支持绑定一个数组 数组中classA和 classB 对应为data中的数据
这里的classA 对用data 中的 classA
这里的classB 对用data 中的 classB
<ul class="box" :class="[classA, classB]">
<li>学习Vue</li>
<li>学习Node</li>
<li>学习React</li>
</ul>
<script>
var vm= new Vue({
el:'.box',
data:{
classA:‘textColor‘,
classB:‘textSize‘
}
})
</script>
<style>
.box{
border:1px dashed #f0f;
}
.textColor{
color:#f00;
background-color:#eef;
}
.textSize{
font-size:30px;
font-weight:bold;
}
</style>
5.4 绑定对象和绑定数组 的区别
- 绑定对象的时候 对象的属性 即要渲染的类名 对象的属性值对应的是 data 中的数据
- 绑定数组的时候数组里面存的是data 中的数据
5.5 绑定style样式
<div v-bind:style="styleObject">绑定样式对象</div>'
<!-- CSS 属性名可以用驼峰式 (camelCase) 或短横线分隔 (kebab-case,记得用单引号括起来) -->
<div v-bind:style="{ color: activeColor, fontSize: fontSize,background:'red' }">内联样式</div>
<!--组语法可以将多个样式对象应用到同一个元素 -->
<div v-bind:style="[styleObj1, styleObj2]"></div>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styleObject: {
color: 'green',
fontSize: '30px',
background:'red'
},
activeColor: 'green',
fontSize: "30px"
},
styleObj1: {
color: 'red'
},
styleObj2: {
fontSize: '30px'
}
</script>
6. 分支循环结构
6.1 分支结构
- v-if
- v-else
- v-else-if
- v-show
6.1.1 v-if 使用场景
- 1- 多个元素 通过条件判断展示或者隐藏某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 2- 进行两个视图之间的切换
<div id="app">
<!-- 判断是否加载,如果为真,就加载,否则不加载-->
<span v-if="flag">
如果flag为true则显示,false不显示!
</span>
</div>
<script>
var vm = new Vue({
el:"#app",
data:{
flag:true
}
})
</script>
----------------------------------------------------------
<div v-if="type === 'A'">
A
</div>
<!-- v-else-if紧跟在v-if或v-else-if之后 表示v-if条件不成立时执行-->
<div v-else-if="type === 'B'">
B
</div>
<div v-else-if="type === 'C'">
C
</div>
<!-- v-else紧跟在v-if或v-else-if之后-->
<div v-else>
Not A/B/C
</div>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type: 'C'
}
})
</script>
6.1.2 v-show 和 v-if的区别
- v-show本质就是标签display设置为none,控制隐藏
- v-show只编译一次,后面其实就是控制css,而v-if不停的销毁和创建,故v-show性能更好一点。
- v-if是动态的向DOM树内添加或者删除DOM元素
- v-if切换有一个局部编译/卸载的过程,切换过程中合适地销毁和重建内部的事件监听和子组件
5.2 循环结构
5.2.1 v-for
- 用于循环的数组里面的值可以是对象,也可以是普通元素
<ul id="example-1"> <!-- 循环结构-遍历数组 item 是我们自己定义的一个名字 代表数组里面的每一项 items对应的是 data中的数组--> <li v-for="item in items"> {{ item.message }} </li> </ul> <script> new Vue({ el: '#example-1', data: { items: [ { message: 'Foo' }, { message: 'Bar' } ], } }) </script>
- 不推荐同时使用
v-if
和v-for
- 当
v-if
与v-for
一起使用时,v-for
具有比v-if
更高的优先级。
<!-- 循环结构-遍历对象
v 代表 对象的value
k 代表对象的 键
i 代表索引
--->
<div v-if='v==13' v-for='(v,k,i) in obj'>{{v + '---' + k + '---' + i}}</div>
<script>
new Vue({
el: '#example-1',
data: {
items: [
{ message: 'Foo' },
{ message: 'Bar' }
],
obj: {
uname: 'zhangsan',
age: 13,
gender: 'female'
}
}
})
</script>
- key 的作用
- key来给每个节点做一个唯一标识
- key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高效的更新虚拟DOM
<ul>
<li v-for="item in items" :key="item.id">...</li>
</ul>
五、 案例选项卡
1. HTML 结构
`
<div id="app">
<div class="tab">
<!-- tab栏 -->
<ul>
<li class="active">apple</li>
<li class="">orange</li>
<li class="">lemon</li>
</ul>
<!-- 对应显示的图片 -->
<div class="current"><img src="img/apple.png"></div>
<div class=""><img src="img/orange.png"></div>
<div class=""><img src="img/lemon.png"></div>
</div>
</div>
`
2. 提供的数据
list: [
{
id: 1,
title: 'apple',
path: 'img/apple.png'
},
{
id: 2,
title: 'orange',
path: 'img/orange.png'
},
{
id: 3,
title: 'lemon',
path: 'img/lemon.png'
}
]
3. 把数据渲染到页面
-
把tab栏 中的数替换到页面上
- 把 data 中 title 利用 v-for 循环渲染到页面上
- 把 data 中 path利用 v-for 循环渲染到页面上
<div id="app"> <div class="tab"> <ul> <!-- 1、绑定key的作用 提高Vue的性能 2、 key 需要是唯一的标识 所以需要使用id, 也可以使用index , index 也是唯一的 3、 item 是 数组中对应的每一项 4、 index 是 每一项的 索引 --> <li :key='item.id' v-for='(item,index) in list'>{{item.title}}</li> </ul> <div :key='item.id' v-for='(item, index) in list'> <!-- : 是 v-bind 的简写 绑定属性使用 v-bind --> <img :src="item.path"> </div> </div> </div> <script> new Vue({ // 指定 操作元素 是 id 为app 的 el: '#app', data: { list: [{ id: 1, title: 'apple', path: 'img/apple.png' }, { id: 2, title: 'orange', path: 'img/orange.png' }, { id: 3, title: 'lemon', path: 'img/lemon.png' }] } }) </script>
4. 给每一个tab栏添加事件,并让选中的高亮
-
4.1 、让默认的第一项tab栏高亮
- tab栏高亮 通过添加类名active 来实现 (CSS active 的样式已经提前写好)
- 在data 中定义一个 默认的 索引 currentIndex 为 0
- 给第一个li 添加 active 的类名
- 通过动态绑定class 来实现 第一个li 的索引为 0 和 currentIndex 的值刚好相等
- currentIndex === index 如果相等 则添加类名 active 否则 添加 空类名
- tab栏高亮 通过添加类名active 来实现 (CSS active 的样式已经提前写好)
-
4.2 、让默认的第一项tab栏对应的div 显示
- 实现思路 和 第一个 tab 实现思路一样 只不过 这里控制第一个div 显示的类名是 current
<ul> <!-- 动态绑定class 有 active 类名高亮 无 active 不高亮--> <li :class='currentIndex==index?"active":""' :key='item.id' v-for='(item,index) in list' >{{item.title}}</li> </ul> <!-- 动态绑定class 有 current 类名显示 无 current 隐藏--> <div :class='currentIndex==index?"current":""' :key='item.id' v-for='(item, index) in list'> <!-- : 是 v-bind 的简写 绑定属性使用 v-bind --> <img :src="item.path"> </div>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currentIndex: 0, // 选项卡当前的索引 默认为 0 list: [{ id: 1, title: 'apple', path: 'img/apple.png' }, { id: 2, title: 'orange', path: 'img/orange.png' }, { id: 3, title: 'lemon', path: 'img/lemon.png' }] } }) </script>
-
4.3 、点击每一个tab栏 当前的高亮 其他的取消高亮
- 给每一个li添加点击事件
- 让当前的索引 index 和 当前 currentIndex 的 值 进项比较
- 如果相等 则当前li 添加active 类名 当前的 li 高亮 当前对应索引的 div 添加 current 当前div 显示 其他隐藏
<div id="app"> <div class="tab"> <ul> <!-- 通过v-on 添加点击事件 需要把当前li 的索引传过去 --> <li v-on:click='change(index)' :class='currentIndex==index?"active":""' :key='item.id' v-for='(item,index) in list'>{{item.title}}</li> </ul> <div :class='currentIndex==index?"current":""' :key='item.id' v-for='(item, index) in list'> <img :src="item.path"> </div> </div> </div>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currentIndex: 0, // 选项卡当前的索引 默认为 0 list: [{ id: 1, title: 'apple', path: 'img/apple.png' }, { id: 2, title: 'orange', path: 'img/orange.png' }, { id: 3, title: 'lemon', path: 'img/lemon.png' }] }, methods: { change: function(index) { // 通过传入过来的索引来让当前的 currentIndex 和点击的index 值 相等 // 从而实现 控制类名 this.currentIndex = index; } } }) </script>
5. 案例显示结果
专题系列文章
1. 前知识
- 01-探究iOS底层原理|综述
- 02-探究iOS底层原理|编译器LLVM项目【Clang、SwiftC、优化器、LLVM】
- 03-探究iOS底层原理|LLDB
- 04-探究iOS底层原理|ARM64汇编
2. 基于OC语言探索iOS底层原理
- 05-探究iOS底层原理|OC的本质
- 06-探究iOS底层原理|OC对象的本质
- 07-探究iOS底层原理|几种OC对象【实例对象、类对象、元类】、对象的isa指针、superclass、对象的方法调用、Class的底层本质
- 08-探究iOS底层原理|Category底层结构、App启动时Class与Category装载过程、load 和 initialize 执行、关联对象
- 09-探究iOS底层原理|KVO
- 10-探究iOS底层原理|KVC
- 11-探究iOS底层原理|探索Block的本质|【Block的数据类型(本质)与内存布局、变量捕获、Block的种类、内存管理、Block的修饰符、循环引用】
- 12-探究iOS底层原理|Runtime1【isa详解、class的结构、方法缓存cache_t】
- 13-探究iOS底层原理|Runtime2【消息处理(发送、转发)&&动态方法解析、super的本质】
- 14-探究iOS底层原理|Runtime3【Runtime的相关应用】
- 15-探究iOS底层原理|RunLoop【两种RunloopMode、RunLoopMode中的Source0、Source1、Timer、Observer】
- 16-探究iOS底层原理|RunLoop的应用
- 17-探究iOS底层原理|多线程技术的底层原理【GCD源码分析1:主队列、串行队列&&并行队列、全局并发队列】
- 18-探究iOS底层原理|多线程技术【GCD源码分析1:dispatch_get_global_queue与dispatch_(a)sync、单例、线程死锁】
- 19-探究iOS底层原理|多线程技术【GCD源码分析2:栅栏函数dispatch_barrier_(a)sync、信号量dispatch_semaphore】
- 20-探究iOS底层原理|多线程技术【GCD源码分析3:线程调度组dispatch_group、事件源dispatch Source】
- 21-探究iOS底层原理|多线程技术【线程锁:自旋锁、互斥锁、递归锁】
- 22-探究iOS底层原理|多线程技术【原子锁atomic、gcd Timer、NSTimer、CADisplayLink】
- 23-探究iOS底层原理|内存管理【Mach-O文件、Tagged Pointer、对象的内存管理、copy、引用计数、weak指针、autorelease
3. 基于Swift语言探索iOS底层原理
关于函数
、枚举
、可选项
、结构体
、类
、闭包
、属性
、方法
、swift多态原理
、String
、Array
、Dictionary
、引用计数
、MetaData
等Swift基本语法和相关的底层原理文章有如下几篇:
- 01-📝Swift5常用核心语法|了解Swift【Swift简介、Swift的版本、Swift编译原理】
- 02-📝Swift5常用核心语法|基础语法【Playground、常量与变量、常见数据类型、字面量、元组、流程控制、函数、枚举、可选项、guard语句、区间】
- 03-📝Swift5常用核心语法|面向对象【闭包、结构体、类、枚举】
- 04-📝Swift5常用核心语法|面向对象【属性、inout、类型属性、单例模式、方法、下标、继承、初始化】
- 05-📝Swift5常用核心语法|高级语法【可选链、协议、错误处理、泛型、String与Array、高级运算符、扩展、访问控制、内存管理、字面量、模式匹配】
- 06-📝Swift5常用核心语法|编程范式与Swift源码【从OC到Swift、函数式编程、面向协议编程、响应式编程、Swift源码分析】
4. C++核心语法
- 01-C++核心语法|C++概述【C++简介、C++起源、可移植性和标准、为什么C++会成功、从一个简单的程序开始认识C++】
- 02-📝C++核心语法|C++对C的扩展【::作用域运算符、名字控制、struct类型加强、C/C++中的const、引用(reference)、函数】
- 03-📝C++核心语法|面向对象1【 C++编程规范、类和对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案例、对象的构造和析构、C++面向对象模型初探】
- 04-📝C++核心语法|面向对象2【友元、内部类与局部类、强化训练(数组类封装)、运算符重载、仿函数、模板、类型转换、 C++标准、错误&&异常、智能指针】
- 05-📝C++核心语法|面向对象3【 继承和派生、多态、静态成员、const成员、引用类型成员、VS的内存窗口】
5. Vue全家桶
- 01-📝Vue全家桶核心知识|Vue基础【Vue概述、Vue基本使用、Vue模板语法、基础案例、Vue常用特性、综合案例】
- 02-📝Vue全家桶核心知识|Vue常用特性【表单操作、自定义指令、计算属性、侦听器、过滤器、生命周期、综合案例】
- 03-📝Vue全家桶核心知识|组件化开发【组件化开发思想、组件注册、Vue调试工具用法、组件间数据交互、组件插槽、基于组件的
- 04-📝Vue全家桶核心知识|多线程与网络【前后端交互模式、promise用法、fetch、axios、综合案例】
- 05-📝Vue全家桶核心知识|Vue Router【基本使用、嵌套路由、动态路由匹配、命名路由、编程式导航、基于vue-router的案例】
- 06-📝Vue全家桶核心知识|前端工程化【模块化相关规范、webpack、Vue 单文件组件、Vue 脚手架、Element-UI 的基本使用】
- 07-📝Vue全家桶核心知识|Vuex【Vuex的基本使用、Vuex中的核心特性、vuex案例】
其它底层原理专题
1. 底层原理相关专题
2. iOS相关专题
- 01-iOS底层原理|iOS的各个渲染框架以及iOS图层渲染原理
- 02-iOS底层原理|iOS动画渲染原理
- 03-iOS底层原理|iOS OffScreen Rendering 离屏渲染原理
- 04-iOS底层原理|因CPU、GPU资源消耗导致卡顿的原因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