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0
#中秋喜乐会#
已到家,正在吃饭,有人能认出来这是什么菜嘛
菡萏之璟于2022-09-10 12:30发布的图片
5
赞了这篇沸点
#中秋喜乐会# 天文年历显示,本世纪100年中,中秋节和教师节在同一天的年份仅有三次,分别是2022年、2041年和2079年。
愿掘友们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到2079.9.10那天,还能陪在彼此身边,互赠祝福,一起欢度中秋佳节,一起来沸点分享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美好~🥰
尚影嫣于2022-09-09 13:16发布的图片
23
#中秋喜乐会#
今天回家,已在路上。[大笑]
2
赞了这篇沸点
#中秋喜乐会# 今年的中秋伴随着教师节,真的个好日子,祝掘友们中秋节快乐,让我们在节日里拥抱快乐,幸福快乐每一天!😉😘
9
赞了这篇沸点
#14天共读历史书籍# 《课本上学不到的漫画中国史》
阅读进度:4/19。
今天来讲下隋炀帝杨广,翻过课本都知道,京杭大运河的“包工头”是隋炀帝。
隋炀帝上位时,看了帝王成功学《史记》。为了向偶像秦始皇看齐,取年号为“大业”,发誓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为了政绩,隋炀帝劳民伤财,致使民不聊生,这是治国大忌。
隋炀帝为何被评价为一无是处的暴君?
大家应该都看过《封神榜》和《隋唐演义》,里面的纣王和杨广成了我们小时候的噩梦。唐朝江山是从隋炀帝手里夺来的,再加上玄武门兵变,所以到了李世民这一代,皇权的合法性尤其重要。魏征给李世民开了条新路——以史为鉴,特别是以隋为鉴,杨广的错事千万不能再犯。这才有了修改过的《隋书》。另外专家发现:为了突出隋炀帝的恶,司马光删除了《隋书》《北史》中隋炀帝的正面资料多达十几处,例如政治经济改革;还增加了有疑点的反面资料,例如弑父和大运河的奢靡生活。加上书中的介绍的评价,所以更多人认为他就是一无是处的暴君。
展开
手可摘棉花于2022-09-09 09:48发布的图片
手可摘棉花于2022-09-09 09:48发布的图片
手可摘棉花于2022-09-09 09:48发布的图片
15
#14天共读历史书籍#
这两天读《明朝那些事儿1》的感受:
1.阿,大战来了,眉头紧皱,双眼一眯,好晕哦。人物多,地名多,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麾下的大将都有谁,他们在哪里开战的……。我在想我要把这些全都搞清楚嘛,好纠结,想了下我的目标也不是这些呐,最后我说服了我暂时先对明朝发展扫个盲,然后记自己觉得有特点,有意思的人物,之后再深入了解,解决。
2.看到文中类似这样的描写:“朱元璋命令人连夜筑石桥”,我不禁发问,大家都是这么多才多艺的嘛,说干啥就能干啥[强]
3.看了几场大战,我突然感觉是不是战争就是决策者们人性与人性的较量呀。不得不说朱元璋对张士诚和陈友谅描述的还是比较准确的,张士诚器小(目光短浅),陈友谅志骄(好惹事)。我猜想这可能是他早年讨饭期间练就出来的技能。
4.朱元璋下面的一个“风水师”刘基挺有意思的,人家好言请他去给朱元璋干活,他不去,最后被威胁马上就去了,可真是能屈能伸啊。我想着他定是心不甘情不愿,没想到人家干的还挺起劲,这个人儿可不一般,继续往后看。
展开
15
今天哈啰给我推送消息,我才知道哈啰也有相亲业务了,这莫非是让大家相约一起骑车嘛。
菡萏之璟于2022-09-08 17:50发布的图片
6
赞了这篇沸点
#每天一杯茶# 新鲜出炉的拿铁咖啡🤓
手可摘棉花于2022-09-08 10:52发布的图片
11
赞了这篇沸点
#14天共读历史书籍# 《长安的荔枝》,阅读进度:完成35%。
所有人都认为新鲜荔枝没法从岭南运到长安,但是不竭尽全力一试就退缩,确实不是我们做工作的态度。🙅
面对毫无胜算的差遣,李善德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他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精通数学,将这项工作分解成一项项小小的活动,与惨淡的命运作斗争。我被他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打动了,甚至鼻头有点儿酸。就算毫无胜算,也要背水一战,冲鸭李大人!!💨
展开
尚影嫣于2022-09-08 12:10发布的图片
尚影嫣于2022-09-08 12:10发布的图片
19
赞了这篇沸点
#14天共读历史书籍# 《课本上学不到的漫画中国史》
阅读进度:2/19。
这本书漫画+文字介绍,风趣幽默的介绍中国史,书中的插画图片形象生动,给大家留下不一样的印象,看的时候也不会那么乏味了。
从小就看《封神榜》,在我们的印象中纣王不是在酒池肉林和妲己玩水,就是在看臣子被烧烤(炮烙),又蠢又色又自大,跟他少年时一点儿都不一样。看了介绍之后发现纣王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坏,因为君子憎恨处在劣势的人,所以把天下所有坏名声都归到他身上。就像论语说的那样: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不知道大家对孔子的印象如何,可能是停留在历史人物,作者介绍中的孔子却是一位高且壮,浑身肌肉,射箭、驾车、跑步样样精通,是一位全能的运动健将。几百年一遇的奇才,最后居然跑去当老师了!哈哈哈~但是不是这样呢,争议还是有的,大家自行辨别想象吧~
展开
手可摘棉花于2022-09-07 09:31发布的图片
手可摘棉花于2022-09-07 09:31发布的图片
12
赞了这篇沸点
#14天共读历史书籍# 🍃叶一一学习如何讲宋词的故事🎤
📗书籍名称:《半小时漫画宋词(全两册)》🎨
🕰阅读进度:20% 🌟
👩‍🏫叶一一课堂开讲🎬
今天讲讲北宋词的发展。
宋朝的历史很传奇,因为种种原因。陈桥兵变啦,杯酒释兵权啦,宋朝的执政者不想类似的情况发生,于是一个宋朝特色的政策就诞生了:重文轻武。
重文轻武到什么程度呢,有人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意思就是,当高考状元,比收复国土都有面子。⛰
文人墨客成了话事人。于是,大家聚餐的时候,就开始流行作词应酬,“一曲新词酒一杯”,词得以快速发展和传播。📢
今天的主角是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称的柳永,柳三变。🙌
因科举落榜写了一首词,被拉入黑名单。从而放飞自我,决定在词坛闯出一番名堂,自称奉旨填词。后因多次科举无果,离京去游历,走之前给情人写了一首表达离别不舍的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课文中只要出现必全文背诵)
后来他51岁的时候终于中举,但是官途不顺,虽然本人才华横溢,能力出众,但是升迁艰难。
前半生看似不羁,实则不得志。后半生荣登科第,但是不得重用。
然而他在词坛却璀璨闪耀✨,且有三个重大贡献,发展冷门慢词、可做市井之词、可做文雅之词。可以说,柳永对宋词做了全面的改革。
下节将真·人生赢家·晏殊的故事。💐
展开
叶一一于2022-09-07 10:23发布的图片
叶一一于2022-09-07 10:23发布的图片
11
赞了这篇沸点
#14天共读历史书籍# 《长安的荔枝》,阅读进度:30%。
读到李善德初到广州的经历,和我初来广州一样新奇。这边到处都是花花草草,不管是街道、路边还是墙头上,都开满了各种各样花儿,基本上都叫不上名字来。原来广州从古时就是这番雅致的景致。广州这边的人都非常注重养生,饮茶可饮一整天,最棒的是这边有极为丰富的瓜果,比帝都的可甜多了,什么释迦果、傻瓜、黄皮都是第一次见第一次吃。我太喜欢岭南的生活了~🤩
展开
尚影嫣于2022-09-07 17:24发布的图片
尚影嫣于2022-09-07 17:24发布的图片
43
赞了这篇沸点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被强悍的对手打败,而是被自己的轻易放弃打败。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只有在黑夜里选择坚持不懈,才能迎来属于你的黎明曙光。
2
赞了这篇沸点
自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试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读书,去运动,早睡早起……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律已成为习惯。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再多坚持几次,或许就离成功不远。
10
赞了这篇沸点
#14天共读历史书籍# 《三十六计》
阅读进度:0.36%,一共三十六计,完成1/36。
生活中,如果提起“三十六计”,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列举出其中的几个计谋,如围魏救赵、调虎离山、浑水摸鱼、借刀杀人、打草惊蛇、声东击西等。
今天来给大家讲一讲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瞒天过海”,听到瞒天过海这个词还是上次看《误杀1》那部电影中主角使用的计谋,大家多多少少有所熟悉吧。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讲述了两个战例,一是隋朝将领贺若弼智取徐州,二是假“禅让”曹丕篡帝位。这些我们看古代片的时候也都见过,所谓禅让只不过是曹丕的计谋罢了。
今日讲到这里,要看下一计,且听下回分解~
展开
手可摘棉花于2022-09-06 10:53发布的图片
手可摘棉花于2022-09-06 10:53发布的图片
11
赞了这篇沸点
#14天共读历史书籍# 《长安的荔枝》,阅读进度:一共6章,读完了第一章,完成1/6。
故事发生在天宝十四年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接到了一个任务,要求在杨贵妃生日之前,将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
第一章讲得是李善德迷迷糊糊地接到了运鲜荔枝的任务。他本来在买房子,沉浸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中,而后被人戏弄,字里行间流露出那种平民百姓的无奈和无力,也警示着我们天上从来都不会掉馅饼。本章后面一段碰到忧国忧民的杜甫实在是令我惊喜。
展开
尚影嫣于2022-09-05 18:08发布的图片
20
赞了这篇沸点
#14天共读历史书籍# 🍃叶一一学习如何讲宋词的故事🎤
📗书籍名称:《半小时漫画宋词(全两册)》🎨
🕰阅读进度:12% 🌟
👩‍🏫叶一一课堂开讲🎬
用简短的语言讲有趣的历史,这是我对这本历史书的第一印象。
有关词的历史还要从胡乐入中原之后开始说起,和中原音乐合体为燕乐,更复杂。👐
诗作再继续被吟唱就多少有点和音乐不贴合了。🎼
于是词,应运而生。🎉
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诞生之后,总需要有人将它发扬光大,于是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才子出现了,他就是人送外号温八叉的温庭筠。👏👏👏
听说他叉八次手,一篇文章就写好了,有才是真有才,没眼力见也是真没眼力见。🤷‍♀️
随着写词的大才子越来越多,名篇也就越来越多,课本中需要背诵全文的词也越来越多。不久,时光就来到了宋朝,下篇,将带大家一起见证词的“人生巅峰”。⛰
展开
叶一一于2022-09-06 09:55发布的图片
叶一一于2022-09-06 09:55发布的图片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