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 Coding
NEW
沸点
课程
直播
活动
AI刷题
APP
插件
搜索历史
清空
创作者中心
写文章
发沸点
写笔记
写代码
草稿箱
创作灵感
查看更多
会员
登录
注册
辩与逻辑
楽码
创建于2022-12-10
订阅专栏
这个系列记录一些关于辩的读写感想。 三段论,三支法,
等 3 人订阅
共21篇文章
创建于2022-12-10
订阅专栏
默认顺序
默认顺序
最早发布
最新发布
辩与逻辑: 挑战充分理由律? 莫名其妙的雾霾
1 第二个例子 好吧,让我们看看。让我们再举一个非常合理的例子: 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具有溶于水的倾向,那么另一个物体是否没有这种倾向? 直觉告诉我们,似乎不是。 鉴于它们完全相同的相似性,没有什么可以证
辩与逻辑: 挑战充分理由律?不能“想当然”
1 简介 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些"想当然"的口语: 为什么有这个世界? 前人有言 1.1 存在是有原因的 即使我们在坚持不懈地追求这种充分理由律的思路, 就像我不会做的那样,我的一部分想法是真的
辩与逻辑: 分析哲学:语言可靠吗? 存在主义的问题
简介 我希望这一篇是这个阶段的一个完结点。 一个主要哲学史的梳理。 1 语言和分析哲学 20世纪分析哲学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这种哲学的特征就是越频繁地使用现代逻辑,
辩与逻辑: 充足理由律:广告为什么很多像是假的仍能存在? 最优化原则
1 简介 充足理由律通常要求广泛而完备的条件,最优原则通常需要只保留必要的即可。 然而充足理由律和最优原则不冲突。 1.1 莱布尼茨:充足理由律的最佳原则 对充分理由律的一种描述来自莱布尼茨的坚信,
辩与逻辑: 现代的充足理由律:谓词逻辑?偶然的真理? 真理的遏制理论 三
简介 对莱布尼茨的形式逻辑来说, 现在根据莱布尼茨的说法,那么物质彼此之间确实没有因果关系,它们存在内在原始主动力(参考莱布尼茨关于因果关系的条目)。 他们所经历的变化完全源于他们自己的本性或 原始主
前浪中国式逻辑:墨辩:不分彼此: 不同看法和现代意义? 十
1 墨辩的近代发展 在近代知名学者讨论包括,章太炎,张澜,胡适,梁启超等人,都对墨经有过深入全面的解读。 章太炎笃信佛教,深受其影响,因此大量使用古印度的因明学解读墨经,有此原因所以有对应结果,即因
前浪中国式逻辑:墨辩:不分彼此: 总结和归纳法的基础? 九
简介 我们在前面知道了,人们信任 归纳 基础来源于 一个公理化法则: 这里我们简单了解前人的各种汇总。 1 归纳法的用途 英国人 约翰·穆勒 的归纳法 归纳了 五个步骤 举例子如下: 为什么空气凝结
前浪中国式逻辑:墨辩:不分彼此: 对比 因明逻辑?希腊三段式?辩? 八
简介 简单对比 佛家(古印度)因明逻辑,希腊三段式,墨辩的结构。 各位看官 姑且勉强 一看。 墨辩逻辑学的特长,在发明原理和法则,若论到方式,不如西洋和印度的精密,但是相同之处也很多。 1 因明论理(
辩与逻辑:充足理由律的现代进展? -- 哲学的主要部分
1 充足理由律 PSR的近代发展 依靠莱布尼茨所认为的需要严格遵守充足理由律,在现代发展依据现实关系对此有一些的批评,比如德拉罗卡认为我们只有权断言没有区别关系的无差别存在。 上图莱布尼茨 根据如此说
前浪中国式逻辑:墨辩:不分彼此: 古人怎样辩论和讲道理? 七
古人如何辩论? 古人如何解释世界的一切? 这里列举墨辩中六个概念,以便粗浅地了解这些东西。 略显枯燥。 1.1 名 老子道德经第一句即是说,世界中物体的概念,确实都是人为添加的,这让我们了解人类自身其
如何定期评估自己处于哪个水平?如何提高能力?
1 定期评估 技能 定期评估对于 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当我们忙于工作和生活时,评估我们的硬技能和软技能可能会被搁置一旁,但这是一项对于确定您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的练习。 评估您的技能可以帮助您提高您
前浪中国式逻辑:墨辩:不分彼此: 逻辑辩论的意义? 六
1 简介 人类最幼稚的智识,多得自亲知,其最精密之知识,亦多得自亲身体验的知识。 人类最博深的智识,多得自闻知,其最谬误之智识,也多得自闻知。 自秦汉以后学者,最尊闻知,次之说智,几乎没有 亲身体验的
辩与逻辑:解释一切事物:充足理由律和因果论 -- 哲学的主要部分
1 辩与逻辑:哲学的主要部分:充足理由律和因果论 -- 解释一切事物 充分理由原则是一个强大而有争议的原则 哲学原则规定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原因或依据。 这种简单的要求以其彻底的可理解性,在哲学史上产
前浪中国式逻辑:墨辩:彼此彼此: 认知论和宿命论 五
3 名学 和 知识论 在前言讲,孔子讲天命,道教方士有命理,墨子讲非命 。 关于天的概念有人整理如下,可能并不完整这里面可能涉及更多的内容,如道家的宇宙观等等,不做扩展,限定为墨子一脉。 关于知识的获
中国式墨辩逻辑:彼此彼此: 法式和质量
一 法式 论理学本推理 之学,故推为本学中第一要件,无待言,但墨子之定义颇深奥,不敢强行解读。 1, 经说 此论据论理学中 内包 Intension, 外延 Extension 之例,以明全程名词特
辩和逻辑: 逻辑的真正核心价值?超越排中律
1 从排中律开始 1.1 简介 早在亚里士多德引用了矛盾定律和排除中间定律作为公理的例子。 他部分地将未来的或关于不确定未来事件的陈述排除在排除中间定律之外。 公式: 证明: 逻辑通常是通过构建通常称
辩和逻辑:矛盾也有不同处?辩证法和形式逻辑
1 宇宙尺度的简介:矛盾律 存在两个不同的宇宙规律观 其中第二个也就是认为宇宙处处都是对立统一的,充满矛盾的。 这与这里的矛盾律有些类似的地方。 在宇宙时空中,矛盾不可避免,而且可能同时为真。 这里有
前浪中国式逻辑:墨辩彼此彼此: 推理的七个步骤 三
墨经论理 逻辑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论法则;墨经有一条释“法”字之义。 法,是模范的意思,依着同一的模范做,自然得出同样的结果,所以说:“所若而然”。 最早的规矩,模型: 这模范
辩和逻辑:相对和同一的基本含义
1 基本逻辑定律 每个人在经历自我怀疑时,是否都问自己: 我是不是还不够努力? 1.1 相对逻辑的迷思 几个例子: 大多数人并不在乎对错, 他们只在乎有没有人听,有人听就表示有影响力,就有市场价值,所
前浪中国式逻辑:彼此彼此: 墨辩法则与因明论和希腊三段式 二
人类最幼稚的智识,多得自亲知,其最精密之知识,亦多得自亲身体验的知识。 人类最博深的智识,多得自闻知,其最谬误之智识,也多得自闻知。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