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中国式逻辑:彼此彼此: 墨辩法则与因明论和希腊三段式 二

365 阅读3分钟

1.1 道藏墨子内容

有人说 墨辩自汉以后已经失传,现在流行的墨辩文本主要出自道藏以下几篇:
经上,经下,大取,小取,非命。

dreams_univese.png

正统道主要观点

关尹
	老子 五千言 的需求提出方。
	以空虚不毁万物之实。
	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列御寇
	遗失 

杨朱
	极端个人享乐,民主自由提倡者
墨经
	墨辩,贵义等
庄周
	出世间法

彭蒙,田骈,甚到
	自然断灭

1.2 辩论的环境

这里重点是在 墨辩,所以佛学与道家的论据仅仅一笔带过。

春秋时期 墨子眼看着晋国灭亡,三家分晋,田氏串齐,秦楚国愈加强大。 百年世家 无能保全,各个小国,朝不保夕。诸侯相争杀人盈城,杀人盈野。 墨子希望从社会心理上施加一番救济,所以提倡兼爱,非攻。

贵族奢侈,自古如此,春秋战国,国愈大,物力愈丰,专制力越强,也更奢侈。 范蠡豪掷千金,子贡结驷连骑。富贵两族竞相奢侈,平民资产,被掠夺殆尽。

墨子是无权无勇的人,它的主义如何实现? 所以墨子特别关注经济组织的改造,要建设一种劳动力本位的互助社会。

1.3 宗教 佛教因明学 辩因明 

同喻 若是所作, 见彼无常。
异喻 若是其常, 见非所作。

简单例子,由感知推出理论。

结论 --- 橘子可以吃。 小前提 --- 橘子是水果 大前提 --- 如果是水果,则可以吃,比如葡萄,如果不是水果,则不能吃,比如灰尘。

可以看出,最后得出大前提,前者葡萄,橘子是同品,可以吃; 后者灰色,泥土是异品,不能吃。

1.4 道家.庄子 无辩

彼出于是, 是亦因彼,
是亦彼也, 彼亦是也。

为了应对 出世怀疑的庄子,后世学说发展有实用主义(理学)和功用主义(集权专制一尊)。

1.5 墨辩 六目的

明是非
审治乱
明同异之处,
察名实之理
处厉害
决嫌疑  --- 小取

1.6 墨辩其内容和对比

-- 小取
	夫辩者,以明是非之分,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厉害,决嫌疑。
	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
	以名举实
	以辞抒意
	以说出故
	以类取
	以类予

名  -- 小取
	 论理学 Term 名词, 
	 语言学,词素 前提

辞  -- 小取
	论理学 Proposition  命题
	语言学 语句

说  -- 小取
	论理学 Premise 前提
	语言学  断案,结论
  • 逻辑论理学的 墨辩与因明学,三段法对比

希腊三段法

第一段为 大前提
第二段为 小前提
第三段为 结论

例子 1

大前提 --- 水果都可以吃。 小前提 --- 橘子是水果。 结论 --- 橘子可以吃。

例子 1

比如,有道行能救人者圣人也 --- 大前提 墨子者有道行能救人者也 --- 小前提 墨子是圣人。 ---- 结论

墨子学说,以专属小前提差为确当。

以说出故

比如,有道行能救人者为圣人  --- 大前提
	墨子者有道行能救人者  --- 小前提
	故墨子圣人也 ---结论 断案

释名,综合以上 这里做了一个简单的对照以方便读者参考,其用词的含义。

希腊      三段论: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印度: 因明三支法:  宗          因             明 

	墨辩      论理式:   名         辞             说

	现代     语法含义:  词素,名词   语句,论点     结论,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