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 Coding
NEW
沸点
课程
直播
活动
AI刷题
APP
插件
搜索历史
清空
创作者中心
写文章
发沸点
写笔记
写代码
草稿箱
创作灵感
查看更多
会员
登录
注册
我要改名叫嘟嘟的读书笔记
我要改名叫嘟嘟
创建于2022-01-04
订阅专栏
每读完一本书,我都强迫自己写一篇读后感,以记录下当时的感受。此专栏汇总这些读书笔记。
等 23 人订阅
共82篇文章
创建于2022-01-04
订阅专栏
默认顺序
默认顺序
最早发布
最新发布
在《微信读书》连续阅读1000天是一种怎样体验,以及拥有怎样的收获
上周六(5月24号,本篇该是昨天的更新)晚上10点,在一种不很强烈情绪的推动下,我又发一条朋友圈: 啊哈,又多了一个1000天! …… 想了想还是该多写两句话。 我现在说最多的,其实是“我将读书这件事
推荐一批近20年间看过,现在依然认为很不错的小说
前些天在问一问回答过一个问题,题目叫做最近一年看过哪些想要推荐的小说,借由这题目,我便想着将自己这些年看过的小说做一次整理以作记录与推荐,于是又有此篇。 我初次关于小说阅读的记忆,大概是初中,那时候在
我是怎么选书的?
对的,今早的问一问回答,又碰到一个可以搬运的问题,于是搬运到此处。 今天的问题是:分享一下你是怎么选书的? 我选书大概分作两个步骤:第一个是知道这本书,第二个是决定看不看它。 知道这本书的方式有很多,
读过的书会全部忘掉么?不会的,总有些会在生命中留下印记
上个周末,我的公众号更新只是一个简单的摘抄,这让我念念不忘。 今天周五,是清明假期第一天,现在时间是早上的8点19分,本打算先加班两小时的我实在忍不住想自己没更新这件事,于是想着先将昨天已经花20分钟
迷茫时,适合看哪一类书籍?
我好像已经养成一种新的习惯——每天早上醒来之后会先去“微信问一问”里面回答两个问题,触发我重新开始在问一问回答问题的是Ross,我常看见问一问正推荐他的回答。 而激励我养成习惯,则来自于另外两个因素:
2024年读完书籍
我在2024年的读书,被拆分为两个部分:用眼睛看,以及用耳朵听,眼睛看书大概333小时,耳朵听书则有261小时。如果以眼睛看书时长作为评价标准的话,我在2024的阅读相较2023甚至刚刚养成读书习惯的
听《认知驱动》,为什么明明很有道理,我却不愿相信?
《微信读书》对听书并没有很好的记录,所以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听完《认知驱动》的,只知道自己花近10小时,是确确实实听完了这本书的。 另一个很肯定的点是,在听《认知驱动》过程中,我是很认真的,听书时
读不太懂的《这就是ChatGPT》
两年前,ChatGPT刚出来时候,在国内是不能注册账号的,看同事们纷纷试用ChatGPT,我也在他们推荐下于淘宝花14块钱买一个ChatGPT账号。当时试用感受已经记不太清,大概是只有惊叹无好奇且不依
读《东方马车》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中有这样的几段话: 一本不吹捧主角且由于主角的不满意而不再重印的纪实文学,显然是很吸引人眼球的。我不继续阅读俞老师的自传,而是从书友那里获得这本不再
读《信念:人生每一步都算数》,一步、一步、又一步……
我不太记得自己是怎么发现《信念:人生每一步都算数》这本书的,总之,就在今年的8月9月,我一天看一点,花6小时看完了这本16万字的小书。 显然,本书的读书笔记,我又拖了两个月才写,内里的原因,依然是读完
四年时间读完100本书,结束时还记得且愿意分享的是这些
上周的公众号更新,我在周日深夜的12点才搞定,对最末部分——所推荐的书籍列表——的思考,其实是囫囵的,我并没有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完整表述。于是本周的更新,是上周更新的继续,我继续理一理,那些我现在还
看完100本书,又写完100篇读书笔记,我从中收获了些什么?
我新认识一位陌生——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在线上经由公众号彼此熟悉,就像之前认识沈从文先生一样——朋友阿晨,他也是一个程序员,看很多书也写很多读书笔记。周一和阿晨聊天时,有翻开他的公众号再看一看,吸引我
初次尝试理解“神经网络”
看完《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又看过《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我新开始看的心理学书籍是《心理学和生活》,这本书讲“心理学”之前,会先讲“生物学”,其中的一个“生物学”概念叫做“神经网络”,隶属于神经科学(n
过去四年,读过的那些心理学书籍
写完《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读书笔记之后,有想着将它搬运到知乎,在知乎没有搜到合适问题,但发现“过去的一年你读过哪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让你觉得受益匪浅?” 当时的我忽然很有输出欲望,于是将过去四年阅读的
读《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
三年以前,或许是和聪聪第一次在深圳散步,我们走在一条宽阔人行道上,道路两旁的树很大,大到遮蔽绝大部分阳光,大到仿佛听不见隔壁马路声响。 我们安静聊天,那正是陌生到即将熟悉的分界点。聪聪向我推荐一本书,
第四份工作(20),那些助我进步的面试经历(中),以及《我的第一本算法书》
四年前,当我决定找工作后大概又过一年时间,经历好几场面试又经由身边大佬提醒,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作为技术人员所欠缺的点之一:深度不够。 我提升深度的方法,大致分作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看教学视频,视频来源
读《向死而生》,李开复老师一场大病后的心态转变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是《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的续集,是开复老师从淋巴癌康复之后整理的“过往经历”,这两本书被《微信读书》收录在一起。去年看完《世界因你不同》之后,继续往后看的我先读完开复
读《我在北京送快递》,记“我在重庆写程序”
今年的3月,我一鼓作气读完了《我在北京送快递》,后面好多个周末的更新,我都想添上一篇本书的读书笔记。迟迟不写的原因,我自己也说不清,或许是周末有更想完成的内容,或许是周末花在玩耍的时间太多,总之,就这
读《文章例话》
叶圣陶先生的书,我只读过《文心》,读完当时,我认为《文心》该是所有中学生都阅读的关于写作的书。由此,我知道叶圣陶先生,我的心中,对叶先生生出许多崇敬与佩服。 不记得是哪天,我将叶圣陶先生的《学会读书》
单单读完一本书,便让我感受到骄傲与满足
去年4月的一天,窗外阳光明媚,不远处的海天相接,给予我旷达感受。 夹克衫过来找我聊天,我们的话题是最近的读书:“龙哥,我给你推荐一本书。我之前买了一本还没看,豆瓣评分很高,书名叫《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