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已经养成一种新的习惯——每天早上醒来之后会先去“微信问一问”里面回答两个问题,触发我重新开始在问一问回答问题的是Ross,我常看见问一问正推荐他的回答。
而激励我养成习惯,则来自于另外两个因素:第一是问一问真的会给钱,最近一周,我的日均收入从之前的1毛以内,已经暴涨到一块左右;第二是,我发现最近自己,好像就一个问题,真能输出些不算随意不算无聊的回答。
今天,我再回答一个问题,写着写着又生出想法将答案搬运到公众号,于是有了此篇。
问一问的问题是:有什么书适合迷茫的时候看?
我的经验是阅读人物传记。
我目前已经看过的人物传记有以下这些(算是按照印象深刻度排序的,谁最先被想起来谁就被写在前面):
- 《我的前半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书中记录的是他从出生到做皇帝到逃亡到做伪满皇帝再变成“扫地僧”的完整经历,本书所留给我的最深印象是溥仪先生到全书快结束时的总结,那大意是“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是人生的最好体验;
- 《人生由我》,是埃隆马斯克母亲梅耶马斯克的自传,梅耶其实一生都在改变,不停搬家同时并不放弃会持续精进的自己的事业,读完这本书当时,我心中产生过一种很大勇气:我的人生,也要不怕折腾!
- 《世界因你不同》和《向死而生》,是李开复老师的自传,两本书给我的感觉算是两种很不一样口吻:《世界因你不同》雄心勃勃指导年轻人一往无前;《向死而生》更多只是记录自己的生病经历与心态转变,我感觉到其中想着激励青年人的部分有变少许多;看《世界因你不同》时,我会有些遗憾没有在刚毕业时甚至是大学时代看到,到《向死而生》,又生出一种释怀,其实我所拥有的平凡经历,或许也并不比开复老师差上许多;
- 《从文自传》,是沈从文先生很年轻——我印象中是三十多岁,那时沈先生已经靠文字挣得些名气——时候写就的自传,我从书中感受到的,有真诚、谦逊与一种很让人倾心的友谊;阅读沈先生的文字,不管是《从文自传》《边城》或是《湘行散记》,都给予我一种安静与舒心;
- 《乔布斯传》,乔布斯当然没有时间写自传,他的传记,是知名记者采访他采访他身边人后写成的,从这本书当中,我收获的除开敬佩之外,还有产品品质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当产品足够优秀足够前卫足够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时,大众会接受的;而要将产品做到足够优秀,需要投入真正的热爱,甚至热爱到偏执;
- 《曾国藩传》,当然也并非曾国藩自己写就的传记,它是张宏杰教授依据史料、曾国藩家书等整理汇集而来,我记得书中所阐述的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核心大概是厚积薄发,持续且认真做某件事,比如科举,总会有一窍通百窍通的时刻;另外,不被失败所打倒,也是重要的;
- 《左手程序右手诗》《重生手记》《我在北京送快递》《信念:人生每一步都算数》《多余的话》《闭经记》《身后无遗物》《为奴十二年》《沉思录》甚至《人生的智慧》我认为都可以部分算作是人物传记,这些书,都是在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或者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书中内容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品德……或许,关于自己想要去经历去体验的一切一切;
除了以上书籍之外,我还看过听过——比如《二十五史简明读本》——许许多多历史人物的人生概述。
读过这许多书,看过许多不同的人生经历之后,我发现自己曾经有过的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怎样,不知道世界未来会怎样,不知道自己当下应该如何做选择——其实真就有消散许多,我从这些分享者的经历中,有收获、理解到一种或许我已经看到过许多次自己也说过许多次的结论:一切随心,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做好,且让这些事情一直持续下去,总会有突破谜障的那天。
总之,我认为迷茫的时候想看书,阅读人物传记,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管是谁,是平凡还是伟大,是都曾迷茫过的。当我们看过的真实故事更多些,总能从其中找到自己想要去尝试又合符自己脾胃的那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