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中午休息刷抖音看到一个98年博主3战考研失败,然后回顾自己失败的27年,恍惚间,我也想起来自己这29年的经历,高中以前的浑浑噩噩,对于读书这个概念极微的模糊,打架,逃学,做坏事的名单上必然有我的名字,上课的位置在老师眼皮下的“雅座”,每次家长会后回家难逃家里的一顿挨打,中考失利后,我爸托关系把我送进了县城的初中复读,第一学期还算认真,考试成绩还算可以,但在得到老师夸奖的第二学期又开始原形毕露,渐渐开始捣蛋,最后二战中考成绩距离上县上最好的高中相差9分,当时心气很高,不愿去其他的高中,没法家里用每年多花5k的钱来换取我能够上这个高中,我当时看到了父母的辛酸,高一高二都在认真学习,高三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当时的实验班,家里父母也很开心,觉得我进了实验班最起码二本应该问题不大,我也开始沾沾自喜,觉得稍微用的心就能进实验班,二本用点心即可,但是这一年和班里的一个女生谈了恋爱,又开始了老毛病,最终高考距离省内二本最低分差21分,高考暑假,别的考上的同学都开开心心旅游,选择好的专业,我却带着行李去了深圳,投靠姐姐姐夫在那边打工,家里让我回来报考一个汽修方面的专科学校,学一门汽修技术,因为我爸是汽修工,让我学了有个谋生的手段,但是我看到我爸每天回来手里修车的黑油,我说我不愿意,我想复读,没发,我又交了好几千回到学校复读高四,开学我定了好多计划如何如何努力,也是一样,每次成绩好转的时候,我就放松,反复横跳,学习中,遇到不会的,自我逃避,最终,复读一年的成绩还不及上一年的分数,家里彻底对我失望了,让我还是选择汽修的学校读出来修车,我姐也劝我,可是我真的不感兴趣,我说我想学计算机,但是当时家里姊妹没有一个这方面的涉及,我一点要去,不是因为说爱打游戏,就是想要上,家里拗不过我爸写了一份协议,让我在读出来后挣钱还读我自己上这个大学的钱,我签了,我就来了这个学习,但当时知道可以专升本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本科,自那以后,开始复习我薄弱的英语,从开始的24分到后来的100多,我知道自己这一次没有退路了,最后一次机会了,好在这一次没犯老毛病,考上了本专业还算可以的本科学校,后来就毕业,入坑前端从事现在的工作,虽说这几年大环境不好,但好在自己没有乱花钱,去年买了自己喜欢的车,今年计划买房,牛马套餐上全
,写这么多只是想说不管前路如何弯曲,只要自己认为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路,咬碎牙坚持!!
![[不失礼貌的微笑]](http://lf-web-assets.juejin.cn/obj/juejin-web/xitu_juejin_web/img/jj_emoji_16.9d17f6d.png)
展开
90
77
赞了这篇沸点
在114年前的今天,1911年3月4日(农历1911年2月4日),大太监李莲英去世。
李连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河北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晚清著名宦官。本名李英泰,进宫后改为李进喜。由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连英在宫中期间,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李连英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1月12日出生在直隶省(今河北省)一个穷困家庭。1853年6岁时净身担任宦官,入郑亲王端华府,1856年进紫禁城,原称李英泰,后改为李进喜。1867年被封为二总管。
1869年他21岁时,大总管安德海出宫游玩,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斩于济南,李由于在辛酉政变中立功,安德海死后他获得慈禧重用,不久就调到内宫伺候,升为大总管。
1871年慈禧太后赐名连英,民间讹作莲英。连英于慈禧太后身边受宠时,以谨小慎微见称,朝廷大臣对李连英,亦争相用银两贿赂拢络;对于一般宫内妃嫔触怒慈禧,连英总是尽量替人美言遮盖,曲意回护,保护了许多人免于处分,所以宫内左右都对他有正面评价,谓之“恭慎”,并非戏剧与小说中作威作福的型态。然而连英收受了许多官员的银钱,其贪财也是事实,这一点很多晚清官员都有记载。总体来说,连英为人,事上以敬,事下以宽,谨小慎微。在慈禧晚年,他更像是慈禧的一伴侣,而不是奴才。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六十两白银退休。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莲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附近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李连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河北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晚清著名宦官。本名李英泰,进宫后改为李进喜。由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连英在宫中期间,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李连英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1月12日出生在直隶省(今河北省)一个穷困家庭。1853年6岁时净身担任宦官,入郑亲王端华府,1856年进紫禁城,原称李英泰,后改为李进喜。1867年被封为二总管。
1869年他21岁时,大总管安德海出宫游玩,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斩于济南,李由于在辛酉政变中立功,安德海死后他获得慈禧重用,不久就调到内宫伺候,升为大总管。
1871年慈禧太后赐名连英,民间讹作莲英。连英于慈禧太后身边受宠时,以谨小慎微见称,朝廷大臣对李连英,亦争相用银两贿赂拢络;对于一般宫内妃嫔触怒慈禧,连英总是尽量替人美言遮盖,曲意回护,保护了许多人免于处分,所以宫内左右都对他有正面评价,谓之“恭慎”,并非戏剧与小说中作威作福的型态。然而连英收受了许多官员的银钱,其贪财也是事实,这一点很多晚清官员都有记载。总体来说,连英为人,事上以敬,事下以宽,谨小慎微。在慈禧晚年,他更像是慈禧的一伴侣,而不是奴才。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六十两白银退休。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莲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附近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展开
评论
4
赞了这篇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