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0
独立开发4个月,2个版本3组测试!
网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七号楼闲聊频道,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独立开发该怎么运营?
♻ 从7月初全职到现在10月底,历经4个月2个项目周期,产品开发2个版本,知识库免费开源2个,除此之外还存在3组有意思的测试。
1️⃣ 单纯做自媒体
在全职独立开发之前,写过几年博客,积累了一部分关注,因为都是编程的技术内容,所以增长非常缓慢,而且基本没有讨论热度。
2️⃣ 产品和内容并行
这是自己看好的方式,在独立开发的前两个月,内容和产品都在输出,关注和讨论的热度也有持续性,不过对个人而言执行难度很大,情绪上容易幻得幻失。
3️⃣ 先做产品后写内容
独立开发的第二个版本,因为十月份安排了2周假期,所以决定9月先把产品完成,内容把主题和关键点记录好,等产品上线后再专注做内容和推广,但对社媒账号有明显的影响。
开始做独立开发的时候,比较鲜明的建议有两类:A为什么不单纯做内容,B先做产品再做内容推广。
现在三种情况都做了尝试,在产品二期的内容和推广完成后,再回过头来聊这个话题的实践结果,相信会更加具备真实的参考价值。
💡 最后想请教一下:网友们觉得,个人做产品,哪种方式比较合理?
🔚 补充一句:《独立开发者》知识库,如果朋友们想参考,私信🛰「楼里」可以直接查看。
网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七号楼闲聊频道,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独立开发该怎么运营?
♻ 从7月初全职到现在10月底,历经4个月2个项目周期,产品开发2个版本,知识库免费开源2个,除此之外还存在3组有意思的测试。
1️⃣ 单纯做自媒体
在全职独立开发之前,写过几年博客,积累了一部分关注,因为都是编程的技术内容,所以增长非常缓慢,而且基本没有讨论热度。
2️⃣ 产品和内容并行
这是自己看好的方式,在独立开发的前两个月,内容和产品都在输出,关注和讨论的热度也有持续性,不过对个人而言执行难度很大,情绪上容易幻得幻失。
3️⃣ 先做产品后写内容
独立开发的第二个版本,因为十月份安排了2周假期,所以决定9月先把产品完成,内容把主题和关键点记录好,等产品上线后再专注做内容和推广,但对社媒账号有明显的影响。
开始做独立开发的时候,比较鲜明的建议有两类:A为什么不单纯做内容,B先做产品再做内容推广。
现在三种情况都做了尝试,在产品二期的内容和推广完成后,再回过头来聊这个话题的实践结果,相信会更加具备真实的参考价值。
💡 最后想请教一下:网友们觉得,个人做产品,哪种方式比较合理?
🔚 补充一句:《独立开发者》知识库,如果朋友们想参考,私信🛰「楼里」可以直接查看。
展开
评论
1
楼里网站开发完成,产品进入交代期 
哈喽大家好,楼里产品系列二期,于2025年10月21日正式收尾。
开发的时间周期不到一个月,产品一期是App,二期是Web网站,两个版本历经4个月,只在国庆节休息了两周。
🔖 在产品二期的开发过程中,几乎没有花时间做内容,想着是把任务忙完后,再慢慢做内容推广,跟网友们交代一下接下来的事项。
(产品不收费,以下内容免费送)
1️⃣ 发布专栏文章,主要是产品功能的开发总结。(5篇只发布在🛰主页)
2️⃣ 楼里网站上线,功能已经开发测试完成,还差一些上线前的准备工作。
3️⃣ AI知识库开源,记录了人工智能的学习、技术实践、项目应用全过程。
4️⃣ 四个月AI产品的独立开发,遇到不少问题,也积累不少经验,会写几篇总结笔记。
♻ 在产品一期的过程中手忙脚乱,到产品二期已经从从容容游刃有余,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少,走一步算一步。
🔖 在产品二期的开发过程中,几乎没有花时间做内容,想着是把任务忙完后,再慢慢做内容推广,跟网友们交代一下接下来的事项。
(产品不收费,以下内容免费送)
1️⃣ 发布专栏文章,主要是产品功能的开发总结。(5篇只发布在🛰主页)
2️⃣ 楼里网站上线,功能已经开发测试完成,还差一些上线前的准备工作。
3️⃣ AI知识库开源,记录了人工智能的学习、技术实践、项目应用全过程。
4️⃣ 四个月AI产品的独立开发,遇到不少问题,也积累不少经验,会写几篇总结笔记。
♻ 在产品一期的过程中手忙脚乱,到产品二期已经从从容容游刃有余,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少,走一步算一步。
展开
评论
2
独立做产品,定位需求还是目标人群❓
在产品二期的开发过程中,有个问题一直在脑回路上蹦迪,这个问题是出自产品一期宣传内容的评论区,有点抽象但是也算常见。
❓ 产品的定位人群,AI套壳的价值,为什么不直接用大模型。
1️⃣ 定位人群
① 先不聊一个独立开发者能做的AI套壳产品,就以自己常用的三款AI工具来说:ChatGPT、DeepSeek、Manus,这些能力突出的AI产品,目标用户群体是什么?
② 从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社媒舆论来看,上到老下到小,不同的人群和年龄段,对于AI都有推崇和质疑的声音,但并不妨碍不同的人群都有AI产品的用户。
③ 所以从自己当下的理解上说,产品更像是很多需求的集合,这些需求组合起来能覆盖的人群,应该都算产品的目标用户,当然人群越广泛,产品开发的难度越大。
2️⃣ 套壳产品的价值
① 大模型追求的是智能和通用,所以并不会切入极其垂直的需求场景,除了广泛接触互联网的网民,大部分地区和人群并没有熟练的模型使用经验,也不会整天研究提示词如何编写,习惯普遍还停留在传统的互联网产品。
② 对一些用户来说只是想解决一个具体需求,比如写日报、取名字、做总结笔记,并不想研究如何跟大模型对话,有些人甚至没听过大模型;AI套壳产品存在的价值,就是帮不同的用户,把通用模糊的AI能力,变成可直接用的工具。
AI套壳产品的价值,不在于比大模型更强,而在于帮用户更轻松地用上大模型,不是每个用户都要成为提示词专业户,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解决具体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需求,这应该是套壳产品存在的意义。
对于产品的开发者们来说,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拿捏需求的尺度,确保在指定时间内,做出还不错的产品,并且推广给有需求的用户群体,在产品起步阶段,面对的更多还是具体的问题。
在产品二期的开发过程中,有个问题一直在脑回路上蹦迪,这个问题是出自产品一期宣传内容的评论区,有点抽象但是也算常见。
❓ 产品的定位人群,AI套壳的价值,为什么不直接用大模型。
1️⃣ 定位人群
① 先不聊一个独立开发者能做的AI套壳产品,就以自己常用的三款AI工具来说:ChatGPT、DeepSeek、Manus,这些能力突出的AI产品,目标用户群体是什么?
② 从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社媒舆论来看,上到老下到小,不同的人群和年龄段,对于AI都有推崇和质疑的声音,但并不妨碍不同的人群都有AI产品的用户。
③ 所以从自己当下的理解上说,产品更像是很多需求的集合,这些需求组合起来能覆盖的人群,应该都算产品的目标用户,当然人群越广泛,产品开发的难度越大。
2️⃣ 套壳产品的价值
① 大模型追求的是智能和通用,所以并不会切入极其垂直的需求场景,除了广泛接触互联网的网民,大部分地区和人群并没有熟练的模型使用经验,也不会整天研究提示词如何编写,习惯普遍还停留在传统的互联网产品。
② 对一些用户来说只是想解决一个具体需求,比如写日报、取名字、做总结笔记,并不想研究如何跟大模型对话,有些人甚至没听过大模型;AI套壳产品存在的价值,就是帮不同的用户,把通用模糊的AI能力,变成可直接用的工具。
对于产品的开发者们来说,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拿捏需求的尺度,确保在指定时间内,做出还不错的产品,并且推广给有需求的用户群体,在产品起步阶段,面对的更多还是具体的问题。
展开
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