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24
- 转:(1)需求不走正规评审流程,都是紧急需求,三四天一个需求很常见,评估完不成就说是领导和业务方要求,那就只能牺牲质量换进度,不然通宵干都干不完;(2)从需求,研发,测试,运维到运营,每个团队的氛围都是push主导,匆忙交付,完不成就加班干,平时开会从来不预约,一天各种排查问题(基建差,出了问题没法快速定位,需要相关的研发参与排查),澄清需求的会不断(第一个问题没有产品标准下发流程导致的),一个人同时干几个项目的活,所以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做流程规范化;(3)不是产品导向,而是业务方和领导的需求导向,业务方有什么想法,领导有什么想法,产品被动接过来就要求研发干,没有空间去做合理性评审(文化氛围+产品对于业务技术的思考不够);展开赞过评论1
- 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中:写prd是为了说服自己,立项kick off是为了说服老板,需求评审为了说服开发测试,B端交付是为了说服客户,C端推广是为了说服用户。产品的推进过程就是一个说服的过程赞过13
- 后端研发阶段
第一阶段,crud boy调包侠,只追求把业务流程串起来完成各个需求,脚本式开发。代码风格较随意,无容错告警监控意识。系统裸奔,逐步形成烟囱式难维护的大泥球。不直接和业务沟通,主管分配任务专心写代码。
第二阶段,意识到系统生命周期最长的是维护期,可读性很重要,开始注意代码风格,设计模式使用,有些面向对象思维。并上监控告警容错能力,但是没有成体系。系统设计仍是优先数据库思维,并且系统基于需求进行迭代,而需求是个性化不稳定的,导致系统跟着需求走,逐渐腐化。独立负责需求,和业务方基于需求维度沟通顺畅。
第三阶段,知道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套路,知道关注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可扩展性,一致性,资源占用率等。关注系统指标并且持续运营。知道技术选型对比,并能根据业务现状和增量情况,给出最合适设计方案。设计思维变为领域驱动设计,以系统建设平台能力来支撑需求接入,让个性化不稳定的需求来依赖平台化稳定的系统,而不是相反。基于平台能力,评估需求是否合理,对于排期许诺慎重。
再往上的阶段就是软实力的提升,在把事情做成落地后,做自己的技术影响力,内部赛马,把自己负责的盘子搞大,争取资源。展开等人赞过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