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0
同样是程序员,为什么鱼皮年纪轻轻就可以赚几百万?
评论
我是一名程序员,曾经以为可以所向无敌,直到被社会打得鼻青脸肿,才知道与机器沟通(写代码)是如此简单、单纯,真正复杂的是这个真实的世界。
华仔很忙于2023-04-08 12:35发布的图片
1
做开发的人大概都遇到过产品经理改需求的情况,我也遇到过不少。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非常反感这种行为。一个简单的变动都可能导致开发推倒重来。
一直不懂为什么产品经理想明白了再开始,后来发现不是产品经理不愿意,而是很难做到这一点。
面对未知的领域,大家可能都差不多,边做边改,不断试错不断纠正,最后经过大量迭代变成一个成熟的产品。
而程序员的思维方式天然追求确定性,代码世界是基于 0 和 1 构建的,运行的结果也只有两种,要么正常,要么异常。
现实世界则非常复杂,此时是正确,未来却可能是错误。面对复杂性,一次性做好极其困难,只能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逼近我们所认为的正确。
互联网公司这种快速试错的方式,可以低成本验证产品的可行性。当认识到这一点,我逐渐坦然了,心态更开放,更愿意和产品经理一起讨论。
展开
15
读了«九宫格写作法»最受启发的一点是:礼物意识。
如果把好文章比作金字塔,那洞察读者的需求就是金字塔的根基。
什么是好文章?对读者有用,让人开心,让人成长,能够丰富人生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好文章就像送给读者的一份礼物。
简单来说,就是利他。人不会喜欢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东西。写作是这样,职场也是这样,商业更是这样,好的产品一定是满足了人的需求,提供了价值。
展开
1
赞了这篇沸点
稻盛和夫说:你总是生气是因为你太过于追求人性的洁癖了。别人要是达不到你的标准,你就会很生气。但我们应记住人性中所有美好的特质都应该是用来要求自己的,而不是对外衡量的标准。如果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甚至去衡量这个世界,那我们内心就只能装下自己。
4
这两周参加了公司的培训—结构化思维。老师讲了一个原则,用于评判写作,演讲,汇报是否结构化。
那就是:目标先行,上下对应,分类清楚,排序逻辑。
评论
2020年从东莞来到深圳上班,当时不顾疫情爆发,毅然决定跳槽,薪资涨了 40%多。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毕业的时候要是留在深圳就不用这么折腾了。从深圳到惠州到东莞,再回到深圳,转了一圈,算是人生的一段弯路。根本原因是当初为了所谓的求稳,不知道大城市机会多,薪资水平更高,对行业没有基本的认知。
评论
晚上七点的科兴科学园,别人都是坐班车,我就不一样了,坐十一号。
华仔很忙于2022-10-17 19:06发布的图片
华仔很忙于2022-10-17 19:06发布的图片
6
周末把«认知觉醒»这本书看完了,书中有一个观点:读一本书不求吸收所有知识,能有几个点触动自己,并运用到实践中就很不错了。
整本书看下来,一个高频词汇被我记住了——舒适区边缘。什么是舒适区边缘?舒适区和困难区之间的区域就叫舒适区边缘。什么意思?比如说,有一个任务 4 不是很难,又有一点难度,需要你踮起脚尖挑战一下才能完成,那这个任务就符合舒适区边缘的定义。
刻意练习不是勤奋的反复练习你会的题目,而是练习稍微超出你能力的题目。太难的题目做不出来,容易让人放弃,久而久之就会自我怀疑。反复练习已经会的题目,能力只会原地踏步。
想起高中那会,喜欢挑战高难度数学题,做了半天做不出来,后来就干脆放弃了,转做那些已经会了的题目,这就导致我一直处于舒适区,一直无法突破获得高分。
另外一个例子,在去年带团队新人的时候,有一次把我认为很简单的任务交给新来的姑娘,要求一天完成。过了两天后,去问进度怎么样了。结果,一半都没完成,而且这个小姑娘满脸委屈。后来了解情况才知道,她觉得这个任务很难,死活整不出来,还有点恨我为什么一来就安排这么难的任务,是不是想劝退她。通过这件事,我得到一个启示,应该根据新人的情况安排难易适中的任务,这样对方才有可能完成,才有成就感,才有动力做更多的事情。
所谓难易适中就是指舒适区边缘,看到这个词,立马就击中我了。不管是带人也好,还是自我成长,都不要一上来就挑战难题。正确的做法是,一步一步完成舒适区边缘问题,逐渐往外扩展,假以时日,能力自然会提升。
展开
评论
向上管理就是和领导搞好关系?肤浅了!
5
下一页
个人成就
文章被点赞 20
文章被阅读 5,347
掘力值 168
收藏集
0
关注标签
10
加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