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 生活是不是就是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呢,老公GAP三个半月,工作找到了,但是周一到周五出差,周末回来,留我一个小孕妇在家,虽然每天回去也很无聊,但习惯了也就还好。
最近令我苦恼的事情是:每天上下班各坐40分钟班车,路上有一段路不好,一直颠簸,之前也没啥感觉,现在慢慢月份大了,最近每次颠簸完肚子都不舒服,今天早上到公司,颠簸的,我一早上都肚子疼,宝宝一整个孕期,都在被颠簸,我就很担心对宝宝有什么影响,但距离距离生还有4个月,肯定还是想上班,路不好,自己开车也颠,最近想了2个办法,要不再公司附近先租个房子上班,请了产假再回去,要不申请在家办公(领导不咋行,估计很困难),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嘛展开252 - 几乎从人类出现社会活动开始,就有了“我是谁”这个亘古迷思,但至今人们都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自我的本质》这本书中提出:自我是一种大脑的幻象,本质上是由周围人塑造的,它始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这样说:“我不是我以为的我,我也不是你以为的我,我是我以为你以为的我;
自我的本质(如何避免被环境操控,一本人人都该读的社会生存指南)阅读:pan.quark.cn
#每天一个知识点#展开44 - ”倘若我们当中哪一位,偶尔想与人交交心或谈谈自己的感受,对方无论怎样回应,十有八九都会使他不快。因为他发现与他对话的人在顾左右而言他,他自己表达的,确实是他在日复一日的思虑和苦痛中凝结起来的东西,他想传达给对方的,也是长期经受等待和苦恋煎熬的景象。对方却相反,认为他那些感情都是俗套,他的痛苦俯仰皆是,他的惆怅人皆有之。“
--以上是加缪的文中原话。
面对这种困境,或许应该像卡夫卡笔下的土地测量员那样保持清醒:不奢求攻破理解的城堡,而是在距离中保持守望。真正的慈悲不在于复述"我懂",而在于承认"我不懂,但愿意守护你的不懂"。就像深夜海上的两艘船,不需要融合彼此的航迹灯,只需让光锥在某个瞬间温柔交叠,便是对孤独最庄严的致敬。
这种交流困境最终指向存在的本质——我们注定是各自精神世界的孤岛,但正是这种永恒的间隔,让每一次真诚的对话尝试都成为照亮深渊的萤火。或许,接受理解的不可完成性,才是开启真正对话的前提。展开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