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0
现在网上各种“大模型课程”“AI学习路线”,其实大多都在转述这份最初的学习路径。如果你想真正系统掌握大模型,不如直接看源头。这份路线图清晰划分三大阶段:入门、应用、深入,从基础到实战再到原理,全中文资料可读性极高。

0x10 入门篇:搞懂大模型基础

-从“会用ChatGPT”到“理解它为什么能回答”。
推荐资料:

OpenAI Quickstart【必看】

ChatGPT Prompt Engineering for Developers(中英双语)

Karpathy:《State of GPT》《Deep Dive into LLMs》【必看】
建议注册 openrouter.ai 一站式体验多模型。

0x20 应用篇:让模型真正为你工作

-目标是学会本地搭建模型推理环境、构建 LLM 应用
推荐资料:

LangChain for LLM Application Development(B站中字)

Dify:开源应用编排工具

OpenAI Cookbook & GPT Best Practices

Prompt 工程 / RAG / Agent 全链路开发实践

0x30 深入篇:从“用模型”到“懂模型” -如果你想理解 GPT、Llama、Claude 背后的原理,这一部分最关键。
推荐资料:

李沐《动手学深度学习》+ 李宏毅课程【必看】

清华大模型公开课第二季【必看】

LLaMA-Factory 微调工具【必看】

The Ultra-Scale Playbook:GPU 集群训练经验

ICML 2024 Physics of LMs:大模型原理黑盒解析

总结
想系统掌握大模型,这份 Roadmap 才是全网课程的“母本”。
别再浪费时间在碎片化内容上——
一手信息,胜过一百个二手视频。

收藏这篇,少走弯路两年。



#大模型路线 #AI知识源头 #原创资料 #ninehillsblog #AI学习指南 #AI学习资源 #技术干货 #AI系统学习 #GPT学习
展开
Charlii于2025-11-12 23:2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12 23:2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12 23:2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12 23:25发布的图片
评论
你好,我的没通过可以看看?
评论
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自动化社交媒体矩阵:
AI 写脚本、AI 剪视频、AI 发帖,一天能产几十条内容。
看起来效率拉满,但很多人做到后来都迷失了方向。当然最开始我也是这样,直到我听了 Dan Koe 的那期播客。

他讲到一句让我瞬间安静下来的话:

“你不是缺行动力,而是缺清晰的价值体系。”



真正让内容有力量的,不是工具,而是背后的价值系统。

于是我写下了自己的「AI 创作者价值体系」

价值一:工具为人,不是人为工具。

—— 不做 AI 的搬运工,而是用它解决真实问题。

价值二:输出前,先消化。

—— 不追最新的,而是追“最有用”的。让内容有判断力。

价值三:让 AI 放大我的创造力,而不是替代它。
—— 真正的创作者,用 AI 思考、用 AI 延展,而不是逃避思考。

当我把这些写清楚后,
我再也不会被“发多少内容”“做多少账号”困扰。
因为我知道:清晰的价值体系,才是创作者最强的操作系统。



📎 所以,如果你也在做 AI ,
不妨先别急着搭系统、卷产量。
问自己一句:

“我想用 AI,去放大什么价值?”

你会发现,
AI 不是替代人类创作的工具,
它是放大你思考深度的镜子。



📍#AI博主 #DanKoe #AI内容创作 #自动化矩阵 #个人品牌 #价值体系 #内容创作者成长
展开
Charlii于2025-11-06 19:03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6 19:03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6 19:03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6 19:03发布的图片
评论
我是 Charlii,一个不断在思考“AI+人类创作”的AI博主。最近我在 awesome‑llm‑apps 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维度,也想与你分享。

💡 为什么值得一看?

这个仓库收录了大量基于 LLM(大语言模型)+代理(AI Agents)+RAG(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等技术的应用案例。
GitHub

它不仅展示“模型”的威力,更强调 “用AI做什么”、“如何串联多个Agent”、“怎么用记忆/检索让AI变得更像工具而不是黑箱”。

对创作者来说,这意味着:你不仅可以用“AI帮我写一个文案”,还可以用“AI帮我拆问题、翻转视角、整理记忆”——也许,这才是真正升维创作的入口。

🤔 我的一个小思考:创作者,如何走在前面

当你看到这么多“AI应用”的展示,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用AI,是为了“快”还是为了“深”?

我让AI去“做事情”,还是让AI去“启发思考”?

如果我只是重复“AI生成→人工修改”,那我还有什么差异化?如果我可以用AI去做“我思考做不到但AI能辅助”的环节——那我就有机会变成“AI+人类”的复合型创作者。

📌 给你一个小任务

去仓库里(链接在文末)随便挑一个你完全没接触过的项目(比如“Voice AI Agents”、“Multi-agent Teams”、“Memory for LLM Apps”那一类”)→ 点进去看说明 → 想象下“如果我做一个类似但偏向创作者使用”的版本,会是什么样?
把这个想法写下来,哪怕就一句话。
你会惊讶自己几个小时后会有什么变化。



🔗 链接(戳进去收藏)

#AI学习 #AIAgents #LLM应用 #开源学习 #AwesomeLLMApps #成长思维 #AI创作者 #内容策展 #学习方法 #认知升级
展开
Charlii于2025-11-05 23:26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5 23:26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5 23:26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5 23:26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5 23:26发布的图片
评论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
“我想做语音转文字,用 OpenAI 的 Whisper,结果发现外面有好几个版本,到底哪个好用?”今天我就一句话带你看懂三款主流开源方案。

1️⃣ WhisperLiveKit

''— 想做实时语音字幕的选它 ''

前端录音 + 后端识别 + 实时显示,一站式搞定。 支持多人会话、说话人识别、自动翻译, 堪称开源版的 Plaude 或飞书妙记。 适合做会议字幕、直播同传。 缺点是延迟比流式引擎略高,但胜在可私有部署。



2️⃣ Faster-Whisper

‘‘— 想批量快转录的选它 ’’

由 SYSTRAN 优化,比原版 Whisper 快 3~4 倍。 支持量化、CPU/GPU 推理,速度和效率都非常高。 适合批量音频转录、播客归档、短视频脚本生成。 不带说话人识别功能,但可与 WhisperX 搭配使用。



3️⃣ WhisperX

‘‘— 想要精准时间戳和说话人识别的选它 ''

可以标出谁在第几秒说了什么,并导出字幕文件(SRT/VTT)。

适合会议纪要、访谈转录、AI 字幕制作等场景。 对 GPU 要求较高,中文说话人识别仍在提升中。



总结一句话



如果你只是想快速搭建一个自动转录系统,

建议用 Faster-Whisper + WhisperX 搭配,一个负责速度,一个负责对齐,效果稳定又高效。要做实时字幕,就上 WhisperLiveKit。
#语音转文字 #Plaude平替 #开源工具推荐 #AI效率 #Whisper #音频转录 #会议纪要 #开发者工具 #飞书妙记
展开
Charlii于2025-11-04 15:07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4 15:07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4 15:07发布的图片
评论
当硅谷还在讨论 Prompt 工程,中国的工厂已经在量产 AI 玩具。 当媒体还在争论“AI是不是泡沫”,华强北的生产线早已昼夜切换。

🧠 A16z 说:

AI 还在早期阶段,就像 1992 年的个人电脑。 真正的“AI 图形界面(GUI)”,还没被发明。



他们提到:

''创造力并不是AI的短板,人类的创新本质也是“重组与改造”;

智力不是全部,未来属于那些有行动力、感知力与勇气的人;

真正的泡沫,是当所有人都不再怀疑时。''

我认同这些观点,但我想补充一点:
AI的第二阶段,已经在中国的工厂里启动了。

⚙️ 中国的AI觉醒

从 小智AI 这类型的项目在开源社区爆红, 到 澄海 AI 玩具产业链的极速响应, 再到 深圳 AI 硬件大会 的热浪,
一场关于“智能 × 制造”的新革命,正在加速。

我在大会上遇到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朋友,
他是海外爆火的 Omi-AI 读心装置 的产品设计师,同时负责硬件供应商管理。
他们的产品在海外爆火,《机器之心》等媒体都报道过。

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在多伦多能做设计,但只有在深圳,AI 才能变成现实。”

那一刻我意识到——
AI 的未来,不仅属于算法,更属于制造的速度与规模。

🔥 信息差正在消失

很多人还在说“中国AI落后”,
但事实是:信息差早已消失。
论文同步在 arXiv,代码开源在 GitHub,Prompt 传播比潮流还快。

真正的差距,不在“知道”,而在“做到”。

硅谷写未来,中国造未来。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全球化AI的内容,可以看我前面发的AI图书馆的Project。



🚀 结语

''AI 的第二阶段,不是算法革命,

而是制造革命。 当“智”遇上“造”,

未来的形状,就从这片土地开始。''



👋 我是 Charlii,一个在学习与创造之间循环的 AI Creator & Learner。
我记录中国AI的速度、力量与觉醒,
也在和你一起探索算法如何重塑世界。

如果你也相信——
未来不只在代码里,也在工厂的每一次点火中


那就点个关注,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创造。⚙️

#AI信息差 #中国AI #AI硬件 #深圳制造 #OmiAI #AI觉醒 #Charlii观察 #AIcreator #AIlearner
展开
Charlii于2025-11-02 21:4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2 21:4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2 21:4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2 21:4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2 21:45发布的图片
评论
🎬 剪映自动化?我用AI实现全流程剪辑!
做视频最耗时间的,从来不是创意,而是剪辑。
导素材、加字幕、调节节奏、导出成片……
如果能让AI自动完成这些,我还能多喝几杯咖啡☕️。

于是我开始研究「AI自动剪辑」这一条路,
最后试出了三款神器:pyCapCut、Remotion、OpenCut。

🧩 1️⃣ pyCapCut:剪映的AI外挂
📍GitHub项目:GuanYixuan/pyCapCut

这是一个能用Python直接控制剪映的开源项目。
它可以让你用脚本完成剪映所有操作:
📂 批量导入素材
💬 自动加字幕
🎞 一键生成转场和时间轴
📤 自动导出视频

就像是剪映装上了“自动驾驶系统”。
搭配AI生成脚本、配音、镜头指令,你就能实现全流程无人剪辑。

💻 2️⃣ Remotion:用代码写视频
📍官网:remotion.dev

Remotion彻底改变了视频生产的逻辑。
它让你用 React代码生成视频,
想做动态标题、AI生成动画、数据驱动视频?直接写几行JS。

适合程序员、产品经理或AI创作者。
尤其搭配ChatGPT或Claude写脚本,
可以实现“代码控制镜头”的未来感操作。

🎥 3️⃣ OpenCut:AI版Remotion,更聪明的剪辑工厂
📍GitHub项目:OpenCut-app/OpenCut

它在Remotion基础上加入了AI能力。
能根据文字脚本自动生成视频结构、镜头分配、音轨匹配,
甚至一键渲染。

如果你在做AI内容创业、或想打造自己的AI视频产品,
OpenCut就像是一套“AI影视工厂系统”

🎯 我的建议:

如果你想快速上手AI剪辑:从 pyCapCut 开始;

如果你想构建自己的AI视频系统:去玩 Remotion 和 OpenCut;

真正的未来,不是“人剪视频”,而是“AI帮人创作”。

🌱 剪辑从来不是门槛,而是流程。
当你让AI帮你完成重复工作,
你的时间,才能真正花在创造上。

#剪映自动化 #AI视频 #AI剪辑 #pyCapCut #Remotion #OpenCut #AI工具 #AI创作 #AI自动化 #AI效率提升
展开
Charlii于2025-11-01 18:46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1 18:46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1 18:46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1 18:46发布的图片
评论
很多朋友问我:
“想学AI,有没有靠谱的路径?”

我干脆花了一个小时,
把我三年来筛选、实测过的AI学习资源,
整理成了一个网站——免费公开给大家!

✨ learn 点 charliiai 点 com(建议电脑端打开)

这是我做的 Charlii’s AI Learning Library,
一个为创作者、创业者、AI爱好者准备的学习资料库。

包含👇
🎥 YouTube精选频道:从AI原理到实操
🎧 播客节目:听全球专家讲AI趋势
📰 Newsletter:每日精选AI资讯
🐦 X精选账号:实时掌握AI动态
🧩 AI工具榜单:内容创作、效率提升、创业必备

✅ 免费、纯干货、小白友好、非技术背景也能学!

⚙️ 实战篇:让AI动起来
我最常用的三大实操工具👇
🌀 n8n:自动化中枢,AI流程一键执行
🎨 ComfyUI:视觉创作工作台,AI绘图与视频生成
💻 Vibe Code(ClaudeCode/Codex):AI编程助手,写代码、搭网站全搞定

我的理念:让AI成为行动系统,而不是负担。

💡 想系统学AI?

去 learn 点 charliiai 点 com,
我已经为你整理好最系统的AI学习地图。

关注这里,还能每周看到最新AI趋势和工具更新。

🌱 只要你愿意开始,认真学,
你一定能学会,甚至比我更强。

#AI学习 #AI网站 #AI资源推荐 #AI自动化 #AI工具 #n8n #ComfyUI #VibeCode #AI趋势 #AI副业 #AI效率提升
展开
Charlii于2025-11-01 17:4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1 17:4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1-01 17:45发布的图片
评论
国外大佬用Cursor新出的Composer-1写代码,结果这模型突然“放飞自我”——内部思考全程飙中文!从代码报错分析到修复方案,中文逻辑溜到飞起,把外国小哥整得根本切不回英文😂

这波实锤:Cursor的新模型竟是咱中国大模型的“马甲”!国产AI都强到反向承包海外工具的核心能力了,这波属实给中国技术长脸👍

#Cursor说中文了 #中国AI反向输出Cursor #国产大模型藏在海外工具里 #中国AI赢麻了 #老外被Cursor中文整懵了
展开
Charlii于2025-10-31 18:57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1 18:57发布的图片
评论
过去我们以为 AI 的极限,是能写、能画、能剪。
但 Pomelli 让我看到:
AI 已经开始理解“品牌”,并学会表达它了。

谷歌在 Labs 推出的这款新工具,
能自动分析你的网站,提炼出“品牌 DNA”,
然后一键生成与你品牌风格一致的营销素材。
我试着让它去分析 charliiai.com
👇

🧬 Step 1|AI 开始“研究你是谁”

Pomelli 首先扫描网站,
自动分析配色、字体、语气与关键词。

📸 图1-2|AI 正在分析网站与提取配色

它的提示语是:

“Generating your Business DNA”
“Gathering colors...”

那一刻我意识到——
AI 已经不只是执行,而是在思考品牌语言本身。

🧠 Step 2|生成你的品牌 DNA

几分钟后,Pomelli 生成了这份关于 Charlii 的“品牌DNA卡”:

📸 图3|Your Business DNA 页面

关键词是:

权威(Authoritative)· 实用(Practical)· 热情(Enthusiastic)· 技术导向(Tech-oriented)

它几乎完美提炼出了 Charlii 的风格:
冷静、理性,但不失温度。

🎨 Step 3|让 AI 进入创作阶段

我在输入框写下:

“我想推广 learn.charliiai.com —— 一个专注于 AI 学习与知识聚合的平台。”

📸 图4|生成活动创意的输入界面

Pomelli 根据我的品牌DNA,
自动生成了几组活动方向与文案灵感。

🚀 Step 4|AI 产出品牌视觉

几分钟后,AI 完成了一整套素材。

📸 图5-6|Campaign 加载与生成结果

它自动生成了这样的内容:

「打造你的专属数字代言人」

「加速内容创作,高效出海」

「从零开始,实战 AI 课程」

「高保真输出,超越真人效果」

虽然这些视觉还不完全精准,
但AI 从理解品牌 → 到表达品牌 → 再到生成视觉,完成了全链路创作。

🌈 Step 5|对创作者与品牌的意义
如果你是品牌方:AI 能守住视觉与语气的一致性;
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AI 能帮你把“个人风格”系统化;
如果你是超级个体:AI 已经能成为你的品牌伙伴。
展开
Charlii于2025-10-31 15:1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1 15:1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1 15:1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1 15:1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1 15:1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1 15:1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1 15:1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1 15:15发布的图片
评论
🧩 一、它确实“有点不一样”

Flowith OS 不是传统AI助手,而是一套围绕智能体(Agent)设计的“操作系统”。
它号称能记忆、能反思、能把一整套操作流程自动执行。
比如:

网页总结 / 视频提炼

多网页信息汇总

自动发帖、电商比价

AI交易预测简报生成

这些功能确实都能跑通,看起来像“Neo在帮你工作”。

⚙️ 二、但体验下来,也没那么惊艳

实测发现:

❌ 图转PDF功能无法自动完成,只能手动导出(如图1)

❌ 思维导图(SVG)显示不完整、有乱码(图2-3)

❌ 部分网页任务仍需人工介入

❌ “操作系统”概念更像是 Chrome壳+Agent中控台

说是“OS”,但没有文件系统、不能独立运行、也没法管理硬件。
本质上,它还是一个聪明点的浏览器。

🧠 三、优点也很明显

✅ Agent记忆系统:能记住你的任务语气、偏好、常用操作。
✅ 技能系统:可以自定义Skill,让AI按步骤执行。
✅ 执行速度快:本地缓存与并行任务机制比普通AI插件流畅。

简单说,它能“记得住”,也能“动得快”。

🧭 四、结论:离“操作系统”还有一步

Flowith OS 让AI更接近真正的执行者,但现在更像是一个
“浏览器上的Agent中枢”。
你可以让它干活,但还不能放手让它全自动跑世界。

📊 一句话总结:

想当浏览器用,它够酷;
想当操作系统用,还早。
#AI操作系统 #FlowithOS #AI浏览器 #智能体 #AI效率工具 #AI测评 #工作流自动化 #NeoAgent
展开
Charlii于2025-10-30 11:58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0 11:58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0 11:58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0 11:58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30 11:58发布的图片
评论
参加了 联合国澳门 AI Conference 2025,
有几点收获想分享:

1️⃣ AI的意义在于让技术更有人性。
当AI不只是效率工具,而能真正理解与帮助人,它才有温度。

2️⃣ 谦卑,是最有力量的姿态。
放下自我去倾听、去交流,反而能让思想与机会同时流动。

3️⃣ 开放,让世界更近。
不同文化与观点的碰撞,让我更确信:合作与包容,是AI造福人类的根本。

这趟旅程,不是被看见的高光,而是被启发的瞬间。🌱

#UNUMacau #AIConference2025 #AI教育 #AIForGood #开放共创 #思考与成长
展开
Charlii于2025-10-27 00:42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7 00:42发布的图片
评论
今天朋友发我一个报名链接,我懒得填表,于是让-AI 帮我干了这件事 😂

整个流程是:打开链接 → 自动填表 → 自动提交 → 自动收邮件 → 自动存档。全程我只动了一次手:点开 Comet。

🧠 Step 1:收到报名邀请

💬朋友发来活动链接 👇

www.art-mate.net 你感兴趣吗?”



我心想这类表单最烦,每次都要填名字、邮箱、电话。

于是直接丢给 Comet 自动处理。

⚙️ Step 2:Comet 自动识别表单

Comet 打开网页后,自动识别所有输入框:称谓、姓名、邮箱、电话

自动填写我预存的资料

最后点击提交 ✅

整个过程我完全没碰键盘。

🤖 Step 3:自动确认与提交成功

表单验证弹窗弹出后,Comet 识别确认按钮 → 自动点击。
成功提交后会出现提示窗口。

📩 Step 4:几分钟后收到确认邮件

Comet 自动监控 Outlook 邮箱,检测到确认信后自动分类归档。
系统帮我提取出:报名编号、活动日期、地点👇

💡 实战效果总结

整个过程我没手动填任何内容。
Comet 执行浏览器动作(表单填写+点击,甚至是脑补我的职业(由于我没告诉TA))这一整套工作流,节省我至少 10 分钟/次,而且不会出错,不会忘报名。

🌟 思考一下

很多人以为 AI 自动化只是写稿子、改图、做总结,
但其实它能替你“操作网页”、“报名活动”、“抢票登记”——
这些本来只有你手能点的事,现在都能交给系统。

我更喜欢把这叫做:

“让 AI 成为你的数字执行者。”





💬 想看其他自动化与AI分享请在评论区告诉我哦~

📌标签区:

#AI自动化 #Comet自动化 #效率工具 #AI工作流 #n8n #Dify #自动化报名 #数字生产力 #AI效率革命
展开
Charlii于2025-10-24 17:20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4 17:20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4 17:20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4 17:20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4 17:20发布的图片
评论
💡Builder × Influencer

最近看了很多来自硅谷的博客,也听了不少AI播客。
他们都在谈模型、自动化、效率……
但我听着听着,却开始想:
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创新,真的只是技术吗?后来我发现,不是的。

Editable Image
创新,其实发生在 Builder(系统构建者) 与 Influencer(影响者) 的交叉地带。

Builder 给世界带来结构,Influencer 让世界有温度。
一个写系统,一个讲故事。
当他们相遇,系统开始拥有灵魂,故事也有了逻辑。

现在的新一代 Builder 已经变了。
他们不只是写代码,而是在创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比如那些做出 「50+ n8n 模板合集」 的人:
从写代码到卖系统; 可打包、可授权、可教学、可订阅。 结合 Influencer 的教学、社区、内容传播,他们在构建一种新的形态:
Builder-as-a-Service → System Economy(系统经济)。

当系统的冷静遇见叙事的热度,
当算法开始理解情绪,
''AI 不再只是工具,它开始懂人。

未来最有力量的人, 不是纯粹的工程师,也不是单一的创作者, 而是那个既能构建系统、又能影响他人的人。''

他们让逻辑发光,也让人心被理解。
这,才是我理解的创新。


#AI创作 #Builder思维 #Influencer经济 #系统经济 #AIAutomation #数字创造力 #创新思维 #AI变现 #n8n自动化 #ChatGPT应用 #AI灵感
展开
Charlii于2025-10-22 16:0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2 16:0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2 16:05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2 16:05发布的图片
评论
🚀 当 AI 第一次「自己上网」

那一刻我真的被震住了。

我只说了一句:

“请用 Playwright 看这个 YouTube 视频,总结干货。”

然后——AI 真的打开网页、等待加载、分析内容,
把一整个 30 多分钟的访谈,
拆成章节、提炼出观点和洞察,
最后生成了一份像人写的学习笔记。

🧭 我怎么和 AI 配合

我给自然语言任务,它用 Playwright-MCP 工具链:

page.goto(url) 打开网页

等待页面稳定(比如出现“订阅”按钮)

读取标题、频道、时长、观看数

解析字幕、章节时间点

汇总成结构化报告

我没写一行代码。
只要追加一句“帮我重点看增长策略”,
它就能重新跑一遍解析。

🔎 AI 真正“看懂”了什么

它自己总结出视频核心:

品牌 > 流量

用真实需求对抗虚假增长

AI 挖掘用户隐性动机

先做清晰的小山,再去拥抱大海

甚至还能识别到“幸福感与人设传播”的潜台词。
这不是“看视频”,
而是理解内容、提炼洞察。

🧰 为什么这让我震撼

它不只是执行命令,
它在行动、理解、输出价值。
就像一个聪明的同事,
替你“看完一小时视频”,再汇总成一页摘要。

BrowserUse 的 MCP 能力让 AI 第一次
真正“拥有了浏览器”——
它能上网、能思考、能反馈。

🥊 最后怎么选?


📘那一刻我明白——
AI 不只是帮我“查”,
它在帮我工作。

#AIAgent #BrowserUse #PlaywrightMCP #AI自动化 #技术灵感
展开
Charlii于2025-10-22 11:48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2 11:48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2 11:48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2 11:48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2 11:48发布的图片
2
📍 共鸣:AI 不是没用,是你没教对



当我第一次用 MCP + Rube + Klavis 去跑自动化时,AI 确实能帮我干活。

但问题是——有时候它会「乱干」。



我说「帮我重构前端逻辑」,它直接改了后端;

我说「调Stripe对账」,它跑去更新数据库表;

那一刻我发现:AI 不笨,它只是太听话。



于是我开始研究 Lovable 的提示工程(Prompting)逻辑。

它让我第一次理解——AI 就像一个实习生,你得给出上下文、目标、原则、限制。



📍 Lovable 的 CLEAR 原则



他们提出一个超级实用框架,写 Prompt 时照着图中的这五个字母来。



现在我写的提示不再是“对话”,而是“任务书”。

AI 执行就像流水线一样,稳定、可复现。



📍 Prompt + MCP = 真正的AI协作



当我把 Lovable 的结构化 Prompt 用到 Klavis 和 Rube 上时,魔法发生了。



我用 Klavis把 MCP 工作流拆成模块(fetch→analyze→summarize→notify)。

每个模块都有清晰任务描述和约束。



我用 Rube 一键连接 Slack、GitHub、Notion,

AI 通过 Chat 指令直接执行这些任务。



结果?

以前要切 8 个页面,现在一句 Prompt 就能触发整套工作流。

更重要的是——AI 不再“乱动”。



它真的理解了「做什么、不做什么」。



📍 我的经验:Prompt 就是“接口设计”



过去我们写代码设计接口;

现在我们写 Prompt 设计 AI 的「思维接口」。



所以我总结了三句话送给所有正在玩 AI 的人:



1️⃣ Prompt 是约定,不是请求。

AI 不是读心术,你要告诉它规则、范围、目标。



2️⃣ MCP 是协作,不是魔法。

工具多不等于高效,清晰结构才是关键。



3️⃣ 最强的 AI 团队,不是用最多工具的人,

而是最会写 Prompt 的那群人。

📌 #AI博主Charlii #Lovable #PromptEngineering #MCP #KlavisAI #Rube #AI工作流 #Claude #AI效率
展开
Charlii于2025-10-21 16:19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1 16:19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1 16:19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1 16:19发布的图片
评论
📍 为什么我开始用 MCP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AI 聊天挺聪明,但真到干活就废了。比如要它帮你:

改个前端样式 → 打不开 Chrome DevTools

查份报告 → 不会上网页

写完代码 → 不会提 PR

我以前也一样。直到接触到 MCP(Multi-Tool / Model Context Protocol) ——
一句话解释:

''MCP 就是让 AI 真正“会用工具”

的底层协议。''

Claude、Cursor、Klavis、Rube……全都在往这方向卷。我花了几周,把自己的工作流全接入 MCP。

Editable Image
结果:AI 不再“聊天”,而是“干活”。

📍 我的 12 个常用 MCP 服务

Editable Image
👇这是我每天都在用的 MCP 清单:

Editable Image
📍 Klavis AI vs Rube:两条 MCP管理路线

Editable Image
💡总结一句:

Klavis 是造轮子的,Rube 是开车的。
我两个都在用——一个搭系统,一个跑业务。

📍 我最大的收获

MCP 让我意识到:
AI 的核心不是「生成答案」,而是「完成目标」。

过去:

我在告诉 AI 要“说什么”

现在:
我在教 AI 要“做什么”无论是调接口、查数据、还是更新 Notion 日志,我都可以一句话:

“帮我把这个项目做完。”

AI 真成了团队里的执行成员。

📌 #AI博主Charlii #MCP #KlavisAI #Rube #Composio #Claude #AI代理 #自动化 #开发者效率 #AI工作流
展开
Charlii于2025-10-21 14:46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1 14:46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1 14:46发布的图片
Charlii于2025-10-21 14:46发布的图片
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