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 💡Builder × Influencer
最近看了很多来自硅谷的博客,也听了不少AI播客。
他们都在谈模型、自动化、效率……
但我听着听着,却开始想:
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创新,真的只是技术吗?后来我发现,不是的。
Editable Image
创新,其实发生在 Builder(系统构建者) 与 Influencer(影响者) 的交叉地带。
Builder 给世界带来结构,Influencer 让世界有温度。
一个写系统,一个讲故事。
当他们相遇,系统开始拥有灵魂,故事也有了逻辑。
现在的新一代 Builder 已经变了。
他们不只是写代码,而是在创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比如那些做出 「50+ n8n 模板合集」 的人:
从写代码到卖系统; 可打包、可授权、可教学、可订阅。 结合 Influencer 的教学、社区、内容传播,他们在构建一种新的形态:
Builder-as-a-Service → System Economy(系统经济)。
当系统的冷静遇见叙事的热度,
当算法开始理解情绪,
''AI 不再只是工具,它开始懂人。
未来最有力量的人, 不是纯粹的工程师,也不是单一的创作者, 而是那个既能构建系统、又能影响他人的人。''
他们让逻辑发光,也让人心被理解。
这,才是我理解的创新。
#AI创作 #Builder思维 #Influencer经济 #系统经济 #AIAutomation #数字创造力 #创新思维 #AI变现 #n8n自动化 #ChatGPT应用 #AI灵感展开赞过评论2 - 🚀 当 AI 第一次「自己上网」
那一刻我真的被震住了。
我只说了一句:
“请用 Playwright 看这个 YouTube 视频,总结干货。”
然后——AI 真的打开网页、等待加载、分析内容,
把一整个 30 多分钟的访谈,
拆成章节、提炼出观点和洞察,
最后生成了一份像人写的学习笔记。
🧭 我怎么和 AI 配合
我给自然语言任务,它用 Playwright-MCP 工具链:
page.goto(url) 打开网页
等待页面稳定(比如出现“订阅”按钮)
读取标题、频道、时长、观看数
解析字幕、章节时间点
汇总成结构化报告
我没写一行代码。
只要追加一句“帮我重点看增长策略”,
它就能重新跑一遍解析。
🔎 AI 真正“看懂”了什么
它自己总结出视频核心:
品牌 > 流量
用真实需求对抗虚假增长
AI 挖掘用户隐性动机
先做清晰的小山,再去拥抱大海
甚至还能识别到“幸福感与人设传播”的潜台词。
这不是“看视频”,
而是理解内容、提炼洞察。
🧰 为什么这让我震撼
它不只是执行命令,
它在行动、理解、输出价值。
就像一个聪明的同事,
替你“看完一小时视频”,再汇总成一页摘要。
BrowserUse 的 MCP 能力让 AI 第一次
真正“拥有了浏览器”——
它能上网、能思考、能反馈。
🥊 最后怎么选?
📘那一刻我明白——
AI 不只是帮我“查”,
它在帮我工作。
#AIAgent #BrowserUse #PlaywrightMCP #AI自动化 #技术灵感展开赞过21 - 📍 共鸣:AI 不是没用,是你没教对
当我第一次用 MCP + Rube + Klavis 去跑自动化时,AI 确实能帮我干活。
但问题是——有时候它会「乱干」。
我说「帮我重构前端逻辑」,它直接改了后端;
我说「调Stripe对账」,它跑去更新数据库表;
那一刻我发现:AI 不笨,它只是太听话。
于是我开始研究 Lovable 的提示工程(Prompting)逻辑。
它让我第一次理解——AI 就像一个实习生,你得给出上下文、目标、原则、限制。
📍 Lovable 的 CLEAR 原则
他们提出一个超级实用框架,写 Prompt 时照着图中的这五个字母来。
现在我写的提示不再是“对话”,而是“任务书”。
AI 执行就像流水线一样,稳定、可复现。
📍 Prompt + MCP = 真正的AI协作
当我把 Lovable 的结构化 Prompt 用到 Klavis 和 Rube 上时,魔法发生了。
我用 Klavis把 MCP 工作流拆成模块(fetch→analyze→summarize→notify)。
每个模块都有清晰任务描述和约束。
我用 Rube 一键连接 Slack、GitHub、Notion,
AI 通过 Chat 指令直接执行这些任务。
结果?
以前要切 8 个页面,现在一句 Prompt 就能触发整套工作流。
更重要的是——AI 不再“乱动”。
它真的理解了「做什么、不做什么」。
📍 我的经验:Prompt 就是“接口设计”
过去我们写代码设计接口;
现在我们写 Prompt 设计 AI 的「思维接口」。
所以我总结了三句话送给所有正在玩 AI 的人:
1️⃣ Prompt 是约定,不是请求。
AI 不是读心术,你要告诉它规则、范围、目标。
2️⃣ MCP 是协作,不是魔法。
工具多不等于高效,清晰结构才是关键。
3️⃣ 最强的 AI 团队,不是用最多工具的人,
而是最会写 Prompt 的那群人。#AI博主Charlii #Lovable #PromptEngineering #MCP #KlavisAI #Rube #AI工作流 #Claude #AI效率
展开评论点赞 - 📍 为什么我开始用 MCP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AI 聊天挺聪明,但真到干活就废了。比如要它帮你:
改个前端样式 → 打不开 Chrome DevTools
查份报告 → 不会上网页
写完代码 → 不会提 PR
我以前也一样。直到接触到 MCP(Multi-Tool / Model Context Protocol) ——
一句话解释:
''MCP 就是让 AI 真正“会用工具”
的底层协议。''
Claude、Cursor、Klavis、Rube……全都在往这方向卷。我花了几周,把自己的工作流全接入 MCP。
Editable Image
结果:AI 不再“聊天”,而是“干活”。
📍 我的 12 个常用 MCP 服务
Editable Image这是我每天都在用的 MCP 清单:
Editable Image
📍 Klavis AI vs Rube:两条 MCP管理路线
Editable Image
💡总结一句:
Klavis 是造轮子的,Rube 是开车的。
我两个都在用——一个搭系统,一个跑业务。
📍 我最大的收获
MCP 让我意识到:
AI 的核心不是「生成答案」,而是「完成目标」。
过去:
我在告诉 AI 要“说什么”
现在:
我在教 AI 要“做什么”无论是调接口、查数据、还是更新 Notion 日志,我都可以一句话:
“帮我把这个项目做完。”
AI 真成了团队里的执行成员。#AI博主Charlii #MCP #KlavisAI #Rube #Composio #Claude #AI代理 #自动化 #开发者效率 #AI工作流
展开评论点赞 - 📍 一、这次是真的「不用打开终端」
Anthropic 今天正式推出 Claude Code on the Web。
一句话总结:
你可以直接在浏览器里,让 Claude 在云端帮你写代码、修 bug、提 PR。
它不需要本地环境,也不占GPU。
只要连上 GitHub 仓库,告诉 Claude 你要干什么——
比如“修复登录页的 bug”或“为API加一个缓存层”,
Claude 就能在云端自动运行任务,并把修改结果提交回仓库。
📍 二、从 Coding 到「Delegating」
这次最大的变化,不是 Claude 更聪明了,
而是你开始可以「委派任务」了。
Claude Code 支持:并行运行多个任务(跨仓库同时修)
实时查看进度(像看 CI/CD 一样)
自动创建 PR + Change Summary
对于每天都被 bug 和 routine 改动追着跑的开发者,
这就像有了一个能独立工作的副手。
📍 三、安全、灵活、可移动端使用
每个任务都运行在独立的云端沙箱中:
无法访问未授权的仓库
网络访问可自定义(比如允许下载 npm 包)
支持 iOS App 操作,随时随地“派活”
你不再需要在电脑前等测试跑完,
Claude 在云端搞定一切,安全、干净、可溯源。
📍 四、我最喜欢的一点
不是 Claude 写代码的速度,
而是它让「写代码」这件事更像「管理项目」。
过去我们在写代码;
现在我们在设计工作流。
当 AI 能理解上下文、生成修复、并推送代码时——
工程师的角色,从执行者变成了问题定义者。
🧩 一句话总结:
Claude Code on the Web = AI 开发副手 + 云端并行编程 + 自动PR + 安全沙箱。
真正意义上的 “浏览器里造产品”。展开赞过21 - 📍 什么是智能体(Agent)?
智能体不是“会聊天的AI”,
而是能理解目标、规划步骤、执行任务、修正错误的系统。
Google Cloud CTO 团队在《Agentic Design Patterns》中提出了
让AI“行动起来”的方法论。
它把智能体拆解成一套像“编程积木”一样的模式系统,
让开发者从结构上理解智能体的行为逻辑。
📍 这本书都讲了什么?
整个项目分为四大模块(共300多页):
1️⃣ 核心模式(Core Patterns)
比如「任务分解」「上下文记忆」「多轮规划」等,
奠定智能体自主决策的基本逻辑。
2️⃣ 进阶模式(Advanced Patterns)
教你如何让智能体在复杂环境中持续学习和修正。
3️⃣ 集成模式(Integration Patterns)
让AI能调用外部工具、连接API、与人协作。
4️⃣ 生产模式(Production Patterns)
把智能体从实验室推向现实,考虑安全、可扩展与监控。
一句话总结:
它教你如何从“写Prompt” → “设计系统”。
📍 开源项目 + 实操教程
开源地址
📂 agentic-design-patterns-cn
你可以直接配合 CodeBuddy IDE 动手实操:
Step 1:下载项目,配置 LLM Key(OpenAI / Claude)
Step 2:运行 agent_minimal.py 示例
Step 3:观察智能体如何自动分解任务、调用工具
Step 4:加入记忆与反馈模块
Step 5:让它学会自我优化
小白也能一小时搭出一个“能执行任务的AI助手”。
📍 我学到的
智能体时代,关键不再是你写Prompt的能力,
而是你能否设计AI的思维结构。
过去我们在用AI「回答问题」,
而现在我们要让AI「完成目标」。
别让AI只是你的聊天对象,
让它成为你团队的行动成员。展开赞过评论1 - 这两天,我被一个人彻底震撼了。
我听了AI播客主持人 Lex Fridman 的youtube播客。
一个MIT博士、格斗者、程序员、哲学思考者——
他的每一天都像在运行一段算法。
我一开始只是想看看他是怎么高效的,
但后来发现,他其实是在用「生活」验证一件事:
人类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是能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他的一天,被精确地划分成了系统:
🕕 早晨:重启自己
每天6点起床,不刷手机。
他冥想、呼吸、感恩,用10分钟提醒自己——
“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
然后他大声说出目标,
从5年的长期目标,到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
这是他“开机”的仪式。白天:深度执行
每天两次「深度工作」,每次4小时。
无社交、无干扰,只允许水和咖啡。
即使没有灵感,也不允许中断。
“专注不是天赋,是一种仪式的产物。”
这句话我反复读了三遍。
🏃♂️ 下午:锻炼身体,也锻炼心智
他每天跑9公里,
边听历史书《第三帝国的兴亡》。
跑完做体能训练,最后冷水浴。
饮食极简——
低碳、间歇性禁食,一天两餐。
草饲牛肉、蔬菜、椰子油。
“简单饮食,是对能量的尊重。”
看到这,我突然明白:
“自律”不是让你更累,
而是让你少浪费能量在混乱中。
📚 晚上:喂养灵魂
每天阅读2小时:
一小时科研论文,一小时文学小说。
读完写感恩笔记,复盘这一天。
他用这种「仪式感」保持清醒。
生活对他来说,不是生存的日常,
而是一场不断优化的系统实验。
✨ 我的收获:
看完他的作息,我突然意识到,
AI能让我们更高效,
但只有人类能选择不被打扰。
真正的专注,是当世界在吵,
你还能听见自己的想法。#LexFridman #自律生活 #AI时代的人 #效率系统 #人生算法 #深度工作 #极简主义
展开等人赞过67 - 这两天我一直在试 Perplexity 推出的 AI 浏览器——Comet。
本以为只是“带搜索框的 AI 工具”,
结果用下来发现,它远不止这样。
可以这么说,Comet 是我第一次感觉——AI 真在帮我“上网”了。
💡01 / Comet 是什么
它是 Perplexity 官方出品的 AI 浏览器,
不仅能搜索,还能在网页里「主动执行任务」。
你可以直接让它去做事,而不是问问题。
比如我输入:
“帮我找今天在亚马逊热销榜上销量最高的 10 款厨房用品,
整理价格、销量、评论数,用表格展示。”
Comet 直接自动打开网页 → 抓取数据 → 整理成结构化表格。
不是截图,是真正理解页面内容后的分析结果。
⚙️02 / 它能做的事远超你想象
🧠 网页自动理解:它能识别网页的层级结构,自动总结关键。
📊 跨站搜索与对比:比如“找TikTok上爆火但国内还没卖的家居品”。️ 自动化操作:填表、登录、导出像有个隐形助理。
📑 多任务执行:支持同时在多个标签页执行任务,并汇总结果。
🛍️03 / 电商选品的实战例子
我让它执行指令:
“搜索这两天TikTok最火的家居小物,
把视频播放量、关键词和商品链接整合成选品报告。”
它自动完成整个流程,并输出表格:
商品名
关键词
销量 & 播放量
原视频链接
这一过程几乎不需要我点鼠标。
这才是AI浏览器的革命点:
它不仅在“想”,还在“动”。️04 / 我测试下来的亮点
支持原生登录 Gmail、Notion、X 等平台
能跨平台执行命令
指令语言非常自然(中文对话)
执行速度比 ChatGPT + 插件组合快得多
🧩05 / 对我最大的改变
以前我需要「找 → 看 → 总结 → 发」,
现在我只需要一句话。
Comet 帮我做完所有动作。
从信息浏览 → 自动化执行,
Comet 让浏览器不再是工具,
而是一个懂意图、会行动的智能体。
📍如果你每天都要查资料、做选品、收集趋势、整理信息,
那Comet绝对值得试。
用上它,你才会意识到:
原来浏览器,也能“自己上网”。
#AI博主Charlii #Comet浏览器 #Perplexity #AI工具推荐 #AI自动化 #电商选品 #效率工具 #AI时代的浏览器展开评论点赞 - 每天早上醒来,
微信99+闪个不停。
工作群、家人群、AI交流群、合作群……
我花了半小时看完,却一句重点都没记住。
我意识到自己不是在“用微信”,
而是在“被微信用”。
后来我听到 Lex Fridman 采访《机场》创始人。
那人说:
“社交网络让你看到一样的内容,
最后也让你想得一样。
想要不一样,就要守住注意力。”
那一刻我决定:
让AI替我“读”微信。
🧩 我用 chatlog 把聊天记录导出、结构化、分析。
⚙️ 用 wxauto 控制微信自动读取、回复、定时发消息。
🧠 再接入 Claude,总结群聊、提醒重点、过滤无效信息。
现在每天早上,AI会自动推送一份「微信日报」。
我不用追消息,只需读结果。
chatlog 在读,wxauto 在做,Claude 在思考。
它们让我重新拿回了注意力的主权。
我不再被消息淹没,
而是用AI守护我的专注。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AI替我看微信,
我终于能看回自己。
#AI博主Charlii #Claude #wxauto #chatlog #AI自动化 #AttentionIsAllYouNeed #数字极简主义展开评论点赞 - 今天看到纳瓦尔一句话:
凡是不赚钱的人,脑子都太复杂。
不是讽刺,是事实。
很多人不是没想明白,而是想太多、动太少。
害怕做错,就一直不做。
Lex Fridman 在播客里说:
“社交网络让你看见相同的内容,
算法会把你训练成普通人。”
如果你想变得特别,
就得学会自己思考。
别被算法喂养,
别被犹豫消耗。
聪明的人分析,
清醒的人行动。
#纳瓦尔 #LexFridman #AI博主Charlii #独立思考 #行动力 #清醒生活展开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