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变革,大龄恐惧症越来越多地在技术圈被人讨论。很多程序员在工作 5-10 年以后,都会开始思考 5 年、10 年甚至更久以后的自己,会是怎样一种生活工作状态,以及是否会被时代抛弃。 特别是全民创业的这几年,大到 BAT,小到创业公司,喜欢年轻员工成了许多企业招人时的隐形规定之一。比如华为就明确规定员工 45 岁以后必须退休。阿里这几年也在追求团队年轻化,35 岁以上的程序员申请 P8 以下的职位成功率很低。在 100offer 此次采访的企业中,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表示平时在招聘技术人才时,普通开发人员的年龄不得超过 30 岁,架构师年龄不得超过 35 岁。而许多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更是年轻人的天下,从 CEO 到 CTO,平均年龄不超过 30 岁的情况比比皆是。 现在的互联网世界,似乎成了年轻人的天下。那么,那些工作 10 年以上,年过 35 岁的程序员都去哪儿了呢?他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怎样?带着这一疑问,100offer 采访了 2 位北京地区资历背景相当,且年近 40 岁的优秀程序员,他们一个焦虑迷茫,一个自信激情,也许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中国目前大部分大龄码农的生存现状,同时对那些即将迈入「大龄」阶段的程序员来说,也有一定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