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友等级
获得徽章 0
reducer并不是将程序的副作用放于一处,相反所有副作用都是去中心化的reducer。重要的是批量执行、不在computed里写入、只能由事件写入,区分computed带动的异步事件只允许有限的写入行为。
今天又重写了某个库的某个组件,经简化后代码数量直线下降,api也达到极简的程度,回过头来看,只是保留最核心的样式与结构,当然有些存在一定的内在交互。相比之下,组件原始api庞大到让人望而却步,扩展困难,从理论上讲,这个组件本来就不该如此复杂,为什么会堆砌如此?首先想到的是最初的设计不周,都是匆忙的kpi,在需求迭代后又要兼容旧版本,因为已经大面积投入使用。组件看起来像一个拥有庞大功能的实体,都是纸老虎。其实应该允许组件版本化(命名上带上版本号?)
不得不说使唤人(机器)太爽了,即使再简单的事都不想亲力亲为。而且机器绝不会抱怨。
一直以来沉迷于自己的灵光一现,却没想过说服别人要什么担保。引经据典只是为证明自己,先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感。因为理性是说100%是绝对不存在的,总有万分之一,而将那万分之一说出来,就是不自信的表现。而别人呢?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不放手,反而越强调越重要。反正最后失败了,都是那根稻草去背锅,作为普通人的自己又怎能看到那么长远。也是,引得越多反而越没背锅的主心。
zustand为何会比redux成功?因为redux违背了高聚低耦原则。看起来集中一块扩展关联容易,但也让维护者需要全盘理解才能入手,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排查哪里影响了。即使分片,也往往只是顶层,很不容易。所以要区分私有属性私有模块,不相干的隔离在不能访问到的地方。特别是大系统多人维护,彼此并行难以沟通。设计最少依赖简洁的关联。不是需要中心化而是需要去中心化。虽然复杂度提高了就业率,但程序员厌烦无意义也会将之淘汰。信号似乎才是未来。
偶然想起这样一句话,所谓的老板相比你只是多一个公司的壳子罢了。想想那些骗子骗人之前门面都装得多么亮潢,打不破职业的滤镜,总以为他已是成功的天人,俯身想要从他那儿获得,结果被利用干净。很多都是类似的,男性滤镜、长者滤镜、宗教大师滤镜。须知人本来是差不多的。久了就会明白,自己只是在浪费人生,在注定没有结果的途径上寻找。就像守株待兔,就像各种赌博的零和游戏,概率上已经断言它是没有成果的。而你年轻有为的身心,却时不我待。而人却又难克制住被花花世界迷乱了眼睛,眼看着别人在风口上一飞冲天,以为总有捷径所以不能闭门造车。机会留给了有准备的人,没让你遇到,就不是为你准备的。关键是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应该笼统为金钱,而是一个具体的特征。
好久没摸那个项目了,忘记了那种卡得要死的冲动。事实上上一份工作离职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项目太卡电脑快带不动。我没想到一个前端项目也可以搞得如此卡,内含next.js?也没见有什么有特色的复杂功能点。不需要seo不需要搞next.js吧。
写UI后才发现现实世界有一个多好的交互体验:笔可以随意书写,铁丝可以随意弯折。可是UI有特定的排版,要去定义控制点。就是不能轻易数字化。
很遗憾地发现大多人需要被组织才能发挥出与人这一身份匹配的价值,没人组织他,便一事无成。因此能组织的人是稀缺的,自然分走绝大多数成果。人总是寄望明主,寄望一个组织自己的人。而有资源的人则希望仆从,希望懂自己的人。所以怀才不遇与昏君佞臣。如果不能自立根生,人就没价值。合作只是因为能产生倍乘效应,以之为前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