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0
Claude Code降智严重,建议转投Codex

Claude Code现在是真的拉胯了。

前两天让它帮我写个简单的React组件,结果给我生成了一堆过时的语法和错误的API调用,连基本的useState都用错了。这降智程度简直离谱,官方都承认了。

Anthropic这家公司真的是无语了,不好好优化产品,天天搞什么意识形态斗争。看看上一个玩意识形态的公司怎么样?

现在人家ChatGPT的Codex使用量10倍暴涨,而Claude Code在这里自我阉割。

建议大家都用一下codex,不过如果claude code还在续费期,也没关系,Claude Code + Codex 左脚踩右脚在某些场景下还是有用的。

我现在的工作流是这样的:

1. Claude Code做规划:让它发散思维,做初步的方案设计和UI构建
2. Codex优化规划:把Claude的方案交给Codex审核,优化架构和逻辑
3. Codex执行代码:最终的代码编辑和实现都用Codex,精准命中,改动克制

这样左脚踩右脚的方式,既能利用Claude的创意发散能力,又能借助Codex的逻辑实现优势。
展开
田威AI于2025-09-10 01:38发布的图片
田威AI于2025-09-10 01:38发布的图片
评论
从gemini到nano banana再到notebooklm,下一个时代,谷歌是最有机会成为荒坂的科技公司了!
田威AI于2025-08-29 15:25发布的图片
评论
尼卡路飞大战六道鸣人(nano banana/gemini-2.5-flash-image-preview制作)
提示词:Have these two characters fight using the pose from Figure 3.Add appropriate visual backgrounds and scene interactions,Generated image ratio is 16:9(提示词@归藏)
果然,AI还得看谷歌。
展开
田威AI于2025-08-27 14:19发布的图片
1
如期发布,models/gemini-2.5-flash-image-preview,真的太牛了,效果如下:“提示词:把mac电脑删除”。
图片模型又翻天了
田威AI于2025-08-26 22:22发布的图片
田威AI于2025-08-26 22:22发布的图片
田威AI于2025-08-26 22:22发布的图片
2
能想出这种产品,到底是有多天才😂
田威AI于2025-08-20 17:42发布的图片
13
关于自由职业的日常思考——往前走,别回头。

写一篇新的文章发布是往前走,做一个新的功能完善的产品上线是往前走,对内容进行一次复盘/数据分析是往前走。

时不时看看往往文章点赞收藏是回头看,时不时看看Google首页收录了没是回头看,时不时看看自己过去获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是回头看。

往前走,别回头。
展开
评论
近期思考,像AI+语音识别、AI IDE这样的AI产品,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赛道,很大原因是工具属性太强了。真正适合独立开发者生成的产品应该是像flomo这样的有自己的一套成体系的方法论作为壁垒,可以长期运营的工具,或者像有知有行这种自带价值观的产品。
2
分享一下最近用的最多的AI工具:

1.chat box:
ChatGPT O3

2.在cursor里面用claude code写代码

3.在trae里面用claude code写文章

4.在终端里面用claude code下载文件,处理图片等

claude code AI真神
展开
1
推一下GitHub,claude code拼车的这个项目,和朋友拼车一周,非常稳定顺畅,也不用再担心claude封号的问题了。现在写代码顺畅多了,第一次完整的把自己产品的功能实现了。项目链接:github.com
田威AI于2025-08-02 23:13发布的图片
评论
提问:2025年,你用AI赚到钱了吗?
2025年半年过去了,算了一下今年和去年差不多,用AI赚了些钱,但主要还是依靠AI写稿,本质上还是做的甲方生意,AI只是帮我写稿提效,其他带来的收益不多。
不知道你2025年是否用AI赚到钱了,在评论说一说
田威AI于2025-07-26 21:41发布的图片
评论
行情不好的时候,吾日三省吾身:什么时候涨回来?什么时候涨回来?什么时候涨回来?
行情好的时候,吾日三省吾身:要不要卖?要不要卖?要不要卖?
田威AI于2025-07-25 14:17发布的图片
评论
产品起名真的很重要,搞不好,你的产品翻译过来就是“大便”了
田威AI于2025-07-24 15:49发布的图片
评论
前老板又在朋友圈发他的“世界无望”碎碎念了。
经历数次创业失败后,他整个人都变得有点魔怔,一直在朋友圈说什么“C端无望”,做电商一定会亏钱言论。
并且拼命的在互联网上搜寻能支持他的言论的论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茧房,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面。而且为了安全感等目的还会一直不断地强化这个信息茧房。
如果真的要活在信息茧房里面的话,我希望选一个足够开放,上限足够高的信息茧房。

成为创业者,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展开
3
懂得都懂,新王登基
田威AI于2025-07-16 17:10发布的图片
10
最近发生在我身上最魔幻的一个事情。
AI治好了困扰我10年的一个顽疾。这十年,为了治好这个不严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质量的小毛病,我辗转上海、杭州、广州各大医院,挂过的专家号都不下五个。
但是最终都失败了,一直反复发作,严重的时候,让我晚上彻夜难眠。

五月份,看到X上有人说,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通过ChatGPT找到了治愈自己身体疾病的办法,思考了一下,ChatGPT之所以能管用,主要还是因为地区医疗资源不平衡,我还是相信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医疗资源还是能够超越ChatGPT的。
所以一直没有尝试。

上个月,在外面旅游,闲来无事,就和ChatGPT唠嗑,顺手问了一嘴这个事情,结果让我意外的是,ChatGPT基于我过往的聊天中对我的生活、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工作内容的了解的情形下,(注意,这些东西不是我输出给ChatGPT的,而是他根据和我之前所有的聊天内容自己总结出来的)找出了我这个毛病的根源:虽然最根本原因是过度免疫导致的,但是一一给我分析了我目前那些生活习惯会加剧病症,并给到我后续注意生活习惯上注意的要点。
同时,根据我现在的症状,给出了不同阶段使用的药物以及剂量,并告诉我在病症不同阶段要如何去使用这些药物。

有句话叫“久病成良医”,在被这个毛病困扰的十年间,我阅读了大量关注这个疾病的论文、科普文章等内容,所以对它的了解非常深。因此当ChatGPT给出这个病方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卧槽,这能管用。”
结果,在用药半个月之后,症状基本已经减轻到约等于0了。

回顾这十年来不同医生给我开的方子。ChatGPT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ChatGPT比医生了解我太多了,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而且他可以一直问我问题,知道我给出他想要信息,再结合信息给我诊断。
而国内由于人口众多,医生和我交流基本都是控制在3~10分钟,问诊→看病灶→配药→告诉我使用方法→结束。整个流程快速直接,无法对我建立一个完整的认知。
而且由于知识带来的傲慢,很多时候医生会对我的一些诉求视而不见,比如我就遇到过给我配置使用起来非常繁琐的药物的医生,每次使用可能需要20到30分钟,一天两次,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执行。
展开
田威AI于2025-07-16 16:07发布的图片
6
下一页
个人成就
文章被点赞 7
文章被阅读 2,905
掘力值 249
收藏集
0
关注标签
3
加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