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无锡研发型中小微:加计扣除省大钱,这些坑别踩!
无锡做研发的中小微老板,想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负,却总怕操作错?其实政策是真金白银的助力,只要避开常见坑,再用对工具,就能稳拿红利。
先把政策红利说透:制造业中小微研发费没形成无形资产的,按 100% 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 200% 摊销;非制造业(除烟草、餐饮等)也有 75%,政策用到 2027 年底。能扣的费用就四类:研发人员工资社保、研发用原材料设备租费、专用设备折旧软件摊销,还有评审费、知识产权申请费(这类别超总研发费 10%)。
比如无锡有家做工业机器人的小微企业,去年花 300 万研发 ——120 万人员工资、80 万原材料、60 万设备折旧、30 万评审费(没超 10%),按 100% 加计扣除,直接少交 75 万企业所得税,这笔钱投去迭代算法,今年新品销售额涨了 40%,这就是政策的实在好处。
但不少老板栽在细节上:
费用乱塞:电子公司把行政人员帮研发打杂的工资(只 10% 工时沾研发)全额算进去,车间共用设备折旧也按研发的报,核查后补了 12.5 万税 + 1.5 万滞纳金;
资料不全:新材料企业申报 200 万加计扣除,拿不出研发人员工时记录,最后只享到 80 万,亏了 30 万;
申报粗心:软件公司填的研发费金额和报表对不上,错过申报期,资金占用多花 10 万。
其实不用硬扛,有工具能帮忙。比如之前接触的 “知了问账” 小程序,能按企业行业、规模定制税务风险检测报告 —— 制造业重点查研发费和成本核算,还会把风险点、怎么改说清楚,连财务小白都能懂。要是有疑问,比如 “研发失败的费用能不能扣”“兼职研发人员工资算不算”,AI 问答能快速给专业答案,避免走弯路。
对无锡研发型中小微来说,加计扣除是创新的 “助推器”,别让操作失误浪费红利。避开坑,再用对工具自查,研发路才能走得稳。
无锡做研发的中小微老板,想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负,却总怕操作错?其实政策是真金白银的助力,只要避开常见坑,再用对工具,就能稳拿红利。
先把政策红利说透:制造业中小微研发费没形成无形资产的,按 100% 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 200% 摊销;非制造业(除烟草、餐饮等)也有 75%,政策用到 2027 年底。能扣的费用就四类:研发人员工资社保、研发用原材料设备租费、专用设备折旧软件摊销,还有评审费、知识产权申请费(这类别超总研发费 10%)。
比如无锡有家做工业机器人的小微企业,去年花 300 万研发 ——120 万人员工资、80 万原材料、60 万设备折旧、30 万评审费(没超 10%),按 100% 加计扣除,直接少交 75 万企业所得税,这笔钱投去迭代算法,今年新品销售额涨了 40%,这就是政策的实在好处。
但不少老板栽在细节上:
费用乱塞:电子公司把行政人员帮研发打杂的工资(只 10% 工时沾研发)全额算进去,车间共用设备折旧也按研发的报,核查后补了 12.5 万税 + 1.5 万滞纳金;
资料不全:新材料企业申报 200 万加计扣除,拿不出研发人员工时记录,最后只享到 80 万,亏了 30 万;
申报粗心:软件公司填的研发费金额和报表对不上,错过申报期,资金占用多花 10 万。
其实不用硬扛,有工具能帮忙。比如之前接触的 “知了问账” 小程序,能按企业行业、规模定制税务风险检测报告 —— 制造业重点查研发费和成本核算,还会把风险点、怎么改说清楚,连财务小白都能懂。要是有疑问,比如 “研发失败的费用能不能扣”“兼职研发人员工资算不算”,AI 问答能快速给专业答案,避免走弯路。
对无锡研发型中小微来说,加计扣除是创新的 “助推器”,别让操作失误浪费红利。避开坑,再用对工具自查,研发路才能走得稳。
展开
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