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1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今日学习
2月24日
大数据表处理
1. 数据表分区适用于数据量较大、查询场景只在某个区、没有联合查询的场景
2. 数据表分表适用于数据量较大,无法区分明显冷热区  且数据可以完整按照区间划分
3. 冷热归档分库适用于数据量较大、数据冷热分区明显、冷数据使用频率极低的情况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22日打卡day8
今日学习
如何解决阅读英文文档的问题
1. 搜索引擎:尝试多个搜索引擎+使用英文表述问题进行搜索
2. 翻译:使用小本本记录重点词汇
3. 以书找书,递归式阅读
4. 分解复杂语句,学习语法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22日打卡day7
今日学习
1. HTTP状态码用来表示响应结果的状态,其中200是正常响应,4xx是客户端错误,5xx是服务端错误。
2. 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加入nginx,可以起到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的作用,客户端只管向nginx请求数据,并不关心这个请求具体由哪个服务器来处理。
3. 后端服务端应用如果发生崩溃,nginx在访问服务端时会收到服务端返回的RST报文,然后给客户端返回502报错。502并不是服务端应用发出的,而是nginx发出的。因此发生502时,后端服务端很可能没有没有相关的502日志,需要在nginx侧才能看到这条502日志。
4. 如果发现502,优先通过监控排查服务端应用是否发生过崩溃重启,如果是的话,再看下是否留下过崩溃堆栈日志,如果没有日志,看下是否可能是oom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进程主动退出。如果进程也没崩溃过,去排查下nginx的日志,看下是否将请求打到了某个不知名IP端口上。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20日打卡day6
今日学习
1. 文章开头通过抓包baidu的数据包,展示了用wireshark抓包的简单操作流程。
2. HTTPS会对HTTP的URL和Request Body都进行加密,因此直接在filter栏进行过滤http.host == "baidu.com"会一无所获。
3. HTTPS握手的过程中会先通过非对称机密去交换各种信息,其中就包括3个随机数,再通过这三个随机数去生成对称机密的会话秘钥,后续使用这个会话秘钥去进行对称加密通信。如果能获得这三个随机数就能解密HTTPS的加密数据包。
4. 三个随机数,分别是客户端随机数(client random),服务端随机数(server random)以及pre_master_key。前两个,是明文,第三个是被服务器公钥加密过的,在客户端侧需要通过SSLKEYLOGFILE去导出。
5. 通过设置SSLKEYLOGFILE环境变量,再让curl或chrome会请求HTTPS域名,会让它们在调用TLS库的同时导出对应的sslkey文件。这个文件里包含了三列,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列的client random信息以及第三列的pre_master_key。第二列client random用于定位,第三列pre_master_key用于解密。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9日打卡day5
今日学习
1.大数取模运算是不可逆的,因此他人无法暴力解密。但是结合欧拉定理,我们可以选取出合适的p(公钥), q(私钥), N(用于取模的大数),让原本不可逆的运算在特定情况下,变得有那么点“可逆”的味道。数学原理决定了我们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只有私钥能解密。反过来,用私钥加密的数据,也只有公钥能解密。
2.HTTPS相当于HTTP+TLS,目前主流的是TLS1.2,基于TCP三次握手之后,再来TLS四次握手。
3.TLS四次握手的过程中涉及到两对私钥和公钥。分别是服务器本身的私钥和公钥,以及CA的私钥和公钥。
4.TLS四次握手背起来会挺难受的,建议关注三个随机数的流向,以此作为基础去理解,大概就能记下来了。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8日打卡day4
今日学习
1. TCP为了实现可靠性,引入了重传机制、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拥塞控制、分段以及乱序重排机制。而UDP则没有实现,因此一般来说UDP比TCP快。
2.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这里的"连接"其实是,操作系统内核在两端代码里维护的一套复杂状态机。
3. 大部分项目,会在基于UDP的基础上,模仿TCP,实现不同程度的可靠性机制。比如王者农药用的KCP其实就在基于UDP在应用层里实现了一套重传机制。
4. 对于UDP+重传的场景,如果要传超大数据包,并且没有实现分段机制的话,那数据就会在IP层分片,一旦丢包,那就需要重传整个超大数据包。而TCP则不需要考虑这个,内部会自动分段,丢包重传分段就行了。这种场景下,其实TCP更快。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7日打卡day3
今日学习
学习了搜索树中的B树与B+树,了解mysql数据存储如何使用B+树,通过对B+树的学习,了解mysql分库分表的原因与如何计算界限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6日打卡day2
今日学习
学习DHCP如何自动分配ip
1. 电脑插上网线,联网后会通过DHCP协议动态申请一个IP,同时获得子网掩码,路由器地址等信息。
2. DHCP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Discover,Offer, Request和ACK。如果曾经连过这个网,机器会记录你上次使用的IP,再次连接时优先使用原来的那个IP,因此只需要经历第三第四阶段。
3. DHCP是应用层协议,考虑到需要支持广播功能,底层使用的是UDP协议,而不是TCP协议。
4. DHCP分配下来的IP是有可能跟某台手动配置的IP地址重复的。
5. DHCP得到IP之后还会发3次无偿ARP通告,在确认没有冲突后开始使用这个IP。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5日打卡day1
今日学习
常见限流方式:计数器、滑动窗口、漏桶、令牌桶、Redis+lua分布式限流还有针对服务器进行限流。
令牌桶缺点比较少但是实现复杂。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4日打卡day5
今日学习
1. TCP为了实现可靠性,引入了重传机制、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拥塞控制、分段以及乱序重排机制。而UDP则没有实现,因此一般来说UDP比TCP快。
2.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这里的"连接"其实是,操作系统内核在两端代码里维护的一套复杂状态机。
3. 大部分项目,会在基于UDP的基础上,模仿TCP,实现不同程度的可靠性机制。比如王者农药用的KCP其实就在基于UDP在应用层里实现了一套重传机制。
4. 对于UDP+重传的场景,如果要传超大数据包,并且没有实现分段机制的话,那数据就会在IP层分片,一旦丢包,那就需要重传整个超大数据包。而TCP则不需要考虑这个,内部会自动分段,丢包重传分段就行了。这种场景下,其实TCP更快。
展开
评论
下一页
个人成就
文章被阅读 855
掘力值 125
收藏集
0
关注标签
3
加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