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0
- 于这沉默的大多数而言,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后,人生的主旋律清晰而务实:成家、立业、带孩子。 日常,构成了普通人生活的全部图景。房贷要还,奶粉要买,老板的任务要完成,孩子的功课要辅导,老人的身体要照顾……桩桩件件,都要求着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应对。生活的重担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网络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参与那些看似宏大却离自己柴米油盐很远的“斗争”?那么,网络上那些叫得震天响、极力宣扬各种对立的人是谁呢?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其中相当一部分,恰恰是在现实生活的某些重要领域遭遇了挫折或不如意的人。 可能是事业不顺,找不到体面的工作或升迁无望;可能是经济困窘,连基本的安居(买房)都成了奢望;也可能是情感失意,在现实中缺乏亲密关系,感受不到被爱或被需要。
正是这种在现实世界中的无力感、挫败感和缺失感,驱使着部分人转向网络。 在虚拟空间里,他们找到了一个成本低廉的宣泄出口。通过放大对立、制造冲突、攻击特定群体,他们能短暂地获得一种虚幻的掌控感、存在感甚至道德优越感。将自身的不如意归结于某个“对立面”(比如异性、某个地域、某个阶层),似乎为自己的困境找到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替罪羊”,这比直面和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要容易得多。可以说,一些极端对立言论的喧嚣,很大程度上是部分人在现实失意后的一种情绪宣泄和寻求认同的方式。展开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