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 别再说我软件的“AI一键洗稿”功能了,AI只是帮你快速把文章拷贝下来,顺便改写一下,就算没这个功能,难道你写文章搞创作就不参考别人的作品了么。软件的存在只是为了提高创作效率,本来发一篇文章的时间,可以发100篇了,你买了菜刀去lua人,还要找厂家问题么。赞过153
- 来和你们聊聊我的“软件开发日常”🌪️,真的可以写本“生存指南”了,太真实了!
1️⃣ 软件开发真的太难了!从无数个熬夜改bug,到满怀期待的发布产品,心情像过山车🎢,但……没人下载???
2️⃣ “多平台推广”,注册了十几个账号,满满干劲发正常内容,免费帮平台打工,给你审核秒通过!
3️⃣ 最气人的是,发布自己的软件广告,居然连基本曝光都不给,还扣我信用分!这画风,这待遇,让人彻底怀疑人生呀!
这不光是“开发”的故事,更是我们创业路上吐槽与坚守的真实写照!即使这样,我每天还是要不停的发,不停的打广告。展开赞过91 - 想做自媒体却不知道怎么开始?其实,只要把握好这三步,新手也能快速入门:
第一步,明确你的方向。选择你感兴趣的领域,比如美食、旅行、育儿等,再思考你的目标受众是谁,是年轻人还是宝妈?最后,挑选合适的平台:喜欢写字用公众号,擅长拍视频就上抖音或B站。
第二步,内容为王。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内容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既要有价值,也要有趣有温度。养成内容规划的习惯,保持更新稳定,不断优化,积累粉丝。
第三步,学会运营。设置辨识度高的头像和昵称,善用发布时间,积极与粉丝互动,还可以跨平台推广,和同行合作互推。
最后,保持学习和耐心,数据分析+不断调整方向,早晚都会收获属于你的自媒体高光时刻!自媒体入门,其实没那么难,赶紧行动起来吧!展开赞过评论1 - 【消费还是得靠00后】
盲盒顶流泡泡玛特再度爆火,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销售额猛增至30.4亿元,成为品牌最赚钱IP。而背后,核心推动力正是00后——这一群体如今掌握着中国40%的消费力。
与长辈不同,00后在生活必需品上极致追求性价比,却愿为情感投射、认同感买单,推动了潮玩、宠物、量贩零食等新消费赛道的兴起。他们精神消费特征突出:为独特身份标识、社群认同和社交展示投入高溢价,无论是59元的盲盒,还是万元隐藏款都不乏买家。
碎片化兴趣圈层、互联网影响、社交平台助推,塑造着00后的消费决策。拼多多、蜜雪冰城等靠性价比取胜,泡泡玛特、宠物经济等则凭“心价比”爆红。
虽然消费泡沫争议不断,但有一点已成共识——年轻人,才是推动中国新消费持续繁荣的根本。展开赞过评论1 - 在全球科技革新浪潮中,市场选择决定企业未来。2024年5月7日,彭博社前瞻报道,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以独到远见指出:中国人工智能(AI)芯片市场有望在数年内跃升至500亿美元规模,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增长潜力与战略价值。
黄仁勋在接受CNBC专访时表示:“对于美国科技企业而言,若无缘这一方兴未艾的蓝海,将难掩巨大遗憾。这一市场不仅孕育企业可观收入,也为美国带来丰厚税收并创造宝贵就业岗位。”
正因如此,黄仁勋正不遗余力地与美国政府沟通,坚定反对加重政策壁垒,以期为英伟达及同行业者打开通往中国市场的通路。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前瞻创新、共赢发展的大国企业使命感。
在全球经济深度交融、技术壁垒与市场边界不断重构之际,谁能持续拓展国际市场、把握时代风口,谁就能引领行业潮流。携手开放,共促发展,方能在数字化新浪潮中行稳致远。💼
——聚焦变革前沿,见证企业与世界共生共赢。展开1点赞 - 今年新冠为何“卷土重来”?对我们生活影响几何?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指出,本轮新冠病毒流行整体呈“可防可控”态势,无需恐慌。但对于65岁以上、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仍存在较高风险。钟院士建议,一旦感染,务必在48小时内尽早服用如来瑞特韦、先诺特韦、民得维等特效药,以避免病情恶化为重症。
当前我们的疫情形势正处于“爬坡阶段”,预估整个流行过程将持续6-8周,预计6月底前可望结束。这一轮流行的主要毒株XDV虽然传播速度快,但毒性较前期变体有所减弱。临床表现方面,除了常见的发烧、头痛、乏力和喉咙痛外,本次感染者出现“刀片嗓”及咳嗽的症状更加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人群免疫屏障依旧坚实,重症和死亡风险总体较低。但高龄及慢性病患者仍需保持警惕,积极应对。对于普通人群,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合理安排工作生活节奏、适时关注权威资讯,依然是最有效的策略。
XDV流行将如何进一步影响社会和医疗体系?您认为还需要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共同应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展开2点赞 - 1. 识图辨真伪:AI生成的图片,细节往往破绽百出,比如人物手指数量不对、背景纹理怪异、阴影投射不合常理。放大细节,就像侦探用放大镜找线索。
2. 文字识真假:AI生成文本常见“逻辑跳跃”或内容穿帮,比如语境不符、过于完美无瑕、缺乏情感温度。试着多问“这是真的吗?有出处吗?”
3. 声音验真伪:AI变声虽以假乱真,但往往缺乏自然情感、语气单一。遇到可疑录音,多查来源,别轻信!
AI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它让我们更智慧;盲目轻信,则可能掉入陷阱。让我们一起练就“火眼金睛”,在数字化浪潮中成为守卫真相的勇士!
你,还有其他鉴别“AI造假”的小技巧吗?展开赞过评论1 - 你是否也担心中年失业,想转型自媒体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际上,“普通人靠手机赚钱”并非遥不可及,但背后的底层逻辑与真实挑战,远比外表热闹要复杂。
首先,打造账号不是“开盲盒”,而是一场精细耕耘。平台推流机制偏好“人味”和真实,而非单纯才华与包装。例如,小区保安随手拍摄流浪猫半年涨粉8万,而前同事精剪内容却颗粒无收。实操经验告诉我们:持续高质量输出(坚持更新)与紧跟平台规则(顺势而为)同等重要。
流量青睐的不是完美,而是真实互动和场景化表达。一位物理教师转型自媒体,改用生活场景讲知识,从冷门变爆款。全职妈妈也通过日常分享积累高粘性粉丝,月入过万。核心在于“粉丝即邻里”,内容有温度,经营有诚信。
值得警惕的是,盲目追求速成——所谓“七天起号神话”极易让新人踩坑。实际上,数据波动普遍、爆款偶然。行业数据显示,坚持3个月,内容不断优化,成功率更高。优秀创作者学会“养地”:涨粉后适当停更、长期规划资源,避免被“流量贪吃蛇”消耗殆尽。
自媒体增长是马拉松,不是短跑。你认为自媒体未来最大的机会与挑战在哪?展开等人赞过94 调休变“噩梦”?五一假期,谁还在拼假拼到崩溃?🤯
原本是放松解压、享天伦的黄金时间,却被调休折腾得像“鬼打墙”!孩子生物钟大乱,冲动的工作计划成了“全天候”,压力飙升,一言不合就炸锅💥!
说起调休的“初衷”,还得追溯到1999年,为了拼经济、激活内需,拼假+拼周末,旅游业带动得火热。2023年“五一”旅游收入飙到1678.9亿!看似繁荣,其实背后隐藏着“乱象丛生”。
调休带来啥?健康隐患、作息失调、企业“避税”……特别是那些一线员工,假期反成了“加班马拉松”。连“清明不调休”都成了舆论新宠,真的想要一个纯粹的假期,感觉遥远又奢望✨。
想象一下,假期只有那么点天?调休就是“拼盘”,拼的不是幸福,而是折磨!未来会不会少点套路,多点人性化?是不是应该尊重自然节奏,让假期更暖心、更合理?
你觉得,调休还能“救赎”吗?怎样改革,既能带动经济,又不伤民心?一起来留言告诉我,共同开启“真正的假期自由”吧!展开赞过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