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 断断续续搞了快半年的博客终于搞出来了
谷歌翻译自动识别我的域名”raydaydayup“,有惊喜
从最简单的原生三剑客开始写第一版的静态页面,然后慢慢开始优化。
为了响应式,自己写了一个简单的响应式栅格,css变成用less预编译
为了少写点重复代码,写了一个类似emmt语法的模板引擎(暂且算是)
为了在浏览器端渲染markdown,看了好久markdown-it的东西,整了一个能用的markdown渲染(还看了别人的源码解析,虽然完全不懂,但是学到了一个ast的概念,用到了自己的模板引擎上)
为了多点动态的东西,加上了后台,从php+txt文件的”数据库“,到专门学了Node,变成了koa+mysql
为了能更好的管理文章,学了vue之后,用全家桶和vuetify给自己写了一个简单的后台管理
学了webpack之后,开始优化我的博客,从零弄一个多页应用的打包框架,用来重写前端页面。
觉得之前的markdown-it做的不好,用webpack学习打包库,打包了一个集成插件适用浏览器的markdown-it
渐渐心有点大了,把很早之前那个模板引擎拿过来,开始扣vue的源码,用他的响应式原理和之前的模板引擎结合在一起魔改出来了一个类似vue的组件化的小玩意,能够实现双向数据绑定,列表渲染,模板语法,加上了一个简单的事件总线来解决父子通信,还有一个简单的小路由。
最后用这些结合webpack把我的前端重写了,不知道改了多少版,虽然很多地方的代码和思路写的很稚嫩,但是我完成了,还是很开心的。从es5到es6,从零碎写文件到工程化的方式些项目,从零到有到更好,学到了很多。前端路漫漫,还有很多的没学习,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这样充满激情的学习。
现在开始静下心来准备校招,复习自己的基础知识,慢慢把一路走过来的收获总结成博客输出,之前攒起来的文章整理好发出来。加油,希望正在一起努力的人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虽然域名很烂,请忽略展开11 - 2005 - Prototype
2007 - MooTools
2006 - jQuery
2006 - Sass (no scss)
2006 - YUI
2009 - OOCSS
2006 - SCSS
2011 - SMACSS
2011 - Bootstrap
2011 - Grunt
2012 - BEM
2012 - Webpack
2013 - React
2013 - Gulp
2015 - Babel
2015 - CSS Modules
2016 - Styled Components
2016 - Create React Apptwitter.com
展开513 - 浏览器渲染页面大致流程:
1、解析 HTML (字符串),将 HTML 转换为 DOM 树。
2、解析 CSS (字符串),计算出 DOM 树中每个节点的样式。
3、创建布局树和图层树,得到元素的布局信息和层级信息。
4、创建绘制指令列表,得到具体的绘图指令。
5、创建页面位图。
6、将页面位图显示到显示器上。展开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