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友等级
获得徽章 0
推理模型用的最舒服的就是看深度思考过程,思考过程透明了,才知道哪里表达的不对,哪里信息欠缺,然后不断迭代自己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回答。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生活。
做笔记最大的好处是复用。经济学有一个名词叫“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总成本增量。我们学会做一件事,沉淀为文档,以后遇到相同或者相似问题就不用从0到1重新开始,而是可以对知识进行复用,形成“复利”。
经济学领域还一个有个名词叫“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我以前喜欢按照日期或者分类存放笔记,再次获取笔记时总是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去寻找,久而久之就放弃了寻找。因此做过的笔记也就只是做过了,浪费了这段做笔记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在浪费生命!
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研究发现人类的工作记忆容量大约为7个左右的事物。如果按照日期分类去归档,一年365天,记住哪天做了什么笔记是极其困难的。如果按照分类去归档,分类也很多,而且有时候还不知道归为哪一类。这本书提到的“PARA”系统:Projects(项目),Areas(领域),Resources(资源),Archives(归档)。从项目的角度去记笔记,让我醍醐灌顶,我们一年内做的项目是有限的,而且是花费一定时间去解决的,它就像一个记忆钩子一样,一下勾起我们对做这个项目相关的所有记忆,从而快速定位到笔记,解决了找不到笔记的问题。同时在归档中存放我们做过的项目,就可以复用我们做过的笔记,节约时间和精力。
这本书完美地解决了我做笔记无法复用的问题。相遇恨晚!
环境:浏览器: edge,操作系统:win10,分辨率1920 * 1080
问题描述:打开
juejin.cn 网址,点击【圈子广场】-【技术】,显示“开发工具”、“技术交流群”、“代码人生”,当拉到页面最底部,就只限制最底下两个模块,“开发工具”之类的看不到了,无法看到技术tab页的所有内容。
使用cursor进行编程,使用searchGPT进行搜索,使用sd或mj进行绘画,会使用LLM的程序员贼幸福。
又读完一本书了!不过是粗略地读一下,收获了几个金句,还是很开心的。发现我挺喜欢用网页版的微信读书的,边读边用搜索引擎搜索作者提到的一些名词,还是蛮有意思的。
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最近深刻地意识到,社群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如果一个人非常努力(或者说“很卷”),而周围的人并不如此,那么这个人可能会被看作是“卷王”,甚至可能感到孤独或不被理解。然而,当一群同样努力的人聚在一起时,彼此之间的努力就不再是异类的表现,反而会成为相互激励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社群至关重要,因为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归属感和共同进步的喜悦。因此,发现并加入适合自己的社群是非常重要的。
近几个月来,我对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这是一项能够显著提升个人工作效率的技术。通过接触一些优秀的社区,我对Coze这个生产力平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能帮助我们将复杂的任务简化,简单的任务标准化,标准的任务流程化,以及流程化的任务自动化。每当想到这一点,我都深感认同与振奋。
这几天上班路上疯狂补软件工程和UML相关的知识,突然发现只要文档设计好了,编码真的是最简单的一环了。
Java和大语言模型应该怎么结合呢?想成为一个这样的Java开发。
B+树比B树查询的效率更加稳定。稳定有什么好处呢?还有当我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搜索不到答案,我应该问谁呢?可以付费的。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