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 前端对 UI 的掌控能力很强,也正因如此,我们容易偷懒做一些黑科技的操作,比如跨模块控制界面;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整个界面的交互逻辑十分复杂,一个元素的状态散落在多个模块,或者一个模块管理了好几个元素交织的状态;这种问题很难避免,我们能做的有这么几点:
- <归治> 将界面能力和服务能力做好归类,严格地执行:同类合并,异类分开
- <自治> 减少模块/服务之间的交互,如果一定要交互,做好模块的自治,避免侵入性调用,做好类方法、类属性的保护
- <约束> 严格遵循 SRP 原则,保持程序的流水线控制,避免程序越过规定流程跳跃性处理,一个变因绝不要交给两个对象去管理展开等人赞过117 - 经常有想入门前端领域的同学让我推荐学习资料、学习方法、视频教程、书籍等等。
其实我挺纳闷的,你确定是真的想学?那 Google 你搜过几个关键词?这几个关键词对应的前三页链接你都点进去认真看了么?这三页链接对应的文章里提到的二级链接,你都看了么?
如果看完以后还会问这类问题,那我怀疑你用的是百度。展开赞过评论1 - 经常会克制自己看微博看朋友圈(新闻头条视频类 APP 全部卸载了),为了看到那不到 5% 的「有价值、高质量」信息,我需要人肉过滤剩下的 95%,这个过程太耗时了,不划算。
所以我在网络上大部分时间尽量只输出,少输入,剩下的时间看书以及阅读付费专栏更划算。等人赞过116 - 体系庞大以后必须分层分策略处理,否则就像淘宝当初(09 年)拉了一帮专家为 200w 商家做商品、库存、物流、促销等一体化运营平台一样,用户怨声载道,一片唏嘘,最后不得不下线。有的商家双十一当天能做十亿交易额,而有的商家一年才几千,这种差异化是不可能由一个平台来磨平的。
——读《企业 IT 转型之道》赞过评论3 - 体系庞大以后必须分层分策略处理,否则就像淘宝当初(09 年)拉了一帮专家为 200w 商家做商品、库存、库存、促销等一体化运营平台一样,用户怨声载道,一片唏嘘,最后不得不下线。有的商家双十一当天能做十亿交易额,而有的商家一年才几千,这种差异化是不可能由一个平台来磨平的。
——读《企业 IT 转型之道》评论点赞 - 拖延症如何治疗?
TED 有个演讲,说每个人的脑子里放着三种生物,一位舵手、一只猴子和恐慌怪兽,猴子喜欢「简单」和「有趣」,经常把舵手挤开,控制我们的大脑,直到事情到了危险关头(遇到截止点、危机、困难),恐慌怪兽才会出来,吓跑猴子,舵手才有机会真正获得大脑控制权。
有些事情截止点很明确,恐慌怪兽会经常出没;而有些事情,比如健身、学习等,没有明确的截止时间,那事情便一拖再拖,猴子就可以长期地逍遥自在了。
如何治疗呢?事实上,所有人都有拖延症,只不过有些人懂得给自己制造「恐慌」,比如不断设定下一个目标,经常给要做的事情设定一个期限,把自己的短板搬出来跟身边的人比一比等等,从心理和身体上不断给自己制造「麻烦」,吓唬吓唬自己,唤醒那只沉睡中的恐慌怪兽。
治疗拖延症,就是赶跑脑子里的那只猴子。展开评论点赞 - 很多人都喜欢技术干货,大多数人眼中的技术干货,主要是对新技术、奇技淫巧的解读,或者某个热点技术的落地和实践分享。
而这些知识的时效性特别短,所以给人的感觉是,需要不断地追新,才能勉强跟上技术社区的步伐。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可能忽略了那些最基础的东西,比如说编程范式、S.O.L.I.D 五项原则、设计模式等等。展开等人赞过436 - 一个好的技术社区除了让人每天浸泡在知识点中,更有价值的是,从整个知识体系结构上对内容进行调整,让新手、熟手和资深人员都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分支,并且还可以明确下一个分支的起点位置。
当然,实现了这个产品能力,就不仅仅是好了,而是牛逼。赞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