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贪心算法
贪心算法(又称贪婪算法)是指,在对问题求解时,总是做出在当前看来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不从整体最优上加以考虑,他所做出的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
2.贪心选择是指所求问题的整体最优解可以通过一系列局部最优的选择,即贪心选择来达到。这是贪心算法可行的第一个基本要素。
3.当一个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其子问题的最优解时,称此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运用贪心策略在每一次转化时都取得了最优解。问题的最优子结构性质是该问题可用贪心算法求解的关键特征。贪心算法的每一次操作都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贪心算法对每个子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做出选择,不能回退。
4.贪心算法的基本思路是从问题的某一个初始解出发一步一步地进行,根据某个优化测度,每一步都要确保能获得局部最优解。每一步只考虑一个数据,他的选取应该满足局部优化的条件。若下一个数据和部分最优解连在一起不再是可行解时,就不把该数据添加到部分解中,直到把所有数据枚举完,或者不能再添加算法停止。
贪心算法
贪心算法(又称贪婪算法)是指,在对问题求解时,总是做出在当前看来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不从整体最优上加以考虑,他所做出的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
2.贪心选择是指所求问题的整体最优解可以通过一系列局部最优的选择,即贪心选择来达到。这是贪心算法可行的第一个基本要素。
3.当一个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其子问题的最优解时,称此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运用贪心策略在每一次转化时都取得了最优解。问题的最优子结构性质是该问题可用贪心算法求解的关键特征。贪心算法的每一次操作都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贪心算法对每个子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做出选择,不能回退。
4.贪心算法的基本思路是从问题的某一个初始解出发一步一步地进行,根据某个优化测度,每一步都要确保能获得局部最优解。每一步只考虑一个数据,他的选取应该满足局部优化的条件。若下一个数据和部分最优解连在一起不再是可行解时,就不把该数据添加到部分解中,直到把所有数据枚举完,或者不能再添加算法停止。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求从(0,0)到每一个点的最小路径和
思想,和上面类似,只不过f(m,n)的含义是(0,0)到(m,n)的最小路径和,因为是从左上角开始每次只能向右走或者向下走,只要我们知道一个点的左边的点和上边的点的最小路径和,比较这两个点的大小,用小的路径和加上当前点的值就是(0,0)到当前点的最小路径和即:
f(m,n) = Min( f(m - 1, n) , f(m,n - 1) ) + 坐标(m,n)显示的值
易得最小问题也是,在矩阵的上边界和左边界,因为(0,0)到上边界和左边界的点路径只有一条,所以最小路径和是确定的。我们求出上边界和左边界的所有点的最小路径和之后,就能通过公式继续一步一步的求下面的点的最小路径和。
求从(0,0)到每一个点的最小路径和
思想,和上面类似,只不过f(m,n)的含义是(0,0)到(m,n)的最小路径和,因为是从左上角开始每次只能向右走或者向下走,只要我们知道一个点的左边的点和上边的点的最小路径和,比较这两个点的大小,用小的路径和加上当前点的值就是(0,0)到当前点的最小路径和即:
f(m,n) = Min( f(m - 1, n) , f(m,n - 1) ) + 坐标(m,n)显示的值
易得最小问题也是,在矩阵的上边界和左边界,因为(0,0)到上边界和左边界的点路径只有一条,所以最小路径和是确定的。我们求出上边界和左边界的所有点的最小路径和之后,就能通过公式继续一步一步的求下面的点的最小路径和。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从(0,0)到每一个点有几种走法。
我们继续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分析:
到(m,n)这个点,只能通过(m - 1, n)或者 (m,n - 1)这两个点即:
f(m,n) = f(m - 1,n) + f(m,n - 1) ,f(m,n)函数的意思就是(0,0)到(m,n)有几条路径
那分到什么程度,才是易得答案呢,分到(m,n)坐标的其中一个是0的时候,因为是从左上角开始每次只能向右走或者向下走,当有一个是0的时候说明这个坐标在矩形的左边界或者上边界,这是从(0,0)到这个点只有一条路径。
从(0,0)到每一个点有几种走法。
我们继续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分析:
到(m,n)这个点,只能通过(m - 1, n)或者 (m,n - 1)这两个点即:
f(m,n) = f(m - 1,n) + f(m,n - 1) ,f(m,n)函数的意思就是(0,0)到(m,n)有几条路径
那分到什么程度,才是易得答案呢,分到(m,n)坐标的其中一个是0的时候,因为是从左上角开始每次只能向右走或者向下走,当有一个是0的时候说明这个坐标在矩形的左边界或者上边界,这是从(0,0)到这个点只有一条路径。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动态规划法与分治法区别
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最大的差别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法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后得到的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即下一个子阶段的求解是建立在上一个子阶段的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求解)
动态规划法与分治法区别
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最大的差别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法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后得到的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即下一个子阶段的求解是建立在上一个子阶段的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求解)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动态规划法
定义:
动态规划算法是通过拆分问题,定义问题状态和状态之间的关系,使得问题能够以递推(或者说分治)的方式去解决。
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思想与分治法类似,也是将待求解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阶段),按顺序求解子阶段,前一子问题的解,为后一子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在求解任一子问题时,列出各种可能的局部解,通过决策保留那些有可能达到最优的局部解,丢弃其他局部解。依次解决各子问题,最后一个子问题就是初始问题的解。
动态规划法
定义:
动态规划算法是通过拆分问题,定义问题状态和状态之间的关系,使得问题能够以递推(或者说分治)的方式去解决。
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思想与分治法类似,也是将待求解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阶段),按顺序求解子阶段,前一子问题的解,为后一子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在求解任一子问题时,列出各种可能的局部解,通过决策保留那些有可能达到最优的局部解,丢弃其他局部解。依次解决各子问题,最后一个子问题就是初始问题的解。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合并排序
排序位于[begin, end)中的整数
void sort(int *begin,int *end)
{
int size=end-begin;
int*p,*p1,*p2,*mid=begin+size/2;
if(size<=1)return;//边界条件
sort(begin,mid);//递归求解
sort(mid,end);
p=(int*)malloc(size*sizeof(int));//申请临时空间
for(p1=begin,p2=mid;p1!=mid||p2!=end;)//合并有序表
*p++=(p2==end||p1!=mid&&*p1<*p2)?(*p1++):(*p2++);
for(p-=size;begin!=end;)//回填
*begin++=*p++;
free(p-size);//释放临时空间
}
合并排序
排序位于[begin, end)中的整数
void sort(int *begin,int *end)
{
int size=end-begin;
int*p,*p1,*p2,*mid=begin+size/2;
if(size<=1)return;//边界条件
sort(begin,mid);//递归求解
sort(mid,end);
p=(int*)malloc(size*sizeof(int));//申请临时空间
for(p1=begin,p2=mid;p1!=mid||p2!=end;)//合并有序表
*p++=(p2==end||p1!=mid&&*p1<*p2)?(*p1++):(*p2++);
for(p-=size;begin!=end;)//回填
*begin++=*p++;
free(p-size);//释放临时空间
}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合并排序C语言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stdlib.h>
void mergesort(int*a,int length){
int step;
int*p,*q,*t;
int i,j,k,len1,len2;
int *temp;
step=1;
p=a;
q=(int*)malloc(sizeof(int)*length);
temp=q;
while(step<length){
i=0;
j=i+step;
k=i;
len1=i+step<length?i+step:length;
len2=j+step<length?j+step:length;
while(i<length){
while(i<len1&&j<len2){
q[k++]=p[i]<p[j]?p[i++]:p[j++];
}
while(i<len1){
q[k++]=p[i++];
}
while(j<len2){
q[k++]=p[j++];
}
i=j;
j=i+step;
k=i;
len1=i+step<length?i+step:length;
len2=j+step<length?j+step:length;
}
step*=2;
t=p;
p=q;
q=t;
}
if(a!=p){
memcpy(a,p,sizeof(int)*length);
}
free(temp);
}
void main(void){
int arrary[]={9,6,1,3,8,4,2,0,5,7};
mergesort(arrary,10);
}
合并排序C语言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stdlib.h>
void mergesort(int*a,int length){
int step;
int*p,*q,*t;
int i,j,k,len1,len2;
int *temp;
step=1;
p=a;
q=(int*)malloc(sizeof(int)*length);
temp=q;
while(step<length){
i=0;
j=i+step;
k=i;
len1=i+step<length?i+step:length;
len2=j+step<length?j+step:length;
while(i<length){
while(i<len1&&j<len2){
q[k++]=p[i]<p[j]?p[i++]:p[j++];
}
while(i<len1){
q[k++]=p[i++];
}
while(j<len2){
q[k++]=p[j++];
}
i=j;
j=i+step;
k=i;
len1=i+step<length?i+step:length;
len2=j+step<length?j+step:length;
}
step*=2;
t=p;
p=q;
q=t;
}
if(a!=p){
memcpy(a,p,sizeof(int)*length);
}
free(temp);
}
void main(void){
int arrary[]={9,6,1,3,8,4,2,0,5,7};
mergesort(arrary,10);
}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合并排序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array){
int length=array.length;
int middle=length/2;
if(length>1){
int[]left=Arrays.copyOfRange(array,0,middle);//拷贝数组array的左半部分
int[]right=Arrays.copyOfRange(array,middle,length);//拷贝数组array的右半部分
mergeSort(left);//递归array的左半部分
mergeSort(right);//递归array的右半部分
merge(array,left,right);//数组左半部分、右半部分合并到Array
}
}
//合并数组,升序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int[]result,int[]left,int[]right){
int i=0,l=0,r=0;
while(l<left.length&&r<right.length){
if(left[l]<right[r]){
result[i]=left[l];
i++;
l++;
}else{
result[i]=right[r];
i++;
r++;
}
}
while(r<right.length){//如果右边剩下合并右边的
result[i]=right[r];
r++;
i++;
}
while(l<left.length){
result[i]=left[l];
l++;
i++;
}
}
合并排序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array){
int length=array.length;
int middle=length/2;
if(length>1){
int[]left=Arrays.copyOfRange(array,0,middle);//拷贝数组array的左半部分
int[]right=Arrays.copyOfRange(array,middle,length);//拷贝数组array的右半部分
mergeSort(left);//递归array的左半部分
mergeSort(right);//递归array的右半部分
merge(array,left,right);//数组左半部分、右半部分合并到Array
}
}
//合并数组,升序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int[]result,int[]left,int[]right){
int i=0,l=0,r=0;
while(l<left.length&&r<right.length){
if(left[l]<right[r]){
result[i]=left[l];
i++;
l++;
}else{
result[i]=right[r];
i++;
r++;
}
}
while(r<right.length){//如果右边剩下合并右边的
result[i]=right[r];
r++;
i++;
}
while(l<left.length){
result[i]=left[l];
l++;
i++;
}
}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合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合并排序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为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后再把有序子序列合并为整体有序序列。
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2-路归并。合并排序也叫归并排序。
合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合并排序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为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后再把有序子序列合并为整体有序序列。
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2-路归并。合并排序也叫归并排序。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实践题目:
给定一个顺序表,编写一个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分治算法。
分析:
由于顺序表的结构没有给出,作为演示分治法这里从简顺序表取一整形数组数组大小由用户定义,数据随机生成。我们知道如果数组大小为 1 则可以直接给出结果,如果大小为 2则一次比较即可得出结果,于是我们找到求解该问题的子问题即: 数组大小 <= 2。到此我们就可以进行分治运算了,只要求解的问题数组长度比 2 大就继续分治,否则求解子问题的解并更新全局解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limits.h>
#define M 40
/* 分治法获取最优解 */
void PartionGet(int s,int e,int *meter,int *max,int *min){
/* 参数:
* s 当前分治段的开始下标
* e 当前分治段的结束下标
* meter 表的地址
* max 存储当前搜索到的最大值
* min 存储当前搜索到的最小值
*/
int i;
if(e-s <= 1){ /* 获取局部解,并更新全局解 */
if(meter[s] > meter[e]){
if(meter[s] > *max)
*max = meter[s];
if(meter[e] < *min)
*min = meter[e];
}
else{
if(meter[e] > *max)
*max = meter[e];
if(meter[s] < *min)
*min = meter[s];
}
return ;
}
实践题目:
给定一个顺序表,编写一个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分治算法。
分析:
由于顺序表的结构没有给出,作为演示分治法这里从简顺序表取一整形数组数组大小由用户定义,数据随机生成。我们知道如果数组大小为 1 则可以直接给出结果,如果大小为 2则一次比较即可得出结果,于是我们找到求解该问题的子问题即: 数组大小 <= 2。到此我们就可以进行分治运算了,只要求解的问题数组长度比 2 大就继续分治,否则求解子问题的解并更新全局解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limits.h>
#define M 40
/* 分治法获取最优解 */
void PartionGet(int s,int e,int *meter,int *max,int *min){
/* 参数:
* s 当前分治段的开始下标
* e 当前分治段的结束下标
* meter 表的地址
* max 存储当前搜索到的最大值
* min 存储当前搜索到的最小值
*/
int i;
if(e-s <= 1){ /* 获取局部解,并更新全局解 */
if(meter[s] > meter[e]){
if(meter[s] > *max)
*max = meter[s];
if(meter[e] < *min)
*min = meter[e];
}
else{
if(meter[e] > *max)
*max = meter[e];
if(meter[s] < *min)
*min = meter[s];
}
return ;
}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分治法
分治法在每一层递归上都有三个步骤:
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
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地解各个子问题;
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它的一般的算法设计模式如下:
Divide-and-Conquer(P)
1. if |P|≤n0
2. then return(ADHOC(P))
3. 将P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 P1 ,P2 ,...,Pk
4. for i←1 to k
5. do yi ← Divide-and-Conquer(Pi) △ 递归解决Pi
6. T ← MERGE(y1,y2,...,yk) △ 合并子问题
7. return(T)
其中|P|表示问题P的规模;n0为一阈值,表示当问题P的规模不超过n0时,问题已容易直接解出,不必再继续分解。ADHOC(P)是该分治法中的基本子算法,用于直接解小规模的问题P。因此,当P的规模不超过n0时直接用算法ADHOC(P)求解。算法MERGE(y1,y2,...,yk)是该分治法中的合并子算法,用于将P的子问题P1 ,P2 ,...,Pk的相应的解y1,y2,...,yk合并为P的解。
分治法
分治法在每一层递归上都有三个步骤:
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
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地解各个子问题;
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它的一般的算法设计模式如下:
Divide-and-Conquer(P)
1. if |P|≤n0
2. then return(ADHOC(P))
3. 将P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 P1 ,P2 ,...,Pk
4. for i←1 to k
5. do yi ← Divide-and-Conquer(Pi) △ 递归解决Pi
6. T ← MERGE(y1,y2,...,yk) △ 合并子问题
7. return(T)
其中|P|表示问题P的规模;n0为一阈值,表示当问题P的规模不超过n0时,问题已容易直接解出,不必再继续分解。ADHOC(P)是该分治法中的基本子算法,用于直接解小规模的问题P。因此,当P的规模不超过n0时直接用算法ADHOC(P)求解。算法MERGE(y1,y2,...,yk)是该分治法中的合并子算法,用于将P的子问题P1 ,P2 ,...,Pk的相应的解y1,y2,...,yk合并为P的解。
展开
评论
4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分治法
分治策略是:对于一个规模为n的问题,若该问题可以容易地解决(比如说规模n较小)则直接解决,否则将其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形式相同,递归地解这些子问题,然后将各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这种算法设计策略叫做分治法。
如果原问题可分割成k个子问题,1<k≤n ,且这些子问题都可解并可利用这些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那么这种分治法就是可行的。由分治法产生的子问题往往是原问题的较小模式,这就为使用递归技术提供了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应用分治手段,可以使子问题与原问题类型一致而其规模却不断缩小,最终使子问题缩小到很容易直接求出其解。这自然导致递归过程的产生。分治与递归像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同时应用在算法设计之中,并由此产生许多高效算法。
分治法
分治策略是:对于一个规模为n的问题,若该问题可以容易地解决(比如说规模n较小)则直接解决,否则将其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形式相同,递归地解这些子问题,然后将各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这种算法设计策略叫做分治法。
如果原问题可分割成k个子问题,1<k≤n ,且这些子问题都可解并可利用这些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那么这种分治法就是可行的。由分治法产生的子问题往往是原问题的较小模式,这就为使用递归技术提供了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应用分治手段,可以使子问题与原问题类型一致而其规模却不断缩小,最终使子问题缩小到很容易直接求出其解。这自然导致递归过程的产生。分治与递归像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同时应用在算法设计之中,并由此产生许多高效算法。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二分法
Java语言
public int binarySearch(int[] data,int aim){//以int数组为例,aim为需要查找的数
int start = 0;
int end = data.length-1;
int mid = (start+end)/2;//a
while(data[mid]!=aim&&end>start){//如果data[mid]等于aim则死循环,所以排除
if(data[mid]>aim){
end = mid-1;
}else if(data[mid]<aim){
start = mid+1;
}
mid = (start+end)/2;//b,注意a,b
}
return (data[mid]!=aim)?-1:mid;//返回结果
}
//针对已经排序好的数组进行查找(对上面代码进行的改进)
publicstaticbooleanbinarySearch(int[]array,inttarget){
intleft=0;
intright=array.length-1;
intmid=(left+right)/2;
while(array[mid]!=target&&right>left){
if(array[mid]>target){
right=mid-1;
}
elseif(array[mid]<target){
left=mid+1;
}
mid=(left+right)/2;
//判断在缩小范围后,新的left或者right是否会将target排除
if(array[right]<target){
break;//若缩小后right比target小,即target不在数组中
}
elseif(array[left]>target){
break;//若缩小后left比target大,即target不在数组中
}
}
return(array[mid]==target);
}
二分法
Java语言
public int binarySearch(int[] data,int aim){//以int数组为例,aim为需要查找的数
int start = 0;
int end = data.length-1;
int mid = (start+end)/2;//a
while(data[mid]!=aim&&end>start){//如果data[mid]等于aim则死循环,所以排除
if(data[mid]>aim){
end = mid-1;
}else if(data[mid]<aim){
start = mid+1;
}
mid = (start+end)/2;//b,注意a,b
}
return (data[mid]!=aim)?-1:mid;//返回结果
}
//针对已经排序好的数组进行查找(对上面代码进行的改进)
publicstaticbooleanbinarySearch(int[]array,inttarget){
intleft=0;
intright=array.length-1;
intmid=(left+right)/2;
while(array[mid]!=target&&right>left){
if(array[mid]>target){
right=mid-1;
}
elseif(array[mid]<target){
left=mid+1;
}
mid=(left+right)/2;
//判断在缩小范围后,新的left或者right是否会将target排除
if(array[right]<target){
break;//若缩小后right比target小,即target不在数组中
}
elseif(array[left]>target){
break;//若缩小后left比target大,即target不在数组中
}
}
return(array[mid]==target);
}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二分法
C语言
方程式为:f(x) = 0,示例中f(x) = 1+x-x^3
使用示例:
input a b e: 1 2 1e-5
solution: 1.32472
源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include <assert.h>
double f(double x)
{
return 1+x-x*x*x;
}
int main()
{
double a = 0, b = 0, e = 1e-5;
printf("input a b e: ");
scanf("%lf%lf%lf", &a, &b, &e);
e = fabs(e);
if (fabs(f(a)) <= e)
{
printf("solution: %lg\n", a);
}
else if (fabs(f(b)) <= e)
{
printf("solution: %lg\n", b);
}
else if (f(a)*f(b) > 0)
{
printf("f(%lg)*f(%lg) > 0 ! need <= 0 !\n", a, b);
}
else
{
while (fabs(b-a) > e)
{
double c = (a+b)/2.0;
if (f(a)* f ( c ) < 0)
b = c;
else
a = c;
}
printf("solution: %lg\n", (a+b)/2.0);
}
return 0;
}
二分法
C语言
方程式为:f(x) = 0,示例中f(x) = 1+x-x^3
使用示例:
input a b e: 1 2 1e-5
solution: 1.32472
源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include <assert.h>
double f(double x)
{
return 1+x-x*x*x;
}
int main()
{
double a = 0, b = 0, e = 1e-5;
printf("input a b e: ");
scanf("%lf%lf%lf", &a, &b, &e);
e = fabs(e);
if (fabs(f(a)) <= e)
{
printf("solution: %lg\n", a);
}
else if (fabs(f(b)) <= e)
{
printf("solution: %lg\n", b);
}
else if (f(a)*f(b) > 0)
{
printf("f(%lg)*f(%lg) > 0 ! need <= 0 !\n", a, b);
}
else
{
while (fabs(b-a) > e)
{
double c = (a+b)/2.0;
if (f(a)* f ( c ) < 0)
b = c;
else
a = c;
}
printf("solution: %lg\n", (a+b)/2.0);
}
return 0;
}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二分法
给定精确度ξ,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
1 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ξ.
2 求区间(a,b)的中点c.
3 计算f(c).
(1) 若f(c)=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2) 若f(a)·f(c)<0,则令b=c;
(3) 若f(c)·f(b)<0,则令a=c.
(4) 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ξ:即若|a-b|<ξ,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2-4.
二分法
给定精确度ξ,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
1 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ξ.
2 求区间(a,b)的中点c.
3 计算f(c).
(1) 若f(c)=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2) 若f(a)·f(c)<0,则令b=c;
(3) 若f(c)·f(b)<0,则令a=c.
(4) 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ξ:即若|a-b|<ξ,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2-4.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算法 二分法
二分法是一种暴力搜索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有序的数据集中,把数据集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搜索,得到满足要求的数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算法的效率。
算法 二分法
二分法是一种暴力搜索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有序的数据集中,把数据集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搜索,得到满足要求的数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算法的效率。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c语言输出三个数大小排序
scanf("%d%d%d",&a,&b,&c);
if(a>b){ t=a; a=b; b=t; } if(a>c){ t=a; a=c; c=t; } if(b>c){ t=b; b=c; c=t; }
printf("%d %d %d",a,b,c);
c语言输出三个数大小排序
scanf("%d%d%d",&a,&b,&c);
if(a>b){ t=a; a=b; b=t; } if(a>c){ t=a; a=c; c=t; } if(b>c){ t=b; b=c; c=t; }
printf("%d %d %d",a,b,c);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数据类型
1、整型(int) 四字节,默认有符号(-231-231-1),无符号加unsigned(0-232-1)(十位数);
2、短整型(short int) ,两字节(-215-215-1)(五位数);
3、长整型(long int) ,四字节(同int,在目前的操作系统中几乎没有区别);
4、长长整型(long long int), 八字节(-263-263-1),无符号(0-264-1);
数据类型
1、整型(int) 四字节,默认有符号(-231-231-1),无符号加unsigned(0-232-1)(十位数);
2、短整型(short int) ,两字节(-215-215-1)(五位数);
3、长整型(long int) ,四字节(同int,在目前的操作系统中几乎没有区别);
4、长长整型(long long int), 八字节(-263-263-1),无符号(0-264-1);
展开
评论
点赞
#挑战每日一条沸点#
while 循环
while (表达式)
循环语句;
注:while循环中,break用来永久终止循环,countinue 的作用是跳过本次循环到continue 后面的代码,直接去判断部分,看是否进入下一次循环。
while 循环
while (表达式)
循环语句;
注:while循环中,break用来永久终止循环,countinue 的作用是跳过本次循环到continue 后面的代码,直接去判断部分,看是否进入下一次循环。
展开
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