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0
#古诗词鉴赏大会#
贰月·春暖花开
二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贺知章说,二月是春回大地,风光无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二月,春回大地,绿树红花。一切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不论过去,是悲伤还是痛苦,当春回大地时,请鼓起勇气,重新开始。从现在开始,就是最好的时间,踏踏实实去学习,认认真真去生活,乘风破浪,只为到达心中的远方。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虽能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但之所以成为一首优秀的绝句,却是在借写“山路留客”中,不但写出了山中的美景吸引客人的特点,还抓住了山中环境气候特点,写出了山中天色易变,空气潮湿,不雨也沾衣的小情小调,本来想走的客人,因此也觉得意趣未尽,不舍归去了。在写景中,诗人很自然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第一句中的“弄”字,就把“山光物态”写成了好客的主人。
全诗有人、有景,有情、有理,几重诗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而前两联为实写,后两联为虚写,亦真亦幻,虚实相生。诗歌虽短小,但读来着实耐人寻味。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
本诗通过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暗指沧海桑田,时光流迁这份执迷,现在看来也许只是云淡风轻的事情,当时却怎么也走不出的忧伤。全诗低回宛转、幽隐哀怨,唤起了诗人心中的憾恨与温厚的忧思。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难能可贵的是,《秋词》还是他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诗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让人不得不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整首诗里既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耐人寻味。
它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独特气质和开阔意象,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洁的情操。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赠别诗多以亲友远离送行为主题。古代交通极为落后,一别就可能音信杳无。所以,古人特别看重送别,也特别珍视离别情。
诗人没有在诗中套用描写离愁的陈旧语句,却从饯别宴写起,用隆重而丰盛的宴席来间接表达友人的深情厚谊,从而渲染告别场景的浓浓悲情。诗歌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便是巧妙地运用虚写手法。明明还没有与友人分别,却已经料想到分别后路途的艰辛,又担忧着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再相逢的伤悲。从实写起,从实到虚,虚实结合,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的离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这首诗很像一则寓言故事。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通过三个人物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如果眼光朝高处看,人心永远不知足;如果眼光朝低处看,人心就会知足常乐。
以“我”为中心的两两对比,形象地显现出一种非常切合常人心态的情绪描写。这种情绪的核心就是找到自己生活的心理平衡点。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王梵志诗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这首诗很像一则寓言故事。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通过三个人物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如果眼光朝高处看,人心永远不知足;如果眼光朝低处看,人心就会知足常乐。
以“我”为中心的两两对比,形象地显现出一种非常切合常人心态的情绪描写。这种情绪的核心就是找到自己生活的心理平衡点。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二句最为人所传诵。如果前两句是对鹳雀楼的实际描写,那么,这两句则是在实景的基础上生发的感慨。诗人从当时的实情出发,向读者虚设了更为阔大的视野,并从观景切入,但所思所想,已经蕴含了更为深远的思想境界,把诗意推引向了更高的层次,其中的“楼”已经被虚化为某一种更远大的理想,更高级的追求。如今,这两句诗已被人们作为警句,常常借以鼓励他人或自勉。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就是以物品为吟咏主体。全诗集中书写了初春时节,一棵刚出新叶的柳树,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春天一到,老树发新芽。贺知章置身欣欣向荣的美景之中,诗兴大作,创作出了这首千古佳作。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虽能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但之所以成为一首优秀的绝句,却是在借写“山路留客”中,不但写出了山中的美景吸引客人的特点,还抓住了山中环境气候特点,写出了山中天色易变,空气潮湿,不雨也沾衣的小情小调,本来想走的客人,因此也觉得意趣未尽,不舍归去了。在写景中,诗人很自然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第一句中的“弄”字,就把“山光物态”写成了好客的主人。
全诗有人、有景,有情、有理,几重诗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而前两联为实写,后两联为虚写,亦真亦幻,虚实相生。诗歌虽短小,但读来着实耐人寻味。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赠别诗多以亲友远离送行为主题。古代交通极为落后,一别就可能音信杳无。所以,古人特别看重送别,也特别珍视离别情。
诗人没有在诗中套用描写离愁的陈旧语句,却从饯别宴写起,用隆重而丰盛的宴席来间接表达友人的深情厚谊,从而渲染告别场景的浓浓悲情。诗歌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便是巧妙地运用虚写手法。明明还没有与友人分别,却已经料想到分别后路途的艰辛,又担忧着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再相逢的伤悲。从实写起,从实到虚,虚实结合,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的离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展开
评论
#古诗词鉴赏大会#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要以为全诗只是客观写景,只是普通记游作品。诗人处处都没有写人,但又处处都能感受到诗人就在诗句中。有心观赏彩云因为心境好,猿啼不再令人哀伤因为心境好,轻舟如飞因为心境好……李白所见也会如他人所见,但李白的所感并非与人相同。这首诗融情于景的创作手法,达到了较为高超的境界。
展开
评论
下一页
个人成就
文章被阅读 446
掘力值 22
收藏集
0
关注标签
0
加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