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 tedium.co,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极具辨识度的首页:醒目到晃眼的红白配色,大字号的文本,巨大的文本框……
环绕在红色方框周围的是一排排紧凑排列、循环播放的灰白色动画,短促且重复。与其说是动画,不如说是有规律的连续抽动,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tedium.co 的首页
这时,目光很容易被那个大大的文本框吸引过去。文本框里灰色的提示文字“Your Freaking Email Address”告诉我们这是个订阅栏。填上邮箱,点一下旁边的按钮,网站就会定期往你的邮箱投喂内容。
可问题来了——按钮上写的不是常见的“Subscribe”,而是大写的“SHORYUKEN!”!这是什么?拼错了的“Subscribe”?那也错得太离谱了,几乎没一个字母对得上!或者就是个冷僻的英文单词?
不过,如果你能读日语的罗马字,或者在街机厅挥洒过青春,那多半已经会心一笑了:“SHORYUKEN”,不就是街霸里那一记腾空而起的——升!龙!拳!
对了,前面文本框里的那个 “Freaking” 看着也挺眼生的吧?不妨查一下词典,保证你会再笑一次,坏笑一次。
为什么要在订阅按钮上写下这样一个(对大众而言)古怪的词呢?因为 Tedium 的创始人 Ernie Smith 坚信,曾经的互联网既古怪又迷人。他希望通过对晦涩、冷门、边缘事物的持续挖掘,把那种不那么算法、却格外有趣的网络体验带回来。Tedium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追寻“长尾的尽头”,那些可能被遗忘在时间缝隙中没人关心、但其实暗藏精彩的小故事,就是他们的主战场。
我感觉“SHORYUKEN!”其实是一种对冷门同好的试剂——能看懂、愿意点它的人,正是他们想要召唤的同类。
之所以有这个感觉和我小学的一位老师有关。那位老师姓郝,名字叫有根(具体是哪两个字已经记不清了)。在那个街机语音方面性能有限、我们小孩听力也不太靠谱的年代,升龙拳的“SHORYUKEN”在我们耳朵里听起来是“薅优根”。于是,每当提起这位老师,我和几个小伙伴就会笑成一团,而班上的女生、老师和我们的家长根本不知道我们在笑什么。
那种“只有你懂的梗”的快乐,就是我看到 Tedium 把订阅按钮写成“SHORYUKEN!”时心里涌起的熟悉感觉。
在今天这个什么都讲求转化率、A/B 测试、按钮颜色要“心理学”指导的世界里,Tedium 把街霸里的招式写在订阅按钮上,简直像是在说:“我们只想吸引真正懂我们的人。”
薅优根,不只是招式,还是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