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汇总
架构系列
架构师常说的“技术架构”是指什么? 如何系统建设APP稳定性?
专业领域系列
思维系列
为什么要建立“工作思维模型”?
工程师容易陷入技术细节,忘记自己在职场工作,不屑于了解职场高效的工作习惯。长期以往,这是会吃大亏的。你会发现技术差的人绩效可能比你好,自己觉得做得不错,但领导却不满意,这可能是你的工作习惯不好。在职场里,有人能把每件事做得滴水不漏,他们在公司里广受好评,领导也喜欢,很快会被提拔。大企业的明星员工是如何思考和执行的?他们有哪些经验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今天我给大家提炼一个能力模型,你在工作当中只要按照这个模型去思考和执行,工作产出必定大有改观。
个人能力模型
第一点,明亮的北极星目标。
北极星目标是3年后,你想要要达成的具有突破性的目标,它可以指引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避免事情太多偏移了轨道。我们再高一的时候就会定一下高考的奋斗目标,可能是清华北大,可能是985学校。学霸们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是他们保持激情的驱动力。
第二点,可量化的短期目标。
北极星目标通常具有挑战或未知性,更多是给我们感性的驱动力,但学习也好,工作也好,甚至打游戏,执行的过程很容易限制细节,忘记衡量自己和目标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短期的可量化目标,让大家更能理解项目的价值,有分歧也容易讨论和调整,落地过程也能保证不会做无用功。例如季度销售额上涨30%,达到1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可量化指标挺困难的,这时候就需要发挥你的创造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第三点,设计完善的方案。
业务流程如何流转,需要哪些资源配合,如何进行项目管理?方案要兼顾专业性和效率,根据所处的领域设计专业的技术方案,还要考虑团队协作的效率,设计项目管理方案,
第四点,潜在困难的预案。
项目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有哪些处理的措施?如果是一个新的技术方方向,技术可行性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做到一半才发现不可行,那对整个团队会造成巨大损失。在项目预研阶段就发现这些地雷,尽早把他们拆掉。
第五点,生命线的守护。
一个项目只是局部的业务扩展,但出现问题可能会带来全局的负面影响,这些通常是生命线问题。项目中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典型的有食品中毒事件,汽车刹车失灵,App使用的闪退。
第六点,项目失败的预案。
项目总有一定的概率会失败,我们心中有PlanB,减少失败带来的损失。项目管理过程也要周期性做review,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做出应对。
第七点,扩散影响力。
做事情都是为了创造价值,项目的目标是基础价值,扩展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可以进一步创造价值。比如项目做得好成了标杆,其他团队能从你这里吸收经验,沉淀了流程和工具,能为公司提高效率。影响力也能突破公司范围,辐射到整个行业,设置是带来跨界的影响。
综述
工作习惯比较随意的人,应该先在工作中按照这个模型去思考和执行,只有经过实际应用,才能深入体会和理解。经过锻炼后,思维会逐渐形成习惯,工作过程中就能更加灵活应变,比如有些常规性的项目,风险不高,也比较简单,可以忽略这几点,但前提是你是经过思考,可以逻辑严谨地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