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进入职场,开会在所难免。尤其作为项目经理,开会更是家常便饭。很多人戏谑,项目经理的工作本身就是开会,除了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的路上。这种说法有点夸大的成分,但确实很多项目经理的大部分工作时间被各种会议占据着,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很低效甚至无效的会议。
我们对会议的抱怨很多,下面的场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共鸣。
这次的博客就想针对工作会议这个话题进行一些概要介绍,以期能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好的组织会议,提升会议成效。
2、工作会议
开会的核心目的是解决问题和达成共识
下面内容,建议直接看思维导图,多快好省
2.1 会议的作用
- 集思广益,头脑风暴。例如,新功能设计前的征询意见。
- 问题讨论,产生决策。例如,两种技术实施方案的选择。
- 听取汇报,分配任务。例如,产品新功能汇报介绍以及相关方任务分配。
- 融合意见,达成共识。例如,产品技术架构的跨部门评审。
- 资讯分享,政策宣传。例如,竟品分析介绍和项目管理流程宣讲。
- 同步进度,把控风险。例如,项目的各种同步会。
- 接洽沟通,业务合作。例如,公司间或部门间的接洽讨论会。
2.2 适合开会场景
- 发起人想从与会者那里获取信息或建议。例如,需求变更,想从supplier那里获取有关技术方案的信息和建议。
- 发起人想让与会者参与解决问题或制定决策。例如,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 领导听取下属工作汇报并监督进度。例如,每周的项目进度同步会。
- 问题涉及多岗位或多部门。例如,项目立项的评审会。
- 重要的事情需要集中传达。例如,公司重大政策变更的宣讲介绍。
- 定期的总结性会议。例如,月度会议或者季度会议。
- 工作权属不清需理清职责。例如,某件工作找不到对应的Owner。
2.3 不适合开会场景
- 没有重要内容的定期例会。可酌情取消,或者仅在必要的时候召开。
- 会议成本太高。时间成本或者金钱成本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方式。
- 用电话、邮件或个别谈话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好。
- 会议前夕发起人对会议涉及问题已经作出决策。
- 与会者可能发生激烈冲突,需延后。
- 重要会议但没做好会议准备,最好延后。
- 重要会议相关方无法参加。
2.4 会议低效的原因
2.4.1 要素
- 主题:没有核心主题,或主题不明,亦或议题繁多。
- 议程:没有明确的会议议程和时间分配计划。
- 与会者:重要相关方未到场、与会者过多和无关人员被迫与会。
- 主持人:未指定主持人,或者主持人组织会议能力和技巧欠缺,被与会者牵着鼻子走。
- 记录:重要决议或共识被遗漏,会议纪要同步不及时。
- 时间:时间选择不当,与会者容易分心,例如,接近下班或者午饭时间。
- 地点:地点选择不合适,会议室太小,容不下与会者,或者会议室设备故障。
2.4.2 流程
- 会议前缺少准备 没有提前准备好会场、开会设施和会议材料等;没有提前发送会议材料或者背景介绍给与会者;没有提前准备好议题、议程、与会者、主持人和记录人等。
- 会议中缺少控制 没有严格按照会议议程进行;未能把控好会议进度和时间;会议气氛紧张或大部分与会者沉默不语;跑题严重,讨论跟主题不相关的话题;议而不决,没有形成有效决议。
- 会议后缺乏跟踪 会议纪要遗漏重要信息或同步不及时;决议后续没有追踪和跟进计划;决议没有指定完成时限。
2.5 提高会议效率
2.5.1 要素
- 议题明确。一次会议,最好只有一个议题,最多不超过三个,集中时间和精力聚焦少数问题更高效。
- 议程清晰。要有明确的议程和时间分配计划,不要跑题也不要超时。
- 精选与会者。只有相关的人员才与会,坚持“少而精”,不要让不相关的人陪绑参会。
- 指定主持人。提前指定,主持人对会议负责,严格按照议程和时间主持会议。
- 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包括会议全部要素:议题、议程、时间、地点、与会者、主持人、记录人、重要决议或发言、待追踪事项和任务分配等。会后24小时内要发出会议纪要。
- 合适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太早还没进入工作状态,太晚倦怠想回家,也要避开午饭和午休时间。
- 合适的地点。会议室大小适宜,安静,设施好用。
2.5.2 流程
- 会前做好准备 不开没有准备的会议,会前准备充分与否是决定会议结果的关键;提前准备好会议议题、议程、会议材料或背景介绍、确定与会者、主持人和记录人等;提前通知与会者,给与会者预留准备时间;提前预定会议室并测试会场设备。
- 会中做好控制 确保会议按时开始,并严格按照会议议程进行;严格把控会议时间和进度,避免拖沓,要按时结束;营造开放平等的讨论氛围;保障与会者的发言机会,并避免非建设性争执;控制会议秩序,避免跑题或引入议程外的话题;对讨论结果及时汇总并形成决议。
- 会后做好追踪 有追踪才能把会议的决议贯彻执行下去;会议纪要要详细,同步要及时;决议和待办事项要有时限和跟进计划。
3、思维导图
4、结束语
作为组织中的一员,我们的力量和影响力虽然有限,但也不要放弃任何可以作出改变的机会,我们可能无权去要求别人,但至少在我们作为会议发起人和Organizer的时候,或者是在自己所带的团队内部,可以去实践高效会议的理论和方法,努力做到会议的成效最大化。
最后,借用《越狱》里的那句经典作为这次写作的结束语: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