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UI设计师和小白之间的区别:对于需求的思考方式,看到问题的范围和影响面,解决方案的合理性。最终产出是产品交互设计方案,这就需要依赖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如独立思考、洞察力、同理心、逻辑力、认知水平和驱动力等等。以下,将与大家聊下同理心。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同理心?
- 当运营或业务反馈产品需求时候,描述场景和需求,是否能够体会到真正业务需求?
- 当用户反馈意见和吐槽时候,看到用户评价,是否能够理解用户想法?
- 当老板只有一句话需求时候,是否能够明白产品现状问题和老板预期目标?
通过看到人们表象行动而察觉到内心感受以及行为动机,甚至能发现用户更为细致的需求,都需要用到同理心,这个能力是能够充分分析需求的前提。
关于同理心百度百科这么定义:同理心,即设身处地的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只有当你真正能够感同身受了,理解当时的处境和想法了,遇到同类情形时候才能够洞察现象看到本质。
如何理解同理心?
同理心的能力是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工作中主要体现在理解分析需求。
需求的产生来自自身的洞察感知和他人的反馈。由于用户一定是某种状态下在某个场景中使用产品的时候会产生需求,用户进而提出相应的需求描述。因为沟通存在信息漏斗,有时候描述出来的跟实际想的会有些出入,而听者有时候理解的又是一回事,所以我们需要设身处地去了解用户心态和语境,与用户站在同一个角度去思考。
例如
- 一对学生男女:“大爷,给我们来间安静的房间。期末了,要好好复习。”
- 大爷:最近好多同学来宾馆学习,而且越来越多。我得满足用户需求把房间改成自习室。于是,双人床换成了小课桌,电视墙换成了图书架。
- 然后,大爷的宾馆就倒闭了。
虽然这个是个段子,但也能反应出,要是大爷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心态和想法,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些学生的心理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解了用户需求,但往往大多数时候我们理解了我们所认为的喜好和习惯,而能力的分歧在这里就会体现出来——有些人能够跳脱自己的想法,而有些人就只是“我觉得”。
像qq和微信这种工具产品,基本覆盖了全国互联网用户,当面对不同层级用户做产品时候,就需要设计最低的操作成本去让用户使用,也就是所谓的小白用户,就得去理解一个小白用户使用产品时候心态。 所以,当我们所做的产品面对的是大量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时候,这就需要多角度的亲历,需要代入心态,把自己当成某一类用户去体验和思考,准确地理解这些“用户”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需求分析。
如何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本质上就是能够了解别人内心的想法,从而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设计产品。主要的是通过自身经历和交流来培养提升。
只有自己真实经历过后,才能感受到那种感觉,理解到别人感受,才能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需求。
除了自身经历,与他人交流也能够更接近理解他人想法。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通过别人的讲诉场景,将自身代入去理解。当跟人深度交流多了,你可能会惊讶竟然有人这样理解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