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

952 阅读5分钟

一、什么是用户画像?

简而言之,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工作即是给用户贴“标签”,而标签是通过对用户信息分析而来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

举个栗子:

如果你经常在淘宝购买一些玩偶玩具,那么淘宝即可根据玩具购买的情况替你打上标签“有孩子”,甚至还可以判断出你孩子大概的年龄,贴上“有5-10岁的孩子”这样更为具体的标签。而这些所有给你贴的标签统计在一起,就成了你的用户画像。

二、为什么要建立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为了让团队成员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抛开个人喜好,将焦点关注在目标用户的动机和行为上进行产品设计。 因为,我们为具体的人物做产品设计要远远优于为脑中虚构的东西做设计,也更来得容易一些。

但是特别注意的是:

  1. 用户画像要建立在真实的数据之上
  2. 当有多个用户画像的时候,需要考虑用户画像的优先级,通常建议不能为超过三个以上的用户画像设计产品,这样容易产生需求冲突。
  3. 用户画像是处在不断修正中的,用户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用户话想就应随之为期贴上对应的标签

三、怎么建立用户画像?

1、做好「用户画像」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标签化,二是低交叉率。

标签化

所谓标签化,是指按产品需要,给不同的用户特征贴上合适的标签。 标签的维度需要按产品和业务需要进行划分,例如「购买力」这个维度在工具产品、教育产品、房产产品用户画像中的重要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能在房产产品中这是个除了基本特征之外最重要的指标,但是在纯工具产品中可能完全不需要统计。

标签化的目标其实是用电子化的方式将用户属性抽象出来,以方便构建数据,后续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低交叉率

「用户画像」的目的是,用标签对现实中的用户进行数字化的聚合描述。 聚合画像时,一定要注意低交叉率的原则。假如两组画像除了教育程度和年龄其余标签几乎一致,那就可以初步理解为目标用户中,不同教育程度或者不同年龄跨度的用户对产品需求是相当一致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二者合并为一个画像。

2、用户标签的维度

我们需要根据产品特性定义标签维度。这时,注意一定要客观,千万不要有「得到了XX数据,就能证明XXXX」的心态,例如:李皓买了一个很贵的名牌包包,就能证明他是有钱人么?不一定。所以这种心态是无法建立正确的用户画像的。通常情况下,建立「用户画像」的标签有以下几个维度:

基本属性:

如性别、年龄、体形、地域、职业、星座、教育程度等;

消费特征/购买能力:

如婚否、收入、车、房、孩子、购物类型、品牌偏好、信用水平、购买周期等;

社会特征/行为特征:

如婚姻状况、家庭构成、社交偏好、信息渠道等;

兴趣特征/心理特征:

如兴趣爱好、使用APP行为、浏览收藏内容、互动内容等;

标签的维度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上面的分类也是没有明确界限的。如何选择合适的标签来描述用户特征,这才是我们需要真正思考的问题。

四、用户画像的使用

其使用大体是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准营销,分析产品潜在用户,针对特定群使用特定方式进行营销。(比如你收藏了一个房源,那么我就可以文认为你是一个潜在的用户,我们就可以使用针对性的手段来对其营销,如房源降价了给其发个短信等等)
  2. 用户统计,根据用户标签,统计和分析用户消费情况。
  3. 数据挖掘,构建智能推荐系统,利用关联规则计算,比如经常看某个区域房子的人,更多看的是多少钱左右的房子,什么户型的等等,然后根据其数据对齐针对性的推荐房源
  4. 进行效果评估,完善产品运营,提升服务质量,其实这也就相当于市场调研、用户调研,迅速下定位服务群体,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5. 对服务或产品进行私人定制,即个性化的服务某类群体甚至每一位用户。比如,某公司想推一推个别的新房楼盘,通过用户画像进行分析,发现喜好平米=“90-120平”、价格区间=“80-90万”的偏好比重最大,那么就给选择推出的楼盘产品提供非常客观有效的决策依据。

总结

用户画像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建立用户画像、用户场景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工作任务之一。用户画像越精确,我们产品便会稳步前进。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差错。用户画像是用户需求的具体化,形象化,构建用户画像和利用用户画像是我们打造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