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问题描述
小F被神秘力量带入了一个魔幻世界,这里危机四伏。为了在异世界中生存,小F需要找到安全区。异世界可以被表示为一个大小为n x m的二维数组,每个格子的值代表该位置的危险程度。
小F的能力值为X,当某个格子的危险程度小于等于X时,这个格子是安全的。如果多个安全的格子相邻(上下左右连通),它们可以构成一个安全区。你需要帮助小F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安全区。
测试样例
样例1:
输入:n = 3, m = 3, X = 4, a = [[2, 3, 3], [3, 3, 3], [3, 3, 3]]
输出:1
样例2:
输入:n = 2, m = 2, X = 5, a = [[6, 6], [6, 4]]
输出:1
样例3:
输入:n = 3, m = 3, X = 3, a = [[1, 2, 2], [2, 3, 3], [3, 4, 5]]
输出:1
题解:
一个原二维数组,新建一个visited数组记录是否经过,直接全部遍历,遇到安全值小于能力值且没经过的点就进入while循环。while循环通过队列实现安全区域的搜寻,通过maxnum记录安全区域的个数。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2月15日 打卡day7
今日学习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UDP是比TCP快的,但是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打破了我们的这种印象。
在使用socket编程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TCP或者UDP协议,二者对于丢包的处理是不一样的,UDP一般不处理丢包的情况,TCP则会使用重传机制、流量控制机制、滑动窗口机制、拥塞控制机制、分段机制、乱序重排机制进行处理,这一步骤上会花费时间,因此大部分情况下TCP是慢于UDP的。
但由于UDP本质是内核提供的一个最小网络传输功能,大多数人不会直接在项目中使用UDP,往往会在UDP的基础上做各种不同程度的应用层可靠性保证。比如王者农药用的KCP,以及最近很火的QUIC(HTTP3.0),其实都在UDP的基础上做了重传逻辑,实现了一套类似TCP那样的可靠性机制。虽然选择了使用UDP,但一般还是会在应用层上做一些重传机制的。
对于UDP+重传的场景,如果要传超大数据包,并且没有实现分段机制的话,那数据就会在IP层分片,一旦丢包,那就需要重传整个超大数据包。而TCP则不需要考虑这个,内部会自动分段,丢包重传分段就行了。这种场景下,其实TCP更快。
2月15日 打卡day7
今日学习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UDP是比TCP快的,但是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打破了我们的这种印象。
在使用socket编程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TCP或者UDP协议,二者对于丢包的处理是不一样的,UDP一般不处理丢包的情况,TCP则会使用重传机制、流量控制机制、滑动窗口机制、拥塞控制机制、分段机制、乱序重排机制进行处理,这一步骤上会花费时间,因此大部分情况下TCP是慢于UDP的。
但由于UDP本质是内核提供的一个最小网络传输功能,大多数人不会直接在项目中使用UDP,往往会在UDP的基础上做各种不同程度的应用层可靠性保证。比如王者农药用的KCP,以及最近很火的QUIC(HTTP3.0),其实都在UDP的基础上做了重传逻辑,实现了一套类似TCP那样的可靠性机制。虽然选择了使用UDP,但一般还是会在应用层上做一些重传机制的。
对于UDP+重传的场景,如果要传超大数据包,并且没有实现分段机制的话,那数据就会在IP层分片,一旦丢包,那就需要重传整个超大数据包。而TCP则不需要考虑这个,内部会自动分段,丢包重传分段就行了。这种场景下,其实TCP更快。
展开
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