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 #古诗词鉴赏大会#
苏轼 《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这首词写的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展开719 - #古诗词鉴赏大会#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小令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
词的上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引用民谣,点明了两人是处于分离的状态。“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分离之后,我对你的思念没有一天停止过,虽然我见不到你,但是值得安慰的是,我们虽不见面,却同饮这一江水。
词的下片“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尽管上面已经给了自己很多的安慰了,但是内心对恋人的思念还是不能停止,所以问道这水何时才会停止流动,这相思之苦何时才能停止。结尾“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只愿你的心和我的心一样,我们都为彼此相守,就一定不会辜负我们彼此相思的情意,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移。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展开评论9 - #古诗词鉴赏大会#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描绘了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织,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长街巧遇的情景。词中那位独立“灯火阑珊处”的女子,也许并非真有其人,不过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走遍大街小巷,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东瞅西望,焦急万分,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着意中人,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火稀落的僻静之处发现了她。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以和婉的笔调、优美的意境收束,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并给读者留下回味和联想的广阔余地,情韵深长,耐人寻味。展开49 - #古诗词鉴赏大会#
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小池优美的风光。特点是以取景细腻、小巧,善于抓住瞬间的动感而取胜。“泉眼”“树影”“小荷”“蜻蜓”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朴素,那么小巧。诗人先写小池的泉眼,再写池中的树影,采用拟人手法,用“惜”、“爱”二字将它们写得更有情感。其中三、四句不断被人们演绎,常用于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此诗意境清新,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情趣。诗的选材,紧扣一个“小”字,“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都体现出小巧玲珑,符合小池的特色。这也表现出诗人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展开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