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1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26日打卡day12
今日学习
文章开头通过抓包baidu的数据包,展示了用wireshark抓包的简单操作流程。
HTTPS会对HTTP的URL和Request Body都进行加密,因此直接在filter栏进行过滤http.host == "baidu.com"会一无所获。
HTTPS握手的过程中会先通过非对称机密去交换各种信息,其中就包括3个随机数,再通过这三个随机数去生成对称机密的会话秘钥,后续使用这个会话秘钥去进行对称加密通信。如果能获得这三个随机数就能解密HTTPS的加密数据包。
三个随机数,分别是客户端随机数(client random),服务端随机数(server random)以及pre_master_key。前两个,是明文,第三个是被服务器公钥加密过的,在客户端侧需要通过SSLKEYLOGFILE去导出。
通过设置SSLKEYLOGFILE环境变量,再让curl或chrome会请求HTTPS域名,会让它们在调用TLS库的同时导出对应的sslkey文件。这个文件里包含了三列,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列的client random信息以及第三列的pre_master_key。第二列client random用于定位,第三列pre_master_key用于解密。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24日打卡day11
今日学习
当一份代码重复出现在程序的多处地方,就会造成程序又臭又长,当这份代码的结构要修改时,每一处出现这份代码的地方都得修改,导致程序的扩展性很差。
所以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抽取成一个工具类,还可以抽成一个公共的父类。
在一个项目中,可能会由于引入的依赖不同导致引入了很多相似功能的类库,比如常见的json类库,又或者是一些常用的工具类,当遇到这种情况下,应当规范在项目中到底应该使用什么类库,而不是一会用Fastjson,一会使用Gson。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23日打卡day10
今日学习
TCP为了实现可靠性,引入了重传机制、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拥塞控制、分段以及乱序重排机制。而UDP则没有实现,因此一般来说TCP比UDP快。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这里的"连接"其实是,操作系统内核在两端代码里维护的一套复杂状态机。
大部分项目,会在基于UDP的基础上,模仿TCP,实现不同程度的可靠性机制。比如王者农药用的KCP其实就在基于UDP在应用层里实现了一套重传机制。
对于UDP+重传的场景,如果要传超大数据包,并且没有实现分段机制的话,那数据就会在IP层分片,一旦丢包,那就需要重传整个超大数据包。而TCP则不需要考虑这个,内部会自动分段,丢包重传分段就行了。这种场景下,其实TCP更快。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22日打卡day9
今日学习
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程序员时时刻刻都会与英文打交道,虽然我们尽可能的在互联网和中文书籍中寻找我们需要的信息,但是,有时候总是不尽人意。对待翻译过来的文档或者书本可能有些定义依然无法明确理解,回到它原有的场景中才能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阅读英文文档应该是我们的基本技能。
展开
评论
1月21日打卡day8
今日学习
Kafka 把消息持久化到磁盘,相比于其他基于内存存储的系统而言,有效地降低了数据丢失的风险。也正是得益于 Kafka 的消息持久化功能和多副本机制,我们可以把 Kafka 作为长期的数据存储系统来使用,只需要把对应的数据保留策略设置 为“永久”或启用主题的日志压缩功能即可。
Kafka 不仅为每个流行的流式处理框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还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流式处理类库,比如窗口、连接、变换和聚合等各类操作。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展开
评论
1月20日打卡day7
今日学习
TCP协议本身是全双工的,但我们最常用的HTTP1.1,虽然是基于TCP的协议,但它是半双工的,对于大部分需要服务器主动推送数据到客户端的场景,都不太友好,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支持全双工的websocket协议。
在HTTP1.1里。只要客户端不问,服务端就不答。基于这样的特点,对于登录页面这样的简单场景,可以使用定时轮询或者长轮询的方式实现服务器推送(comet)的效果。
对于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需要频繁交互的复杂场景,比如网页游戏,都可以考虑使用websocket协议。
websocket和socket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叫法相似。
正因为各个浏览器都支持HTTP协议,所以websocket会先利用HTTP协议加上一些特殊的header头进行握手升级操作,升级成功后就跟HTTP没有任何关系了,之后就用websocket的数据格式进行收发数据。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展开
评论
1月18日打卡day5
今日学习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这是DHCP协议的一个小优化。原则上大家在DHCP offer阶段,都用广播,那肯定是最稳的,目标机器收到后自然就会进入第三阶段DHCP Request。而非目标机器,收到后解包后发现目的机器的mac地址跟自己的不同,也会丢掉这个包。
展开
1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18日打卡day5
今日学习
SQL 写不好 加班少不了 日常工作中SQL 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但是很多人不会过多的去关注SQL问题 一是数据量小 二是没有意识到索引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是整理 SQL失效场景 如果里面的细节你都知道 那你一定是学习能力比较好的人 膜拜 写完这篇文章 我感觉自己之前知道的真的是 “目录” 没有明白其中的内容 如果你能跟着节奏看完文章 一定会有收获 至少我写完感觉思维通透很多 以后百分之九十的 SQl索引问题 和 面试这方面问题都能拿捏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16日打卡day4
今日学习
Go语言
客户端转服务端,最大的挑战不是学一门新语言,而是编程思维的改变;
“三刷”官方文档是我高效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的制胜法宝:
1刷从头看到尾,扫清知识盲点,搞清楚概念;
2刷必须手敲,而且要写注释和总结;
3刷先只写注释,不看文档实现功能,遇到问题再和文档比较,加深理解。如果还有余力,就和我一样整理成文章,分享出来帮助大家学习,回馈社区。
在掌握Go基础之后,也可以通过“三刷”的方式掌握SQL,Redis,Linux,Nginx的基础知识点,这样就有能力开发Web项目了。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15日打卡day3
今日学习
MySQL
一张数据表一般对应一颗或多颗树的存储,树的数量与建索引的数量有关,每个索引都会有一颗单独的树。
主键索引也是聚簇索引,非主键索引都是非聚簇索引。除格式信息外,两种索引的非叶子节点都是只存索引数据的,比如索引为id,那非叶子节点就是存的id数据。
B+树的查询是从上往下一层层查询的,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B+树的高度保持在3层以内是比较好的,也就是上两层是索引,最后一层存数据,这样查表的时候只需要进行3次磁盘IO就可以了(实际上会少一次,因为根节点会常驻内存),且能够存放的数据量也比较可观。
MySQL每个节点大小默认为16KB,也就是每个节点最多存16KB的数据,可以修改,最大64KB,最小4KB。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14日打卡day2
今日学习
IDEA插件
Key Promoter X
Key Promoter X 是一款帮助你快速学习IDEA快捷键的插件,当你在IDEA中用鼠标点击某些功能时,它会自动提示你使用该功能的快捷键。它能让你更轻松地摆脱使用鼠标功能,从而只使用键盘来开发,这大概是刚开始使用IDEA的程序员最需要的插件了。
Lombok
Lombok目前已经是开发Java应用的标配了,不仅SpringBoot默认支持它,连IDEA也内置了Lombok插件,无需安装即可使用。Lombok是一款Java代码功能增强库,通过Lombok的注解,你可以不用再写getter、setter、equals等方法,Lombok将在编译时为你自动生成。
MyBatisX
MybatisX是一款基于IDEA的快速开发插件,由MyBatis-Plus团队开发维护,提示很全功能也很强大。支持xml和Mapper接口之间的跳转,自带图形化的代码生成器,可以通过类似JPA的方式,直接根据方法名称生成SQL实现。
展开
评论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13日打卡day1
今日学习
常用限流方式
计数器
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对请求进行计数,与阀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限流,一旦到了时间临界点,将计数器清零。
滑动窗口
滑动窗口把固定时间片进行划分,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进行移动,固定数量的可以移动的格子,进行计数并判断阀值。
漏桶
一个固定容量的漏桶,按照固定速率流出水滴。
令牌桶
一个固定的桶,桶里存放着令牌(token)。一开始桶是空的,系统按固定的时间(rate)往桶里添加令牌,直到桶里的令牌数满,多余的请求会被丢弃。当请求来的时候,从桶里移除一个令牌,如果桶是空的则拒绝请求或者阻塞。
Redis + Lua 分布式限流
分布式限流,以集群为维度,可以方便的控制这个集群的请求限制,从而保护下游依赖的各种服务资源。

展开
评论
个人成就
文章被阅读 27
掘力值 10
收藏集
0
关注标签
3
加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