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0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文章
赞了这篇文章
赞了这篇沸点
2
35
赞了这篇沸点
唯有X与美食不可辜负。
图1:蒜蓉味小龙虾,自己烧的。小龙虾貌似都快下市了吧?这是今年第2顿。蒜蓉太多了,金银蒜果然味道足够呛。味足到有点辣了。
图2:午餐。全是现烧的。那个小香锅味道很棒,就是花椒太多了,吃之前要先挑出来。炸鸡没配番茄酱(因为吃光了),还有1大盆冬瓜烧花甲(忘记拍照了),够鲜。
图3:口哨糖。逛小超市无意发现的。咻~ 咻~ 咻~
图1:蒜蓉味小龙虾,自己烧的。小龙虾貌似都快下市了吧?这是今年第2顿。蒜蓉太多了,金银蒜果然味道足够呛。味足到有点辣了。
图2:午餐。全是现烧的。那个小香锅味道很棒,就是花椒太多了,吃之前要先挑出来。炸鸡没配番茄酱(因为吃光了),还有1大盆冬瓜烧花甲(忘记拍照了),够鲜。
图3:口哨糖。逛小超市无意发现的。咻~ 咻~ 咻~
展开
2
2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推介 4 个我常用的在线代码编辑器,特点不一样,可以根据需要拿去~
1. Jsfiddle: 老牌在线编辑,功能强大,缺点是需要全局梯🤫,速度也慢,所以国内用的越来越少
jsfiddle.net
2. CodePen:轻量的在线编辑器,社区使用也比较多,官网经常推介炫酷的 css 实现,element-UI 从 2.6.2 开始使用 codepen 代替 jsfiddle
codepen.io
3. Jsrun:国内的在线编辑器,速度比较快,国内社区使用越来越多,支持的语言也比较多 go、js、java、php、C#、C++等
jsrun.net
4. CodeSandBox: 界面跟 VSCode 一样,甚至有跟 VSCode 一样的代码提示,可以快速生成 Vue、React、Angular 项目,如果希望跑起项目级Demo一定要用这个~
codesandbox.io
1. Jsfiddle: 老牌在线编辑,功能强大,缺点是需要全局梯🤫,速度也慢,所以国内用的越来越少
2. CodePen:轻量的在线编辑器,社区使用也比较多,官网经常推介炫酷的 css 实现,element-UI 从 2.6.2 开始使用 codepen 代替 jsfiddle
3. Jsrun:国内的在线编辑器,速度比较快,国内社区使用越来越多,支持的语言也比较多 go、js、java、php、C#、C++等
4. CodeSandBox: 界面跟 VSCode 一样,甚至有跟 VSCode 一样的代码提示,可以快速生成 Vue、React、Angular 项目,如果希望跑起项目级Demo一定要用这个~
展开
19
112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Sky光·遇:今日 Apple push 的游戏,网易出品的社交冒险手游。在《sky光遇》,玩家扮演“光之后嗣”在失落的云中国度飞翔寻觅剧情内躲藏的秘密,用纯手势交互代替按键交互,详细如下:单指动摇以跳动角色,双指滑动以操控视角,长按屏幕以腾空角色。
App Store:
apps.apple.com
App Store:
展开
2
1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文章
赞了这篇文章
赞了这篇沸点
21
246
赞了这篇沸点
【今日掘学】微信公众号与掘金的区别
- 我周日的时候写了一个很长的文章解释为什么掘金和微信公众号是不同的,结果这个坑越写越大,最后觉得太复杂的,因此想要思考的再深一点,这样反而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
- 我能看到许多用户,尤其是到了掘力值 2000 以上的用户基本上都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而且在掘金文章下面都会添加。社区规则里没有阻止这个事情,只要不恶意引导和影响阅读,我们现在是不禁止的
- 微信公众号平台的 Slogan 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因此每个人自己的公众号其实都是为了「个体品牌」而服务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作者的技术文章再微信里只有 200 的流量,作者依然会坚持。这和掘金上一篇文章有 2000 的流量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微信生态下可以变现等更多强大的功能
- 每一个内容(尤其是长内容)社区的竞争对手都是微信(当然还有知乎,只是最近不太厉害)。一个社区唯有找到他所对应的目标用户的专业性,专注在服务这群人身上,才能不被微信等大平台吸死。
- 我对掘友们很有信心,我已经看到了 3 个月前说的掘友们的文化在一点一点出来,等到我穿 👚 时(也就是掘金成为最大的技术社区时),我依然只关心掘友们是否可以通过分享和学习提高自己。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掘金即使不被微信生态干掉,也一定会被未来某个产品干掉!
- 我周日的时候写了一个很长的文章解释为什么掘金和微信公众号是不同的,结果这个坑越写越大,最后觉得太复杂的,因此想要思考的再深一点,这样反而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
- 我能看到许多用户,尤其是到了掘力值 2000 以上的用户基本上都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而且在掘金文章下面都会添加。社区规则里没有阻止这个事情,只要不恶意引导和影响阅读,我们现在是不禁止的
- 微信公众号平台的 Slogan 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因此每个人自己的公众号其实都是为了「个体品牌」而服务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作者的技术文章再微信里只有 200 的流量,作者依然会坚持。这和掘金上一篇文章有 2000 的流量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微信生态下可以变现等更多强大的功能
- 每一个内容(尤其是长内容)社区的竞争对手都是微信(当然还有知乎,只是最近不太厉害)。一个社区唯有找到他所对应的目标用户的专业性,专注在服务这群人身上,才能不被微信等大平台吸死。
- 我对掘友们很有信心,我已经看到了 3 个月前说的掘友们的文化在一点一点出来,等到我穿 👚 时(也就是掘金成为最大的技术社区时),我依然只关心掘友们是否可以通过分享和学习提高自己。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掘金即使不被微信生态干掉,也一定会被未来某个产品干掉!
展开
5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