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软件产品的登记测试

0 阅读5分钟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是直接验证软件产品是否符合产品管理相关法规的必要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排查产品的缺陷和漏洞,避免软件进入市场后因合规性不足引发用户投诉或法律纠纷。因此软件产品登记测试成为了各个企业的刚需。今天我就为大家梳理一下进行软件产品登记测试有什么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必要的材料准备

1. 软件安装包:需包含完整的安装程序、卸载程序,确保无病毒、无第三方捆绑插件,安装流程顺畅且无异常弹窗;

2.软件源代码片段:需提供核心功能模块的源代码,数量通常为5000-10000行,需标注开发语言、版本号及核心模块的功能说明,确保代码可追溯且无冗余信息;

3.软件文档:包括用户手册与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需详细说明软件功能模块、操作步骤、运行环境要求,图文结合清晰且无歧义;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明确软件的功能范围、性能指标、安全要求,需加盖企业公章以确保有效性;

4.资质证明: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需加盖公章,且经营范围包含软件开发相关类目)、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复印件(需确保软件名称、版本号与测试软件完全一致,无著作权纠纷或权属争议);

5. 测试委托函:使用检测机构提供的标准模板,填写软件基本信息、委托测试范围及用途,加盖企业公章后提交。

1.png   二.软件优化调整

1.功能完整性:确保软件所有宣称功能均可正常使用,无缺失或逻辑错误,且与需求规格说明书描述完全一致,例如说明书提及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需实际验证备份文件可正常恢复且数据无丢失;

2.性能稳定性:通过内部压力测试模拟高负载场景,例如办公类软件需支持至少50人同时在线操作,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无卡顿、闪退或数据加载失败问题;

3.兼容性适配:明确软件支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10/11、Linux CentOS 7.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如Chrome 90及以上、Edge 88及以上版本),确保在标注环境内可正常运行,界面无错乱、功能无失效。

 

三.提交测试申请与材料

1. 联系选定机构的测试对接人,获取《软件产品测试申请表》,按要求填写软件名称、版本号、开发语言、运行环境、测试需求(如是否需额外测试特定兼容性场景)等信息。

2. 将准备好的材料按机构要求提交;机构接收材料后,通常在1-3个工作日内审核材料完整性,若存在材料缺失(如用户手册未盖章)或信息不一致(如软件版本号与著作权证书不符),会及时通知企业补正。   5555.png

四.测试环境搭建与执行

机构会根据软件提交的“运行环境要求”搭建测试环境,例如安装指定版本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依赖插件,确保测试环境与企业标注的实际使用环境一致;测试工程师按照软件产品测试相关国家标准分模块执行测试。  

五.测试问题整改与复测

若测试中发现不合格项(如存在安全漏洞、功能报错),机构会在测试结束后1-2个工作日内出具《测试问题通知书》,详细说明问题类型、出现场景、整改要求及整改期限(通常为7-15个工作日);企业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软件优化,例如修复安全漏洞、调整功能逻辑,整改完成后将优化后的软件安装包及整改说明提交机构;机构会针对“不合格项”开展针对性复测,确认问题已整改到位,复测通过后进入报告编制环节;若复测仍未通过,需继续整改直至合格,复测不额外收取费用,但若问题涉及核心功能变更(如重构权限管控模块),可能需补充部分相关功能的测试,确保整改后的功能无衍生问题。

六.出具正式报告

所有测试项均通过后,机构会在3-5个工作日内编制《软件产品测试报告》,报告内容通常包括:测试机构资质信息、软件基本信息(名称、版本号、开发企业、运行环境)、测试依据(如相关国家标准编号及名称)、测试项目与结果(功能、性能、安全、兼容性等模块均明确标注“通过”)、测试工程师签字、审核人签字及机构公章;报告出具后,机构会将纸质版(1-2份)邮寄至企业指定地址,电子版(PDF格式)发送至企业指定邮箱,企业需妥善保存,提交软件产品登记申请时需提供纸质版原件及电子版扫描件。

 

七.报告有效性确认

    《软件产品测试报告》的有效性通常与软件版本绑定:若软件仅进行小版本更新(如从V1.0.0升级至V1.0.1,仅修复小bug,无核心功能变更),原报告仍可继续使用;若进行重大版本更新(如从V1.0升级至V2.0,核心功能、技术架构发生明显变化),则需重新委托测试,出具新版本的测试报告,旧版本报告自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