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无资质情况下“逆袭”中标?先醒醒!政策红线绝非儿戏,但掌握这4个政策节点,能让你规避风险、合法突围。
节点一:联合体资质“短板补齐”
《招标投标法》明确,联合体各方均需具备对应资质,且按最低等级认定。若自身无资质,可与持证企业组队,但需签订联合协议并明确分工。某建筑公司曾因资质不足,联合设计院中标亿元项目,关键在于协议中清晰划分责任边界。
节点二:禁止“附属机构”参与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招标人的非独立法人附属机构(如分公司、办事处)及为其提供前期服务的关联方,均无投标资格。某企业曾因派子公司投标被判无效,原因正是子公司属招标人全资控股的“附属机构”。
节点三:围标串标“零容忍”
电子招投标系统已能识别IP重复、内容雷同等围标行为。某案例中,两公司因标书结构、报价规律高度相似被判违规,直接取消资格并罚款。合规竞争才是王道。
节点四:资质借用“高压线”
出借资质属违法行为,某包工头曾借3家企业资质围标,最终因证据链完整被追责。与其冒险,不如专注提升自身实力。
无资质投标无捷径,但合规策略能让你走得更稳。与其研究“钻空子”,不如深耕资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