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ic AI 上班族的摸鱼神器

0 阅读5分钟

我最近一年都在用AI,非但没有感觉AI成了我的助理,却感觉我好像再给AI打工。 因为我总是需要不断去喂提示词,要不断调整模型的输出,我就像一个保姆一样要守在ChatGPT旁边,其实此时此刻,人类点亮的科技树,已经够我们用AI去自动化60%-70%的工作时长了,但这个实际进度还在个位数,ni知道问题所在吗。

这问题在于,我们还处在generated AI的阶段,我们和AI的交互体,还处在这个一问一答的阶段。正真的自动化还没开始,而Agentic AI才是那个能让人类文明,开启自动驾驶的利器。今天用大白话科普一下generated AI和Agentic AI的区别。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因为在大家看来我们拿到手的就算AI生成的答案,不过呢,结果一样,不代表过程一样。

用行为词来定义,generative AI就是消极的,而Agentic AI是积极主动的。generative AI虽然聪明能干,但是它仍然遵循着这一种一问一答的形式。比如说给一段提示词,它能生成一段文章、一个音频、一张图片或者是一段代码,我们当前交互最多的就是这类AI。比如deepseek、kling、chatgpt,在生成的过程中人类需要时时刻刻守在一边,就是因为它不会自己在生成完毕后就开启下一步的行动,它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我们的指令,没有办法自驱动式的去拿到结果。

比如ni在做新媒体营运,要怎么样才能让AI完全替代ni打工呢?ni是不是需要去调研选题,去找素材、写文案,当然可以用AI写,配图也可以,但是仍然还是需要我们去复制粘贴,要去用不同的工具去生成配图,生成封面,完了之后还要去下载ni的文章,去手动的复制粘贴到小红书、公众号,所有事情都需要ni自己去connect起来,ni以为AI很忙,但其实ni才是那个被绑定起来的,在那个复制、粘贴流水线上的数据搬运工。虽然我们用了AI,但只是部分的操作细节,产出还有要和时间去捆绑在一起,ni还是需要手动的去链接这不同的环节。

如果完全要用AI代替我们上班的话,Agentic AI就是我们的救星。

和generative AI不一样,Agentic AI它式积极主动性的

Agentic AI它不会单一的给ni生成一个答案,而是一系列的行动,给它一个目标,给它一个想要达到的结果,它就会去自动拆解任务,思考每一步的战略,去调用适当的工具,还有其他智能体来完成这个任务,ni收获的是一个结果,而不是每一个步骤的半成品

还是以上新媒体的例子。如果ni跟它说我想要去推广这个产品,那Agentic AI会帮我们去分析目标用户,制定内容策略写文案,生成配图,然后自动发布到各个平台,在发布之前它可能还会更据每个平台的氛围去优化一下文案。发布之后,会持续的监控数据,并随之做出优化调整,整个过程都不需要我们参与,整个过程我们都可以摸鱼,可以去喝咖啡,它就会在后台慢慢的给ni干完。

市面上已经出现了Agentic AI的雏形,比如说3月份发布的manus或者是Deep research agent,它们都能够自主完成多步骤的复杂任务,我们只需给他一个目标就好。

要正真驾驭AI,成为AI native时代的佼佼者,不仅需要怎么样使用一个工具,还要换一个思维模式,很多人刷了一大堆AI工具推荐,或者提示词模板,就觉得自己已经很懂AI,说白了,ni只是学会了怎么样换一个更好的螺丝刀而已,还是停留在我写一个prompt,它执行一个动作的线性思维模式。

在Agentic AI时代,需要切换的系统架构思维,还有管理者思维,不做那个单纯执行动作的人,ni是那个设计系统的人。

应该思考的是我想要执行一个动作,我该怎么样去设计任务流,如何调度资源、如何让多个Agent相互监督,然后持续优化,很可惜这是现代多数人所缺乏的思维。

在读书教育阶段,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思考如何读书、如何背书、如何做题,如何像赶鸭子似的去大量灌输知识,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建立系统,如何设定目标,灵活的调动工具去完成任务,我们考核的标准,一切的一切都是各种考试(月考、高考)。

我想说的是在AI时代,ni学习能力再强、记住再多的东西,记忆力再好也比不上AI的知识规模和记忆能力,因为它融合了全人类知识的精华。

我们不能再留恋怎么样做事情HOW,而是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想做什么事情What,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一件事情Why。 学会的话给500佰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