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8 效率精进指南(1)前言

91 阅读3分钟

我以游戏的心态过生活,持轻松的态度对事物。我可以将任何艰难的日子或沉重的负担转变为有趣的冒险。我享受了如此多的乐趣,为什么要花时间沮丧呢?

Java 8 诞生的背景

Java 8 的正式版本于2014年面世,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客观上,随着多核处理器普及,传统 Java 的线程和锁机制由于复杂易出错,已经无法满足当时对简单并发编程模型的需求;同时 Scala、Clojure 等 JVM 语言成功证明了函数式编程能够有效提升代码简洁性与可读性。主观上,开发者囿于传统 Java 冗长的匿名内部类、繁琐的循环代码,渴望更加简洁直观直面问题本质的语法。

简而言之,笨重 的 Java 已经不满足当时对于开发效率、程序性能的需求。

为什么需要学习 Java 8

Java 8 的推出,旨在达成开发效率与程序性能之间的平衡点,例如为了提升代码可读性,减少样板代码,引入行为参数化。而流(Stream)的概念,同样是由面向对象编程向函数式编程转变的重要工具,无副作用的函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多核心环境。还有出于安全考虑的 Optional,降低兼容成本的接口默认方法等。

可以说,领会函数式编程的设计思想,有助于更简洁、快速地将业务逻辑抽象为技术代码,同时为未来需求扩张提供良好的兼容性,在性能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

此外作为 Android 开发者,平时使用的大多是 Kotlin 语言,而 Kotlin 是脱胎于 Java 的,同样集成了后者的函数式编程的能力。学习一门知识,应该从它的源头入手,这样才能理解其本质,达到融会贯通,运用时存乎一心。

本系列专栏的主旨

如专栏题目所言,本系列注重语言特性的实践——如何在日常设计和开发中精进效率,在后续文章中,我也尽力采用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实践。虽然如此,但个人理解仍然有限,欢迎热心读者交流指正,共同进步。

专栏文章的内容编排与输出计划

围绕着 Java 8 的主要特性,本专栏重点讲解自己对于行为参数化的理解,这两者也是对代码效率提升最大的部分,因此计划每个主题分上下两篇文章,此外,还应当涵盖次要特性,例如 CompletableFuture(并发)、Optionalnull-safe)、默认方法、新的时间类。

整个专栏的文章输出顺序计划如下:

  1. 行为参数化/Lambda 表达式的写法与应用场景(上)
  2. 行为参数化/Lambda 表达式的写法与应用场景(下)
  3. 新的集合处理思路:流(上)
  4. 新的集合处理思路:流(下)
  5. 安全与健壮性:Optional、时间类
  6. 并发与兼容性:CompletableFuture、默认方法

参考资料

  • Java 8 实战 - Alan Mycroft, Mario Fusco, and Raoul-Gabriel U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