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 Bad Request,用于告知客户端它发送了一个错误的请求。
-
401: Unauthorized,与适当的首部一同返回,在这些首部中请求客户端在获取对资源的访问权之前,对自己进行认证。
-
402: Payment Required,保留作未来之用。
-
403: Forbidden,用于说明请求被服务器拒绝了。如果服务器想说明为什么拒绝请求,可以包含实体的主体部分来对原因进行描述。但这个状态码通常是在服务器不想说明拒绝原因时使用的。
-
404: Not Found,用于说明服务器无法找到所请求的url。通常会包含一个实体,以便客户端应用程序显示显示给用户看。
-
405: Method Not Allowed,发起的请求中带有所请求的url不支持的方法时,使用此状态码。应该在响应中包含Allowed首部,以告知客户端对所请求的资源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
406: Not Acceptable,客户端可以指定参数来说明它们愿意接收什么类型的实体,服务器没有与客户端可接受的url相匹配的资源时,使用此代码。通常服务器会包含一些首部,以便客户端弄清楚为什么请求无法满足。
-
407: Proxy Authentication Required,与401状态码类似,但用于要求对资源进行认证的代理服务器。
-
408: Request Timeout,如果客户端完成请求所花的时间太长,服务器可以返回此状态码并关闭连接。超时时长随服务器的不同有所不同,但通常对所有的合法请求来说,都是够长的。
-
409:Conflict,用于说明请求可能在资源上引发的一些冲突。服务器担心请求会引发冲突时,可以发送此状态码。响应中应该包含描述冲突的主体。
-
410: Gone,与404类似,只是服务器曾经拥有过此资源。主要用于Web站点的维护,这样服务器的管理者就可以在资源被移除的情况下通知客户端了。
-
411: Length Required,服务器要求在请求报文中包含Content-Length首部时使用。
-
412: Precondition Failed,客户端发起了条件请求,且其中一个条件失败了的时候使用。客户端包含了Expect首部时发起的就是条件请求。
-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客户端发送的实体主体部分比服务器能够或者希望处理的要长时使用此状态码。
-
414: Request URI Too Long,客户端所发请求中的请求URL比服务器能够或者希望处理的要长时使用此状态码。
-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服务器无法理解或无法支持客户端所发实体的内容类型时使用此状态码。
-
416: Requested Range Not Satisfiable,请求报文所请求的是指定资源的某个范围,而此范围无效或无法满足时使用此状态码。
-
417: Expectation Failed,请求的Expect请求首部包含了一个期望,但服务器无法满足此期望时,使用此状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