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签名市场发展阶段
中国电子签名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2004 年): 该阶段为中国电子签名行业萌芽期,电子签名产品功能单一、安全性不足、无法形成流程化服务,用户需要将电子合同文件导入到软件客户端中,通过电子签名插件完成数字签名。同时,下游应用局限于政府机关、银行等机构;电子签名技术和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未正式实施。
第二阶段(2005-2014 年) :该阶段为中国电子签名政策探索及市场起步期,一方面,2005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标志我国电子签名应用及管理进入“法制”时代,同时 2005 年出台的《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国家密码管理局公告第 17 号),推动行业向更为规范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线上交易及在线合同方面的需求,我国电子签名实现向企业用户的初步渗透。电子签名行业需求得到初步释放,同时有更多第三方独立电子签名企业成立,如上上签、法大大均于 2014 年成立。
此外,这一阶段电子签名服务商主要为客户提供基础的电子签名技术接口,由客户自己封装成电子签名系统,行业存在“电子印章管理难度较高、数据安全性仍存疑”的特点。
第三阶段(2015-2021 年) :该阶段为中国电子签名行业规模化应用期,一方面在“互联网+”背景下,B 端用户对电子签名的需求进一步凸显,而资本入局更是推动电子签名行业驶入“快车道”。另一方面,电子签名企业为更好的满足下游用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公有云、本地化部署模式的电子签名产品及服务,开发出支持多种应用场景的行业解决方案,推动电子签名产品在金融、互联网、工程建设、房地产、教育、旅游、医疗、物流、钢铁、能源、汽车、建材、通信等诸多领域实现应用。
第四阶段(2022 年-至今) :该阶段为中国电子签名生态融合期,电子签名行业企业通过横向拓宽合作网络、纵向延伸电子签名价值链,横纵双向完善企业生态,构建自身护城河,如安证通、e 签宝、法大大、上上签等积极与生态伙伴展开合作,推动电子签名与企业 OA、ERP 系统等融合,打造电子签名服务闭环。生态、开放、连接成为电子签名行业的共识。基于生态融合的连接、共创以及网络效应,为电子签名行业带来更大价值空间的同时,也在重塑电子签名行业的格局,生态融合已成为电子签名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
不同阶段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电子签名行业萌芽期(1998-2004 年)
1998-2004 年,以上海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 CA 机构先后成立。与此同时,独立电子签名服务商如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e 签宝)、北京安证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点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也在该时期成立。这一阶段,安证通、e 签宝、点聚等独立电子签名企业电子签名产品才初步问世,技术和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下游应用仍处于尝试阶段,行业竞争处于缓和状态,且以 CA 机构为主导。
2、电子签名市场起步期(2005-2014 年)
2005-201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以来,电子签名行业在政策的认可和支持下,在企业端实现初步渗透。期间,电子签名厂商推出新产品,并获得销售许可证,如安证通于 2012 年上线一签通云平台;e 签宝于 2012 年推出天印电子签章 V3.0 等。然而,受用户习惯、电子签名安全性存在质疑、技术不成熟、操作不方便等因素影响,这一阶段国内电子签名行业发展较为缓慢,电子签名需求规模比较小,市场仍处于摸索和起步期,同时行业基本没有发生融资事件,各企业生存环境较为恶劣,行业利润空间较小,电子签名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为保证自身立足于电子签名行业,存在恶性竞争、价格战等行为。
3、电子签名规模化应用期(2015-2021 年)
2015-2021 年,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至各个行业,互联网+电子签名成为大势所趋,国内电子签名的应用场景呈现多点开花的增长格局,电子签名在互联网金融(P2P、电子支付、消费分期等)、教育、旅游、电信运营商、物流、建筑、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领域均实现应用,单次电子签名服务价格伴随使用频率的提升而降低。
与此同时,资本入局电子签名行业,法大大(2015/02)、安证通(2015/07)、上上签(2015/08)、e 签宝(2015/12)、众签(2017/02)等纷纷获得融资,加快推动中国电子签名行业发展。在市场需求吸引下,国内电子签名行业参与者数量增多,出现了君子签、1 号签、领签、和签、签盾等电子签名品牌,传统互联网大厂和 CA 机构等也纷纷进入电子签名市场,电子签名市场竞争者越来越多、竞争主体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呈现出独立电子签名服务商、互联网厂商、跨界 CA 机构、商用密码/证据保全/信息安全背景跨界厂商共同竞争的格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4、电子签名生态融合期(2022 年-至今)
2022 年以来,安证通、e 签宝、法大大、上上签等独立电子签名服务商间的竞争从单一的厂商之间的竞争演变为生态圈之间的竞争,例如安证通将 2023 年定为生态渠道建设之年,以开放的态度、平台化的思维、创新合作的方式,发展各类生态伙伴;e 签宝与钉钉、甄云科技、蓝凌、明道云等生态伙伴进行产品级的生态融合;法大大生态建设向 2.0 体系进化,实现从“广度生态”向“深度生态”的跨越。
当前主要参与者市场份额分析
现阶段,中国电子签名行业参与者可分为四大类:独立电子签名服务商、基于数字证书业务跨界进入电子签名市场的 CA 机构、互联网厂商、商用密码/证据保全/信息安全背景的跨界厂商。其中,独立电子签名服务商是电子签名行业最主要的参与者。
独立电子签名服务商是完全独立的以电子签章和电子签约为核心业务的厂商,进入国内电子签名市场的时间集中在 2002-2016 年之间,是推动中国电子签名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代表性企业有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e签宝)、北京安证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证通)、深圳法大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大大)、杭州尚尚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上签)等。
第一梯队:综合型平台
e签宝:产品及服务受到服务业、金融、互联网领域客户青睐,服务客户包括30多个省部级政府和610万家企业用户。
安证通:在工程建设、政务等领域拥有领先优势,下游应用覆盖公安、法院、检察院、税务、人社、工商、住建、民政、交通、自然资源等政府部门,以及央企、国企、大型企业集团等。
法大大:在金融、地产、汽车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客户及合作伙伴包括腾讯、微软(中国)、SAP、美团、携程等。
上上签:在零售、快消、制造等行业表现突出,服务客户包括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00强企业。
第二梯队:传统CA机构与垂直领域玩家
数字认证:依托国资背景,主导政务电子印章项目,占据政府市场优势。
契约锁:专注电子签章与印章管理,在金融、制造业有深厚积累。
信步云:依托密码技术,主攻移动签署场景,适合高频签署需求。
第三梯队:新兴势力与跨界玩家
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通过生态整合布局电子签名,如腾讯电子签专注小程序生态。
信创厂商:金山办公、统信软件等适配国产化环境,推动电子签名在政务云中应用。
未来发展机遇
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
近年来,为加快电子签名应用和推广,国家和各地政府均在出台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推广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电子档案等应用”。《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电子签名产品在各领域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和深入
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50.2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0.3%,已连续 11年显著高于同期 GDP 名义增速,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地位更加凸显,其占 GDP 的比重达到 41.5%。2023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 12 万亿元,占GDP 比重 10%左右。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和动力,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电子签名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可串联人力资源管理、采购、交易等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直击传统纸质签名及纸质合同管理所产生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法律合规风险等痛点,是企业降本增效新引擎。
配套技术持续发展赋能电子签名行业
当前,密码、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正在与电子签名深度融合,为电子签名产品及服务的安全性夯实底层技术基础。同时,密码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促进了电子签名产品及服务的升级优化。例如,AI 技术可应用于签名识别、风险评估、合规性检测、数据分析等场景;利用 AI 大模型的文本生成能力,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自动生成合同文本与条款;基于 AI 大模型的合同智能审查功能,可以分析电子签名合同中的条款,帮助用户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等。
市场竞争加剧,品牌效应明显
一方面,由于头部独立电子签名服务商在电子签名产品研发、服务创新方面有明显优势,其能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电子签名服务,且头部企业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
另一方面,电子签名行业存在网络效应,电子签名行业头部企业链接用户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品牌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强,在电子签名市场的竞争优势将更为明显,相应的,其他电子签名平台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
预计未来,我国电子签名行业市场份额仍将向头部独立电子签名服务商集中,如北京安证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法大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