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发布中国电子签名市场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安证通领跑!

8 阅读8分钟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和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中国电子签名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根据赛迪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已达到10.20亿元,并预计在2026年将增长至18.46亿元。电子签名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针对多个行业解决方案逐渐落地,多领域渗透持续加深成为可能。

政策驱动:电子签名行业的加速器

2023年,国家和地方政府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支持电子签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例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在政务、商务等领域全面推动数字化改革,深化数字化办公场景。此外,地方政府如广西发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等也纷纷出台政策,推动电子签名在政务服务、金融、地产等领域的应用。

图片1.png

这些政策不仅为电子签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还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推动了行业的快速普及。数据显示,中国电子签名市场在政策支持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达到10.20亿元,同比增长23.3%。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和电子签名技术的普及,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图片2.png

其中,公有云(SaaS)部署模式因成本低、灵活性高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市场规模达8.14亿元,而本地化部署模式则以2.06亿元的规模服务于对数据安全要求更高的政企客户。

而从应用场景来看,企业集团端是电子签名的主要市场,2023年占比达83.9%,市场规模为8.56亿元。工程建设、政务、勘察设计等领域也展现出显著增长潜力,分别实现1.03亿元、0.47亿元和0.15亿元的市场规模。

行业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引领行业发展

目前,中国电子签名市场形成了以独立服务商为主导的竞争格局。安证通、e签宝、法大大、上上签等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其中,安证通在工程建设领域表现突出,2023年市占率达48.5%,其本地化部署方案已服务中建五局、华润集团等大型客户。e签宝则凭借公有云与本地化双模式布局,覆盖610万家企业用户,在政务领域优势显著。

1. 安证通:工程建设与政务领域的领导者

安证通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领先的电子签名综合服务运营商。其产品和服务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政务等领域。安证通通过自主研发的版式文件技术,确保了电子文档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其“数字信任共享服务平台”和“一签通云平台”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电子签名服务。

凭借版式文件技术和政务领域优势,安证通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8.5%,本地化部署市场占比34.0%。其服务的客户包括中建五局、中铁建设等央企工程客户。

此外,安证通还与人民网旗下“人民数据”合作打造了“人民签全国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电子印章互联互通,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政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2. e签宝:全生态服务的先行者

e签宝是国内最早进入电子签名领域的服务商之一,其产品覆盖合同拟定、审批、签署、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环节。e签宝在政务服务、金融、制造等领域表现突出,服务客户包括30多个省部级政府和610万家企业用户。

e签宝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2022年已拥有164项著作权和22项发明专利。其核心产品包括原文沙箱保护、多时间戳证据固化、区块链保全等九项核心技术,在保障数据及资料文件的安全性、电子签名等内容的有效性及真实性方面表现出色。

3. 法大大:生态合作的深度践行者

法大大以电子合同和电子签云服务平台为核心,提供从签署到管理的全流程服务。其与腾讯、微软、SAP等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在人事、采购、销售等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使其在生态建设方面表现出色。

法大大尤其在金融、地产、汽车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产品获得ISO27001及ISO27701等安全认证,客户及合作伙伴包括腾讯、微软(中国)、SAP、美团、携程等。

4. 上上签: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领跑者

上上签通过“终身SaaS”模式为企业提供合同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服务,其客户包括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00强企业。上上签在零售、快消、制造等行业表现突出,其品牌优势和客户资源为其市场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截至2023年12月底,上上签电子签约平台累计服务超过2423万家企业客户,覆盖个人用户超6.46亿人,单日合同签署峰值达到3118万次。

技术革新:从工具升级到生态重构

技术迭代正在重塑电子签名行业的竞争逻辑。头部厂商通过信创适配认证,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安证通自主研发的信创电子签章系列产品已全面适配基于 ARM 架构、X86 架构、MIPS 架构的国内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插件、业务系统等,并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档案局、湖南省粮食与储备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银联等一批政府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应用。

e 签宝打造的信创电子签章、流版签数字办公等产品已与麒麟、统信、鲲鹏、飞腾、金蝶天燕、达梦、中国长城等 137 个信创厂商的主流产品兼容互认,实现对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基础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环节的完整覆盖。

法大大已实现全栈产品适配国产信创生态,公司电子合同和电子签混合云平台已完成主流国产软硬件适配,全面支持国产版式文件 OFD 及 SM2、SM3、SM4 加密算法技术,被纳入“大信创产品目录”。

AI技术的应用则推动服务形态向智能化演进。例如,安证通利用 AI 技术对一签通云平台的智能合同审查、格式化内容提取、OCR 证照识别、文本比对等功能上进行迭代升级,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准确的合同管理和审查功能。

这种技术驱动的服务升级,不仅降低了使用门槛,更催生出“电子签名+”的生态融合模式。未来,随着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整合,电子签名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信任连接器”。

未来趋势与挑战

未来三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2026年规模有望达18.46亿元。技术层面,AI大模型将进一步赋能合同生成与风险评估,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跨行业生态合作将深化,推动电子签名与OA、ERP系统的无缝集成。

然而,行业仍面临挑战:中小企业覆盖率不足、信息安全风险及盈利压力制约着市场扩张。此外,电子签名在全国通用场景的合规性与标准统一问题,也需行业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中国电子签名市场正站在数字化转型的风口,政策利好、技术突破与需求升级共同编织出增长的网络。对于从业者而言,把握信创机遇、深化技术融合、参与标准制定将是制胜关键。随着电子签名从“效率工具”升级为“信任基础设施”,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的数字经济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