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络辟谣宣传月:如何辨别AI

0 阅读1分钟

现在咱们都离不开各种智能工具,有的朋友甚至一觉醒来,身边就多了不少“AI小助手”。它们的确让生活和工作都方便了不少,可也有不少人动了歪脑筋,拿AI来制造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作为吃瓜群众,咱们最怕的就是分不清哪些是“AI的恶作剧”,哪些是真可靠的消息。所以,学会一点辨别AI图片、文字、声音的小技巧,还真有点像给自己配上一双“火眼金睛”!

比如说AI生成的图片,有时看上去特别逼真,但总会露出马脚。你发现没,有的图片五官有点怪,或者某些细节像P得太过头,比如手指数量不对、耳朵稀奇古怪,还有阴影和光线也对不上,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别扭。就像之前朋友给我看某明星“亲自拍照”照,笑得眉毛都快飘到天花板上去了,一看就知道是AI“魔法”太猛。

再说文字。AI写东西,表面看挺流畅,但细看会发现有些词句用得没啥温度,有点“机械感”,经常自说自话,遇见“人情味”就卡壳了。有时候行文逻辑也混乱,像是东拼西凑出来的。网络上那些“XX亲口承认XXX”的热搜,有时候点进去,觉得哪儿都不对。其实那些大多是AI帮着造出来的“新闻”。

还有声音,现在AI连“变声”都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不过仔细听就能发现,有些AI合成的声音缺乏情感波动,笑点、停顿都卡在同一个节拍,听久了甚至有种“塑料普通话”的感觉。有次我在群里听到一段“名人讲话”,结果越听越觉得假,后来一查,果然是合成的。

说白了,遇到可疑的图片、视频或者音频,别光凭第一印象就信得死死的。多角度查一查,比如用图片反搜、查找原始新闻来源,终于能分辨个大概。毕竟,现在AI可以造梦,但咱们可不能被梦骗了。

来源:北京网络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