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宣布大裁员,10000人面临失业

0 阅读3分钟

大家好,我是小悟。

日本松下控股宣布将在2025至2026财年全球裁员1万人,其中日本本土和海外各占5000人。

据环球网报道,5月9日,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松下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1万人,同时审查每个集团公司的运营效率。

图片

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家电巨头,曾以“技术立企”的标签深入人心,如今却主动选择“瘦身”,难免让人好奇:松下到底怎么了?

财报显示,松下2024财年营收8.46万亿日元,同比微降0.5%。净利润3662亿日元,同比大跌17.5%。虽然仍是盈利状态,但利润下滑的幅度已敲响警钟。

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松下明确将电视、厨房家电、工业马达、车载零部件领域列为“问题业务”,这些曾是松下引以为傲的支柱,如今却因盈利性差、成长性不足,成为拖累集团利润的包袱。

此外,旗下各子公司独立设置人事、财务等部门,导致资源分散、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叠加全球经济波动,迫使松下不得不下决心“刮骨疗毒”。

乍看之下,裁员万人似乎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危机,但若从企业长远发展视角审视,这更像是一次主动出击的“战略断舍离”。

松下此次裁员并非盲目缩减人力,而是配合业务重组的精准调整。例如,终止亏损业务、整合重复部门,本质上是将资源向高附加值领域倾斜。

参考历史,松下在2001年信息技术泡沫破裂后裁员1.3万人,2011年整合三洋电机时削减3万人,均是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断臂求生”。

但这一次,松下在仍有盈利的情况下主动改革,反而更显战略定力,与其坐等利润持续缩水,不如提前优化成本结构,为未来储备弹药。

图片

对松下而言,裁员或许只是第一步,后续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如何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才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诚然,裁员万人短期内会对员工士气、品牌形象造成冲击,但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任何一家百年企业都需经历多次“新陈代谢”才能永续经营。

松下的改革逻辑,本质上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主动剥离低效资产,为高潜力业务腾出空间。

对于消费者而言,松下的转型或许意味着未来将看到更多“黑科技”与人性化设计的结合。

对于行业而言,松下的“瘦身”也可能为其他传统巨头提供参考,在存量竞争时代,与其守着旧地图,不如勇敢绘制新航线。

“改革的代价是暂时的,但停滞的代价是致命的。”这场万人裁员,或许正是松下“破茧成蝶”的起点。

图片

谢谢你看我的文章,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转发、在看三连吧,感谢感谢。那我们,下次再见。

您的一键三连,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谢谢阅读,我们再会

我手中的金箍棒,上能通天,下能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