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产品想要吸引很多人使用,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户体验一定要非常好,例如功能简单又强大,用户通过一两步就能解决自己的需求。像现在市面比较好的产品——微信、淘宝、抖音、chatgpt、华为自动驾驶...当然也有体验不好的产品——12306(早期速度慢,校验人机功能不通用)
上面所说的也跟用户体验的定义一致,“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心理)”。例如通过味觉跟听觉模拟海边沙滩的场景,也是能最大程度提高用户体验。
如何将产品的用户体验做到比较好呢?
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站在优化产品的角度进行思考——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即将人群进行分类,不同人群使用产品的什么功能、怎么使用、遇到困难(需要调研)。另外一个角度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抓住用户的思想“上瘾点”,开发相应的功能,具备这种功能的产品也是体验好的。
站在优化产品的角度
针对一个好的用户体验App,首先其需要有清晰的结构
-
页面功能结构有主次,主要的功能放在显眼的位置上
-
功能结构设计。好结构,用户理解,稳固,扩展性强,但需要不断梳理父节点功能与子节点功能的关系,不断归类、发散。好结构可以对功能进行定位,将其更好归类,有良好的骨架(注:先设计产品结构,再做功能细节)
-
制作功能流程图,梳理业务逻辑,并且省去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的底层就是流程设计,即数据流转。 其中流程设计有一些要点要注意,
- 要完成什么事情(主线:打车),哪些用户参与(司机、乘客),数据如何流转(下单流程),出问题如何处理(打不到车怎么办),哪些环节可以增删。当然也适用于活动举办设计
针对站在人性的角度
针对站在人性的角度补充自己开发功能过程中,命中用户心理情绪从而提升体验,傲慢、暴食、愤怒、妒忌、懒惰、色欲、贪婪,开发出来的一些软件功能经验。
- 业务使用便捷,重点操作使用显眼的大按钮,可以引起用户注意
- 用户点击某个功能之后,没有一个动态效果,不知道有没有触发成功,何时结束,从而产生焦虑。可以通过增加一个加载动效。
- 用户在执行某个业务时,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步要完成,心里没底,不踏实,影响用户耐心。可以通过增加进度条来显示业务完成程度。
- 可以给潜在用户薅羊毛,但要注意的是活动规则一定要严谨,流程繁琐程度适中,并且让用户薅羊毛的行为结合到产品盈利行为上。最出名的就是拼多多砍一刀。
- 支付功能流程相对繁琐,表面上看,似乎给用户制造麻烦,但实际上确实保障用户账号安全,让用户有安全感。
- 打造第一印象,图形设计好看,优化到极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参考网络上一些资料,有围绕人性的角度按层次划分模型供读者从浅入深进行思考,从生理慢慢往心理推进。以海底捞为例。
- 第一层——能用,满足基本需求。食材新鲜
- 第二层——易用,操作感。易食,分量可以细到个人
- 第三层——好用,体验提升。免费的水果小食
- 第四层——爱用,研究用户心理。上帝般的服务
- 第五层——传播。体验进一步上升,贴近用户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好体验的结果:高成本、高盈利。
市场与用户体验关系:是否要把产品体验做好才做推广?
产品的目标就是投入市场后盈利。把产品体验做好,必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功能更具有竞争力。是否要把产品体验做好才做推广,取决于市场环境竞争是否激烈,如果激烈的话,需要深耕体验,才会与同品竞争有所优势;当然如果竞争对手少,市场占有率显得更加重要,即推广大于体验。
另外,不要无休止打造体验,一个好的产品需要通过市场不断反馈来矫正自己的产品打造体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