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真的没有想到时间会过得如此之快,真就转眼间,我已经在家办公满半年了。每逢这样比较久一些的时间点,我总愿意为之写下一点总结以记忆时间的流逝。
在家办公其实对我来说不算是新鲜事,之前疫情以及还在深圳,我都有过在家办公的经历。疫情时候的在家办公,是在老家在山上,我记得当时自己的感觉是新鲜的。到深圳工作时的在家办公,是来自于公司与老大的福利——每个月有一周时间能够在重庆在阿妮身边办公,当时我每天的作息与现场办公一样,从早上10点到7点,我要做到的,只是大家在的时间我都在就好。
这一次的在家办公,和前面的两次全不一样,我们在家办公的同事,并不止我一个,而是我们整个公司包括老板自己,全都在家办公。
转眼半年过去,这新的全职在家办公体验是怎样的呢?
首先关于工作效率,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会认为在家办公的工作效率比现场办公更高一些,在那些不开会不用回信息的时间,周围一点嘈杂的声音都不会有,这会帮助我更多地进入专注状态。(最近一个多月接手一个麻烦项目,有在周末加班好几次……我发现周末的加班,竟然效率最高。)
然后关于开会。过去的半年,我们就开会这件事情做了好些调整,调整的方向根据各自站位不同而不同,在老板看来,如何做好掌控或许是最重要的事?对员工来说,则是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会尽量少开最好。
总之,不管调整的宗旨是怎样的,过去半年我们减少了一些会议,将那种全公司二三十人一起开的会议取消好几个,整体频次从一周四五次降低到一个月一次;又增加了些以项目为主题的周例会,以及各自小团队的站会。
开会,和工作、生活的作息很有关系。开会,需要保持在场,而不开会的时间,更多由自己安排。
在家办公的一个好处是不需要通勤,对这些通勤时间的处理我将它分作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有一些不适应。前面三四年的工作(再之前的六七年,住的离公司很近),我的上班通勤时间大部分用来看书听书。很累的下班通勤时间则用来做一些放松,比如散散步,听听歌,聊聊天。
但现在好像不太行,这几乎能够完全被自己支配的时间,被我的“不浪费”观点安排着,我总感觉这些时间不被用来做些啥似乎很有些不对,但又没有明确安排,导致最后就不知道这时间去了哪里,躺在床上睡觉?躺在床上看书?躺在床上刷视频?
总之,想要改变却不行动,最后就在混混沌沌中将时间消磨。
第二个阶段是过完年到现在,在很适应新的节奏之后。我对“上下班通勤时间”做了些新的调整,“上班时间”被我用来煮面条,煮面吃面加洗漱,是我的听书时间;“下班时间”,我会去楼下散散步,和阿妮在小区周围走上半小时到一小时。
此处的“适应”,我想更多是一种心态上的调整。在家办公是很容易将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的,最典型的情况是每次吃饭时,我总会想要看一看工作消息,看看是否有人在这时间找我。待适应之后,早上的煮面吃面,晚上散步遛弯,我能够做到忘记工作消息,我真正让这时间变成自己的。
这种什么都不想全身心投入煮面吃面与听书的感觉,是可以算作不错的。
创业公司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大致的方向是不停优化当前的产品,在不影响该产品收入基础之上去做各种不同的尝试,做各种不同的实验,这些调整和探索的最终目的,是维持收入与提高收入。(当然,其实所有的产品似乎都是这样,与是否创业无关。)
这样节奏的后果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都会很多,由此,创业公司的在家办公,每天真正干活的时间比我之前几乎所有工作都更多。对的,有时候“通勤时间”,也会被拿来干活。最忙的那些天,是睁眼干活闭眼睡觉的。
在家办公的另一个好处是工作地点的灵活性。过去的半年,我工作过的地点大概有这些地方:我在重庆和阿妮的小家、医院、老家和酒店。
小家略过不谈,这是我每天的日常。
过年前有在医院陪床一周,那一周我就在医院的病房里干活,干活效率相较在家,差异并不大。
过完年,我并不着急回重庆,而是先在老家上班近一个月。这一个月的体验给予我的感受是很不错的,那段时间我已经写过好几篇即时感受,我那些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待在山里待在农村,还有一份超过种地收入的工作,真不错。
假期的清晨,准备干活了
清明假期有和朋友们一起去山上的酒店放松一下,我在假期的早上,在朋友们还没起床的时间,坐在能够看山的窗户前干活。(在酒店的干活,算是自己的主动加班,并非常态。)
总之,办公地点的灵活选择,给予我一种新的择业方向:如果现在公司干不下去,未来的工作,都先试试看在家办公?
半年前,真正做出选择——从“稳定”到“不稳定”——前后,我有给自己制定新的每日计划:我要在新的工作开始后,每天花个十几二十分钟练习英文口语。
显然,这计划又没有很好执行,每天看一段时间的英文小说被我放弃,每天录一个口语视频被我放弃,我真正练习英文的场景,依然只是在工作当中,看文档,以及偶尔的全英文会议。(当然,背单词是还在继续的。)
上周某天,和一位印度同事一起验证线上服务的准确性需要口语沟通,这大概可以算作我第一次和全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作口语沟通,我的感受是文字形式的异步沟通问题不大,但口语实时沟通挺有问题:我说话吞吞吐吐,印度同事说话我只能听懂大概一半。
以上,算是我在家办公半年以来的整体体验。
这体验简单些说,是工作地点可以灵活选择,但工作事情很多时间上并不灵活;和同事们的沟通效率及干活效率并不降低;我的读书时间变少,工作内容让我不停学新东西,但缺少时间去做总结和整理。
如果要给自己这份全新模式的工作体验打一打分,我会将这段还在持续的经历并列排名第二:还不错,但还可以变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