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摘要:图像 + 文本,原本是两个世界的孤独,但在 CLIP 和多模态对齐机制下,它们终于谈起了恋爱,还能一起讲段子、玩梗、刷爆全网。
💡 什么是多模态(Multimodal)?
“模态”指的是数据的表现形式:
- 文本(text)是一种模态
- 图像(image)是一种模态
- 音频、视频、3D点云……都是模态
所以“多模态”就像程序员聚会时说的那句台词:
“我们不只会讲代码,也会看图、听歌、写段子、发自拍。”
🤯 多模态的重点:模态对齐
举个例子:
- 你看到一张猫图,写出一句话:“这是一只暴躁的橘猫”
- 你听到一句声音:“Help!” 配上地铁图像,会有危险感
这就是图文对齐 / 语音图像对齐的基本场景。
要让模型懂这些,核心目标就是:
把“不同模态的数据”放到同一个语义空间里比较。
📚 CLIP模型:多模态模型界的扛把子
OpenAI 的 CLIP 模型全名是:
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
核心流程如下:
图片输入 → Image Encoder(ViT)
文本输入 → Text Encoder(Transformer/BERT)
相似度计算 → 哪个图像和哪个文本最“像”
换句话说:
它不是分类模型,它是“配对模型”!
它的任务不是回答“这是什么”,而是:“哪个描述最适合这个图?”
🧪 训练方式很简单,却很有效
CLIP 模型训练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速配大会”:
- 左边是1000张图,右边是1000个描述
- 它的目标是:图1配描述1,图2配描述2……
- 训练的方式是“对的配对打高分,错的配对打低分”
这其实就是对比学习(Contrastive Learning) !
🧠 应用场景多得让人头秃
场景 | 应用方式 |
---|---|
图像分类(零样本) | 输入图+类别名描述→比相似度 |
文本生成图像 | 图生成模型底层用的是 CLIP loss |
多模态检索 | 给一句话→返回相关图片 |
视频理解 | 图像帧 + 文本时间线 → 识别剧情 |
AIGC内容审核 | 检测“图文不符”“图文涉黄” |
😂 我做了个段子手模型
我把图像和一句文本 prompt 结合,用 BLIP + CLIP 微调后得到一个小模型:
你发自拍,它自动输出:“谁把表情包活人化了?”
上传美食图,它写:“热量炸弹已部署,请立即报警。”
是不是很像一个 AI 段子手?
这其实是多模态模型在“图像上下文理解 + 文本生成”的融合结果。
⚙️ 想训练自己的多模态模型?你需要:
- 图文配对数据(WIT, LAION-5B, COCO Captions等)
- 图像编码器(ViT, ResNet)
- 文本编码器(BERT, GPT, T5)
- 对比损失 or 多模态融合头
- 大量 GPU(别问,问就是最少两块 A100)
📌 总结一句话
多模态模型不是“图+字拼凑”,而是让不同模态共享语义,把“我知道你看见什么”变成可能。
在未来,AI 不会再只“读图”或“读字”,它会“读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