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职业转型陪伴俱乐4月线下主题活动-破除转型得阻碍

13 阅读6分钟

西安职业转型陪伴俱乐部会定期举办线下活动。我们一起聚焦与职场、生涯有关的内容,以私董会、线下课程、线下沙龙、线上陪伴的方式与一群有相同职业困扰的伙伴,度过艰难的转型阶段,并收获一群相互支持、鼓励的伙伴。记录张娟老师带领的西安职业转型陪伴俱乐部线下活动。讲解冰山模型。冰山隐喻的内容

萨提亚的冰山隐喻理论主要包括七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己。

1、行为----行动、故事内容

2、应对方式-----姿态

(包括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表里一致)

3、感受

(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 )

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

(关于感受的决定)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

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

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

(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

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

(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写下三个曾经坚定做过的事。1 大学毕业坚定要考研。借钱也要上学。毕业后不停的在学习、成长。 【在这件事中,我看重成就感】2 异地恋3年没放弃。【在这件事中,我看重爱、安全感】3 做xx职业13年,中间有过犹豫要不要转行,现在反而更坚定,要坚持走下去。【在这件事中,我看重成就感】从以上3件事中,我看重的需要有【爱、安全感、成就感】。这是我的核心需求,曾经我对它们非常坚定,因为想要所以坚持。现在,它们也是我做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需要/渴望觉察自评表(×未满足,+满足,++常常满足)打分后提出3个改进的想法和粗略。比如:我想增加坦诚。我决定对xxx更坦诚一点。我会在xxx时间xxx地点xxx情境下坦诚xxx相关的内容。职业转型的绊脚石1 定位不清,不知道要做什么。2 选择不明,不知道选哪个。3 没有力量、动力。4 缺少资源和支持。针对没有力量、动力,可能是因为有非理性信念在作怪。十二条非理性信念

艾利斯在1962年总结了人们最常见的11种非理性信念,分别是:

(1)自己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重要人物的喜爱和称赞。

(2)要求自己必须是全能的。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成就,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世界上有很多无用的、邪恶败坏的人,对这些人应该歧视和排斥,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我不能是无用的、邪恶败坏的人)

(4)当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有糟糕透顶、大难临头的感觉。(悲观的解释风格)

(5)面对外在的各种压力与问题,我一定无法处理与克服。

(6)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和事件,我们应该高度警惕,随时给予留意与担心(不安全感)。

(7)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困难与责任要容易得多。

(8)人应该找一个更强有力的人做后盾才可依赖。

(9)个人现在的行为深受过去事件与经验的影响,而且永远无法改变。

(10)人应该为别人的难题、困扰而紧张、烦恼。

(11)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正确而完美的解决方法,找不到这种方法将是不可理喻、非常糟糕的事情。

(12)做事情不做则已,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犯错是绝对不允许,否则就毫无价值(我不够好,总是对自己不满意,心理上容易得强迫症、完美主义。)

整理自己的3个非理性信念案例1 我一定要优秀,我要证明。1 我一定要成功/优秀/好的。2 我一定要有用/有价值。3 我一定要...梳理非理性信念形成的原因小时候爸爸一直忙于生存、生计,常常在外边忙碌,即使回家也没有时间陪我。只有我拿着好成绩的时候,爸爸会跟我多说两句话。所以,我一定要成功,这样爸爸就能多看看我,听说说话,认可我。当长大后,我已经38岁了。在职场中我会拼尽全力的忙碌,让自己成功,做很多事,很害怕自己没用,没有价值。特别期待领导的看见和认可。如果他一直没看到我的付出,我会埋怨、指责、怨怼,直到把自己折腾到筋疲力尽,失望的离职。换下一家公司,继续这种“求看见、求认可”的剧本。当我看到这个固有的模式,我停下来,去向爸爸表达“爸爸,为了得到你的表扬和认可,这些年我一直很辛苦。我尽力取得好成绩,毕业后进入好公司,不停的做事,尽力表现得靠谱、负责,以取得高一点的薪水。然后我拿着得到得钱,向你展示”看,这是我挣得。我是不是很棒!“ 爸爸偶有一天给我回信息“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立刻觉得天朗气清,空气中都有花香。我向6岁的自己表达,“6岁的憨豆,我看到你了,你好委屈,好失落,你一直在等爸爸转身,期望他多看看你,期望他多陪陪你。你等得好辛苦。我看到你了,我陪着你。很感谢当初那么坚持、有毅力的自己,你一直不停的在学习,不停的在成长,从没放松过。现在凭借你的坚持和毅力,你已经取得令人羡慕的学历,有一份自己喜爱的职业,有美满的家庭和健康的孩子。你的现在非常富足,你非常有力量,你已经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人了。以后你的生命你做主,你说了算。”最后整合三部分的力量,爸爸的认可、6岁孩童的坚持和力量、现在38岁成长的自己。把坚定的力量灌注在38岁的当下,“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生活我说了算。”改写非理性信念我尽力保证自己是成功的,偶尔失败也没什么。我可以是有价值的,也可以暂时没有价值。对于家人来说,我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案例2 改变自我对话的方式1 我一定要状态很好的时候才能工作。改写信念“我可以在状态很好的时候工作,我也可以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尽力的工作。我可以接纳我把工作做到完美,我也接纳我的工作做的有一点瑕疵。我。”

【我的工作状态像天气一样自然变化,我既能享受状态好的高效时刻,也能在状态普通时保持行动。】

【"状态起伏是大脑的正常节律,我可以培养不同状态下的工作适应力。"】

案例3 我总是自责1 我总是自责,“我为啥还没做到。”改写信念【过去一个月,我做了xxxx,我就是这样一步步做到现在这样的。我可以持续行动,朝着目标前进。】信念形成原因与小时候爸爸妈妈的养育风格有关,他们总是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和好的方面,总会盯着不好的方面。比如考了98分,会习惯性的问“说,那2分咋丢的?”,而不是说“哇,这么厉害,98分耶,你是怎么得到的?”案例4  界限不明别人说做的产品不好的时候,会分不清界限,把产品与自己等同。别人说”你的产品不好“,会不自觉的认为”我的产品不好,都是我不好“。别人说”你的孩子xx不好“,会不自觉的认为”我的孩子xxx不好,都是我没教育好,我不够好。“改写信念参考张德芬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章节:

我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我的表现,我不是我的成功,也不是我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我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对于孩子,我已经起到教养、提醒的责任,我做了我能做的。我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他不是我的附属。他有他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