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入门和养生

100 阅读14分钟

1、阴阳

  • 阴阳就像硬币的两面

❶ ​代表动、热、亮、外向(比如太阳、白天、夏天)
❷ ​代表静、寒、暗、内向(比如月亮、夜晚、冬天)
——两者相反,但谁也离不开谁,像白天黑夜循环交替。

生活中的例子​:

  1. 天气​:夏天热是「阳」,冬天冷是「阴」
  2. 身体​:运动时发热是「阳」,安静时手脚凉是「阴」
  3. 吃饭​:火锅(热辣属阳),配凉茶(寒凉属阴)解腻
  4. 作息​:白天工作活动(阳),晚上睡觉休息(阴)
  5. 情绪​:兴奋激动像「火」(阳),低落疲惫像「水」(阴)

阴阳平衡才健康​:

▸ 总熬夜(耗阴)→ 白天上火、烦躁(阳太旺)
▸ 总躺着不动(阳气不足)→ 怕冷、没精神(阴太重)

2、五行

1、五行的相生相克

image.png

2、五行的特性

五行属性联想自然/身体对应生活例子相生相克(举例)​
生长、伸展春天、肝、胆、绿色、酸味树木发芽、绿叶菜、柠檬、情绪易怒生火​:木头燃烧成火🔥 ​克土​:树根固土防流失🌳→⛰️
温热、上升夏天、心、小肠、红色、苦味太阳、辣椒、红茶、熬夜后心悸生土​:火烧完变灰烬(土)🔥→🌱 ​克金​:火能熔化金属🔥→⚙️
承载、调和长夏*、脾、胃、黄色、甘味大地、小米、南瓜、红枣、思虑过度生金​:土中埋藏金属矿🌱→⛏️ ​克水​:堤坝挡洪水⛰️→🌊
收敛、肃降秋天、肺、大肠、白色、辛味金属器具、萝卜、洋葱、悲伤咳嗽生水​:金属表面凝结水珠⚙️→💧 ​克木​:斧头砍树⚙️→🌳
寒凉、向下冬天、肾、膀胱、黑色、咸味河流、黑豆、海带、熬夜后腰酸生木​:水滋养树木生长💧→🌳 ​克火​:水能灭火💧→🔥

3、12经络功能

1、时辰对应关系

经络名称对应时辰功能与作用生活例子与应用
肺经3:00-5:00(寅时)主呼吸,调节气机、皮肤水分感冒咳嗽、皮肤干燥时,深呼吸或吃梨润肺🍐
大肠经5:00-7:00(卯时)排泄糟粕,排毒早晨5-7点排便最顺畅💩,便秘可按摩虎口(合谷穴)
胃经7:00-9:00(辰时)消化食物,滋养全身吃早餐黄金时间!胃痛时喝小米粥暖胃🍚
脾经9:00-11:00(巳时)运化营养,主肌肉、血液饭后易胀气、水肿,吃山药红枣健脾🍠
心经11:00-13:00(午时)主血脉和神志,调节情绪中午小憩养心❤️,心烦失眠按揉手臂内侧(神门穴)
小肠经13:00-15:00(未时)吸收营养,分清泌浊午餐后1-3点易腹胀,吃易消化食物(如粥)🍲
膀胱经15:00-17:00(申时)排毒、调节水液,通背部阳气下午多喝水排尿💧,久坐腰痛可拍打后背(膀胱经循行处)
肾经17:00-19:00(酉时)藏精主骨,调节生殖、生长发育熬夜后腰酸、耳鸣,吃黑豆核桃补肾🌰
心包经19:00-21:00(戌时)保护心脏,调节情绪晚饭后放松心情,胸闷时拍打肘窝(曲泽穴)💆♂️
三焦经21:00-23:00(亥时)通调全身水液、气机睡前少喝水防水肿💦,按揉手腕外侧(外关穴)助睡眠🌙
胆经23:00-1:00(子时)主决断,储存胆汁,促进代谢熬夜伤胆易口苦,敲打大腿外侧(胆经)或吃蒲公英🌿
肝经1:00-3:00(丑时)藏血排毒,调节情绪、月经熬夜后长痘、月经不调,喝玫瑰花茶🌹,按揉脚背(太冲穴)

记住口诀​: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寅到丑时顺天行,养生防病有妙方!

2、时辰养生表

地支时辰时间对应经络适合做的事实例与原理
子时23:00-1:00胆经睡觉​(最晚23点前入睡)🌙 胆排毒,熬夜易口苦长痘,早起喝温水助代谢
丑时1:00-3:00肝经深度睡眠​(避免熬夜)🌑 肝藏血排毒,此时不睡易脾气差,午睡补肝养颜
寅时3:00-5:00肺经保持睡眠​(勿早起运动)🌄 肺调节呼吸,哮喘者易此时咳醒,盖被防寒护肺
卯时5:00-7:00大肠经起床排便、喝温水🌅 大肠排毒,空腹温水促便,揉合谷穴缓解便秘🚰
辰时7:00-9:00胃经吃早餐​(温热易消化)☀️ 胃消化力强,不吃易胃痛,小米粥/山药养胃🥣
巳时9:00-11:00脾经工作学习+轻度活动🌞 脾主肌肉,久坐伤脾,每小时起身拉伸,喝红豆水
午时11:00-13:00心经午睡20分钟/静心🔥 心主血脉,午睡养神防心慌,按内关穴缓解压力💤
未时13:00-15:00小肠经轻量工作+补充水分🌤️ 小肠吸收营养,饭后散步助消化,避免久坐腹胀🚶♀️
申时15:00-17:00膀胱经多喝水、拍打后背🌇 膀胱排毒,敲八髎穴缓解腰痛,绿茶利尿排毒🍵
酉时17:00-19:00肾经散步、泡脚、少盐饮食🌆 肾藏精,泡脚加盐补肾,晚餐少吃咸防水肿🛀
戌时19:00-21:00心包经放松娱乐、轻度拉伸🌃 心包护心,拍肘窝疏解胸闷,避免剧烈运动🎶
亥时21:00-23:00三焦经准备入睡(远离手机)​🌌 三焦通调气机,冥想/泡脚助眠,熬夜伤内分泌🌙

3、生活应用小贴士

  • 熬夜补救​:

    • 子时(23:00-1:00)(胆)没睡→次日喝菊花枸杞茶清肝。
    • 丑时(1:00-3:00)(肝)没睡→吃桑葚、蓝莓护肝。
  • 饮食同步​:

    • 辰时 (7:00-9:00)(胃)吃黄色食物(南瓜、小米)→健脾养胃。
    • 酉时 (17:00-19:00)(肾)吃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补肾抗衰。
  • 情绪调节​:

    • 午时 (11:00-13:00)(心)避免激动→防心悸。
    • 戌时 (19:00-21:00)(心包)听轻音乐→舒缓压力。

4、食物四性

1、 食物四性分类与作用

属性特点适合体质常见例子作用
寒性清热、降火、生津体热上火(口干、便秘、长痘)西瓜、苦瓜、螃蟹、海带、绿茶、柚子缓解燥热,但过量易腹泻、体寒
凉性轻微清热,比寒性温和体热或平和体质梨、冬瓜、黄瓜、绿豆、豆腐、莴笋解暑润燥,适合夏季或热性症状
温性暖身、补阳、驱寒体寒怕冷(手脚凉、易疲劳)红枣、核桃、羊肉、生姜、桂圆、荔枝促进循环,过量易上火、口干
热性强烈温补,散寒体寒严重(阳虚)辣椒、榴莲、胡椒、肉桂、酒、花椒祛寒止痛,过量易流鼻血、失眠
平性性质平和,不偏不倚所有体质(日常基础饮食)苹果、大米、山药、胡萝卜、鸡蛋、黑豆长期食用不易扰乱体质

二、判断食物属性的简易方法

  1. 看颜色和味道​:

    • 深色/辛辣味多偏温​:如红枣(红)、生姜(辛)、榴莲(黄)。
    • 浅色/苦味多偏寒​:如苦瓜(绿苦)、冬瓜(白淡)。
  2. 看生长环境​:

    • 水里长多寒凉​:如莲藕、海带、螃蟹(水生生物偏寒)。
    • 土里长或向阳多温热​:如南瓜、荔枝(阳光充足)、羊肉(陆地动物)。
  3. 看季节和地域​:

    • 夏季/热带食物多寒凉​:西瓜(解暑)、椰子(热带但果肉凉)。
    • 冬季/寒带食物多温热​:羊肉(御寒)、辣椒(驱湿)。
  4. 尝口感与身体反应​:

    • 吃后身体发热→温/热性(如吃辣椒出汗)。
    • 吃后清凉或腹泻→寒/凉性(如西瓜吃多拉肚子)。

三、生活中应用四性的例子

  1. 体质调理​:

    • 体寒手脚冷​:早餐喝生姜红糖水(温)+ 少吃生菜沙拉(凉)。
    • 上火喉咙痛​:喝绿豆汤(寒)+ 避免吃羊肉(热)。
  2. 季节搭配​:

    • 夏天暑热​:多吃冬瓜(凉)、喝菊花茶(寒)解暑。
    • 冬天寒冷​:炖羊肉汤(温)、吃桂圆(温)暖身。
  3. 平衡寒热​:

    • 吃火锅(热)​→ 配凉茶(寒)防上火。
    • 螃蟹(寒)​→ 蘸姜醋(温)中和寒气。

四、总结口诀

寒凉降火怕冷忌,温补驱寒热勿多,
平性食物最稳妥,看色尝味辨体质!​

小贴士​:不确定食物属性时,观察身体反应最直接!比如吃荔枝流鼻血→热性过强需减量。

2、 判断食物属性的简易方法

  1. 看颜色和味道​:

    • 深色/辛辣味多偏温​:如红枣(红)、生姜(辛)、榴莲(黄)。
    • 浅色/苦味多偏寒​:如苦瓜(绿苦)、冬瓜(白淡)。
  2. 看生长环境

  • 水里长多寒凉​:如莲藕、海带、螃蟹(水生生物偏寒)。
  • 土里长或向阳多温热​:如南瓜、荔枝(阳光充足)、羊肉(陆地动物)。
  1. 看季节和地域​:
  • 夏季/热带食物多寒凉​:西瓜(解暑)、椰子(热带但果肉凉)。
  • 冬季/寒带食物多温热​:羊肉(御寒)、辣椒(驱湿)。
  1. 尝口感与身体反应
  • 吃后身体发热→温/热性(如吃辣椒出汗)。
  • 吃后清凉或腹泻→寒/凉性(如西瓜吃多拉肚子)。

3、生活中应用四性的例子

  1. 体质调理​:

    • 体寒手脚冷​:早餐喝生姜红糖水(温)+ 少吃生菜沙拉(凉)。
    • 上火喉咙痛​:喝绿豆汤(寒)+ 避免吃羊肉(热)。
  2. 季节搭配​:

    • 夏天暑热​:多吃冬瓜(凉)、喝菊花茶(寒)解暑。
    • 冬天寒冷​:炖羊肉汤(温)、吃桂圆(温)暖身。
  3. 平衡寒热​:

    • 吃火锅(热)​→ 配凉茶(寒)防上火。
    • 螃蟹(寒)​→ 蘸姜醋(温)中和寒气。

5、 日常实用穴位

1、实用穴位速查表

穴位名功能作用使用场景定位方法
合谷穴止痛、退热缓解头痛、牙痛、晕车恶心头痛发作时、晕车时手背虎口处,拇指与食指并拢时肌肉最高点(第1、2掌骨间中点)
足三里健脾胃、增强免疫改善胃胀、疲劳、免疫力低下胃痛、饭后腹胀、体力不足时外膝眼(膝盖外侧凹陷)下3寸(四指宽),胫骨外侧1横指处
内关穴安神、止呕缓解心悸、失眠、呕吐、焦虑心慌失眠时、晕车呕吐前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凹陷处
涌泉穴补肾安神改善失眠、腰膝酸软、虚火上升熬夜后失眠、脚底冰凉时脚底前1/3凹陷处,蜷足时足心形成的凹窝
三阴交调经、养颜缓解痛经、妇科问题、面色暗黄月经不调、皮肤暗沉时内踝尖(脚内侧骨凸起)直上3寸(四指宽),胫骨内侧边缘
太阳穴缓解头痛、明目改善偏头痛、眼疲劳、用脑过度长时间工作后头痛、眼酸时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1横指凹陷处(颞部,皱眉时凹陷更明显)
风池穴散风解表、通窍缓解感冒鼻塞、颈椎痛、头晕落枕、吹风后头痛时后颈部,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发际线旁,耳后大筋外侧)
太冲穴疏肝理气、降压缓解情绪暴躁、高血压、熬夜后不适生气后胸闷、熬夜后长痘时足背第1、2脚趾骨间,向踝部推至凹陷处(约趾缝后1.5寸)
关元穴补肾壮阳、调理虚寒改善手脚冰凉、尿频、宫寒痛经畏寒怕冷、生理期腹痛时肚脐正下方3寸(四指宽),腹部正中线上
肩井穴舒筋活络缓解肩颈酸痛、落枕、肌肉僵硬久坐后肩颈酸痛时肩上,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高骨下凹陷)与肩峰(肩膀最外侧高点)连线的中点

2、穴位按压小技巧

  1. 找穴窍门​:

    • 手指同身寸法​:1寸≈拇指宽度;3寸≈四指并拢宽度(见下图示意)。
    • 按压反应​:穴位处常有酸、胀、痛感,找到最敏感点即可。
  2. 操作方法​:

    • 按揉​:用拇指指腹打圈按压,每穴3-5分钟,力度以微痛为佳。
    • 艾灸​:足三里、关元等保健穴可艾灸10-15分钟(虚寒体质适用)。
  3. 禁忌注意​:

    • 孕妇禁用合谷、三阴交(可能引发宫缩)。
    • 饭后1小时内避免按压腹部穴位(如关元)。

3、 生活场景应用举例

  • 加班头痛​:按太阳穴+风池穴,配合深呼吸缓解。
  • 吃撑胃胀​:按足三里+揉腹部顺时针打圈。
  • 考前焦虑​:掐按内关穴+太冲穴,平复情绪。

4、穴位示意图:

好的!以下是以段落形式整理的 ​常用穴位详解​ ,包含功能、作用、使用场景及定位方法,方便逐条阅读:


1. 合谷穴

  • 功能​:止痛、退热
  • 作用​:缓解头痛、牙痛、晕车恶心
  • 使用场景​:头痛发作时按压,晕车前掐按预防呕吐。
  • 定位方法​:手背虎口处,拇指与食指并拢时肌肉隆起最高点(第1、2掌骨间中点)。

image.png


2. 足三里

  • 功能​:健脾胃、增强免疫力
  • 作用​:改善胃胀、疲劳、免疫力低下。
  • 使用场景​:饭后胃胀时按揉,疲劳时艾灸提升体力。
  • 定位方法​:膝盖外侧凹陷(外膝眼)直下4横指(约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

image.png


3. 内关穴

  • 功能​:安神、止呕
  • 作用​:缓解心悸、失眠、呕吐、焦虑。
  • 使用场景​:心慌失眠时按压,晕车时贴姜片配合按压防吐。
  • 定位方法​: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的凹陷处。

image.png

4. 涌泉穴

  • 功能​:补肾安神
  • 作用​:改善失眠、腰膝酸软、虚火上升。
  • 使用场景​:熬夜后搓热涌泉穴助眠,脚底冰凉时泡脚后按压。
  • 定位方法​:脚底蜷足时,前1/3凹陷处(约脚掌“人”字纹交点)。

image.png

5. 三阴交

  • 功能​:调经、养颜
  • 作用​:缓解痛经、妇科问题、面色暗黄。
  • 使用场景​:月经期热敷,日常按揉改善皮肤状态。
  • 定位方法​:内踝尖(脚内侧骨凸起)直上4横指(约3寸),胫骨内侧边缘。

image.png

6. 太阳穴

  • 功能​:缓解头痛、明目
  • 作用​:改善偏头痛、眼疲劳、用脑过度。
  • 使用场景​:长时间工作后轻揉,配合薄荷油提神。
  • 定位方法​: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1横指凹陷处(颞部,皱眉时更明显)。

image.png

7. 风池穴

  • 功能​:散风解表、通窍
  • 作用​:缓解感冒鼻塞、颈椎痛、头晕。
  • 使用场景​:落枕时按压,吹风后头痛热敷。
  • 定位方法​:后颈部,枕骨下两侧凹陷(发际线旁,耳后大筋外侧)。

image.png

8. 太冲穴

  • 功能​:疏肝理气、降压
  • 作用​:缓解情绪暴躁、高血压、熬夜后不适。
  • 使用场景​:生气后按压消气,熬夜后长痘时按揉排毒。
  • 定位方法​:足背第1、2脚趾骨间,向脚踝方向推至凹陷处(约趾缝后1.5寸)。

image.png

9. 关元穴

  • 功能​:补肾壮阳、调理虚寒
  • 作用​:改善手脚冰凉、尿频、宫寒痛经。
  • 使用场景​:畏寒时艾灸,生理期腹痛热敷。
  • 定位方法​:肚脐正下方4横指(约3寸),腹部正中线上。

image.png


10. 肩井穴

  • 功能​:舒筋活络
  • 作用​:缓解肩颈酸痛、落枕、肌肉僵硬。
  • 使用场景​:久坐后敲打肩井穴,配合热敷放松肌肉。
  • 定位方法​:肩上,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高骨下凹陷)与肩峰(肩膀最外侧高点)连线的中点。

image.png

5、口诀

头痛合谷太阳风池,胃痛三里内关治,
失眠涌泉三阴交,肩颈僵硬按肩井!